楊省娟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課程基本理念”指出:“語文課程應激發(fā)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尤其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想象力,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闭Z文能力,從它的結構要素來說,主要有聽、說、讀、寫四種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都離不開思維能力訓練,如果忽略這一點,學生就會有口無心地聽,不得要領地說,浮光掠影地讀,詞不達意地寫。如何在語文學習中開展思維能力訓練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在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自由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自由思考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方面;思想活躍、思路開闊、善于提出問題、敢于大膽懷疑和標新立異等,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必須注意知識的靈活性和多變性,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多層面、多角度地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等。
如教學詩歌《風》,這首詩是經(jīng)典的語言作品,反映了作者觀察的敏銳、分析的精當、推理的周密、想象的奇特、聯(lián)想的豐富和表達的巧妙。針對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初步閱讀,感受到風的作用后,自由發(fā)表對這首詩的理解和看法,體會詩歌的妙處,然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從這首詩想開去,插上想象和聯(lián)想的翅膀模仿和續(xù)寫詩句。
具體做法如下:首先在學生初步閱讀的基礎上,我巧妙設疑:“全詩連題目在內不過21個字,但細細體會,其中有很多妙處。你能談談你的想法嗎?”思索幾分鐘后,有的學生說:“這首詩雖然寫風,但整首詩中不見一個‘風’字?!庇械恼f:“每行詩的第三個字都是數(shù)字?!庇械恼f:“這首詩仿佛讓我們看到了一幅畫?!边€有的說:“這首詩中有許多詞用得很好,比如:解、開、過、入?!边@些見解真不錯,說明學生有主動思考,并且善于發(fā)現(xiàn)、樂于回答。我一一分析肯定后,接著提問:“讀讀前兩行詩,想想風除了能吹落秋葉,吹開花兒,還能怎樣?看誰能模仿這首詩,再寫幾句詩?!睂W生紛紛搶著回答:“風吹稻花香”、“吹千萬滴汗”、“吹散千層沙”、“吹皺一江水”、“進室百生涼”、“入園百花開”……這些精彩的回答表明了學生已真正學到了這首詩的精髓,在不知不覺中想得更多、更深、更奇。在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思考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表達的欲望越來越強烈,同時有效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得到成功的滿足,享受到學習語文的無窮樂趣。
二、在語文教學中注重聯(lián)想與想象,進行形象思維訓練。
形象思維訓練必須借助感性材料方可實施,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攝取生活中相應的感性材料,并以之為載體,這樣既可以傳授知識,又可以訓練形象思維。
如三年級一節(jié)兒童詩習作課《小蝌蚪》,為了讓學生愿意寫,我特意準備了小蝌蚪,讓學生面對活生生的小蝌蚪進行一連串思索、議論與即興口頭表達,大大激發(fā)學生觀察和表達的欲望。首先跟小蝌蚪打個招呼:“你好,小蝌蚪,歡迎來到我們的教室!”接著引導學生:“小蝌蚪是很聰明、很熱情的喲。不管你有什么問題,小蝌蚪都會有問必答。仔細看一看,用心想一想,自己最想知道什么呢?“這時,學生紛紛舉手提問:“小蝌蚪,你們?yōu)槭裁撮L著一個烏黑的大腦袋?”“小蝌蚪,你們的媽媽在哪里?”“小蝌蚪,我想知道,你們最喜歡吃什么東西”……五花八門的問題紛至沓來,我笑著說:“很好,大家都有開動腦筋,問得真不錯。我想到了這樣一句話:‘小蝌蚪,我問你,在你烏黑的大腦袋里,都藏著什么小秘密?’這句話,同學們覺得怎么樣?”學生:“挺好聽的!有點兒像詩!”“對,這就是詩!大家會寫詩了,真厲害!請大家注意小蝌蚪的尾巴,你還想知道些什么呢?”學生想一想后說:“小蝌蚪呀,請你告訴我,你的小尾巴有什么用?”“小蝌蚪的尾巴這么細,會不會弄斷呢?”“這么細的尾巴,能不能頂住風和雨”……我點點頭說:“嘿,回答得不錯,能不能用‘小蝌蚪,我問你……’說一句?”學生:“小蝌蚪,我問你,你的尾巴這么細,能不能頂住暴風雨?”“很好,把‘頂住’改成‘戰(zhàn)勝’就更好了,再說一遍!”學生齊聲:“小蝌蚪,我問你,你的尾巴這么細,能不能戰(zhàn)勝暴風雨?”我馬上接著問:“能戰(zhàn)勝暴風雨嗎?”學生異口同聲:“能!”接著用相似方法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討論和即興口頭表達。最后,師生同心協(xié)力在黑板上寫下一首兒童詩:
小蝌蚪,我問你,這么多人圍著你,你為什么不生氣?
小蝌蚪,我問你,在你烏黑的大腦袋里,藏著什么小秘密?
小蝌蚪,我問你,你的尾巴這么細,能不能戰(zhàn)勝暴風雨?
小蝌蚪,我問你,整天待在池塘里,是不是穿著潛水衣……
在這節(jié)習作課里,我抓住孩子喜歡小動物的心理,讓學生面對活生生的小蝌蚪進行一連串觀察、思索、討論和即興口頭表達,尊重每一位孩子的觀察和思索,并適時、恰當?shù)匾龑?、糾正學生表達中不太準確的詞語。教師在鼓勵的基礎上抓住“小蝌蚪,我問你……”語言模式進行點撥,讓學生初步注意詩歌的韻律。最后將學生的口頭表達連綴成詩歌,并板書在黑板上。不僅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還在循序漸進中讓學生明白,習作就是表達自己想說的話,把要說的寫下來就是習作。孩子是天生的詩人,大膽引導學生寫詩,對發(fā)展學生想象與思維能力很有幫助。
每一種精彩的創(chuàng)設,都是一次精彩紛呈的展現(xiàn),無論哪種方式教學都有負起點燃學生思維火花的作用,都是為了學生學習新知創(chuàng)造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發(fā)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愿學、善學、樂學,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教學效果,保證學生有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