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靜
探究小學生習作難的原因,主要有:①學生頭腦中的詞匯句式積累貧乏,組織語言表達困難。②缺乏寫作素材,導致學生寫起作文來陷入“無米可炊”的困境。③缺乏用心感受生活的本領。因此,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或生成寫作素材,細膩學生的體驗感是解決習作難問題,讓學生們筆底生花的關鍵。
一、讀寫結合,給一泓積累的清泉
朱熹指出:“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因此,我們的習作教學必須強調(diào)平時的大量閱讀,引導學生自覺地把習作根植于閱讀,從中汲取別人的言語智慧,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和文章樣式,從而暢達準確地下筆成文。先積累后表達,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從量的積累到質的突破。
1.閱讀仿寫學表達
寫作前,應推薦或指導學生多讀內(nèi)容和表達方法都值得取法的文章作品,以豐富積累。如:指導描寫家鄉(xiāng)的景點前,可先讓學生細讀課本中的《桂林山水》《美麗的小興安嶺》《草原》等寫景美文,探尋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手法,采用怎樣的描寫順序,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把景物寫美的;再推薦課外閱讀文章《荷塘月色》,學習作者如何細致深入地對景物進行逐一觀察,同時模仿文章中的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遷移創(chuàng)新。如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繁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苯處熆蓪⑦@段話引入習作教學現(xiàn)場,師生一起品味文句修辭的精妙,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遷移,有學生寫道:“紛紛的飄雪之間,影綽地閃現(xiàn)著些蠟梅,有張揚地開著的,有嬌羞地合著瓣兒的;正如湖面上的粼粼碎金,又如夜幕中的星星,又如純凈天真的少女?!?“淡淡的晨霧之中,隱約地林立著幾棟高樓,有悶聲不響地鉆進霧靄的,有大大方方地露出面容的;正如一個個高大強悍的巨人,又如蒼天中騰空的巨龍,又如直插云霄的灰色屏障?!薄送?,還可以補充閱讀教師寫的同題下水文,讓學生看看老師是怎樣選材和組織語言介紹家鄉(xiāng)景點的。
學生對文章范式接觸多了,語言材料的積累就會豐厚起來,也就能從閱讀到仿寫,進而學會組織語言進行順利表達。
2.由仿到創(chuàng)求個性
仿寫的最終目標是個性創(chuàng)新。在學生大致學會模仿習作范式后,就可要求他們對范式靈活地加以整合、變遷,創(chuàng)造出新的習作形式和內(nèi)容。
如學習了《桂林山水》之后,我要求學生不再僵化地模仿課文的寫法,而要靈活地取舍??梢源騺y先比較再感嘆的修辭順序;可以不露痕跡地對文中的比喻手法進行改裝換貌;可以站在不同于常人的立場看人觀景察物,鼓勵學生從兒童的思維和視角看待事物思考問題……如有位三年級的學生以“風”為主題寫了這樣一段話:“風來了,風來了!噓——哇,樹枝就是他的武器,房子就是他的鎧甲,他全副武裝像馬上就要開始戰(zhàn)斗的警察一樣,好壯觀哦!怪不得,他那么有男子漢氣概!”這段話不拘泥于模仿,極其自由活潑,充滿童真、童趣,用童言,抒童心,非常有個性創(chuàng)新色彩!
二、先玩后寫,營一方素材的藍天
生活是學生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先玩后寫,將游戲、座談會等活動與習作指導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鮮活的素材庫,就能讓學生有材料可寫,從而喜歡上寫作。
1.游戲活動集“趣”材
游戲活動要將“趣”進行到底,同時強調(diào)學生要細心觀察,留心收集素材,并極力培養(yǎng)他們做即興速記的習慣,用手中的筆留住每個精彩有趣的瞬間。如在《“槍彈”打“麻雀”》習作課中,我將參與的學生分成兩隊,一隊扮演場中的“麻雀”;另一隊扮演“神槍手”,用紙球做的“槍彈”砸“麻雀”。隊員參與游戲,其他學生進行“現(xiàn)場文字素描”,習作課堂就這樣誕生了。學生們觀察收集的素材有很多:“麻雀”“神槍手”的形體動作、表情;觀眾的態(tài)度;自己參賽時的表現(xiàn)及心情;比賽的即時“戰(zhàn)況”;裁判員(老師)的點評等。“左躲右閃”“上躥下跳”“如臨大敵”“一箭雙雕”“鯉魚打挺”“吃一塹,長一智”等好詞佳句躍然紙上。實踐證明,學生完成的習作就像一場趣味橫生的現(xiàn)場實況轉播。
2.親臨實境生“真”材
多姿多彩的自然萬物是學生感知的直接對象。讓學生走出教室,親臨實境,更能加深學生對事物的真實感受,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例如《尋覓春天的尾巴》習作課,我組織學生走出教室,在校園內(nèi)外實地觀察春末夏初的景物特征,學生在觀察時調(diào)動了多種感官去觀其形,聞其聲,嗅其味,摸其質,察其變,得到的情感體驗遠比坐在教室內(nèi)觀察幾幅圖片深刻真切?;顒又髮W生寫出的習作真正描述了自己所見,體現(xiàn)了自己所想,抒發(fā)了自己所感,具有鮮活的個性特征。
3.召開座談定“準”材
這是師生、生生之間互動交流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圍繞習作課的主題,暢所欲言。談自己對習作話題的理解或質疑;說自己所聯(lián)想到的豐富多彩的選材點;匯報自己的觀察所得;相互交流習作構思;聽取他人對自己發(fā)言的評價或意見……這個過程,教師要認真傾聽并適時引導,聽學生的表達是否通順、準確;注意他們收集的素材是否生動有趣,提示他們從發(fā)言信息中作補充;引導他們將表達的重點緊扣住習作活動。
如在《媽媽,我想對你說……》習作課上,我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想對媽媽說的一些感恩、建議、祝?;虮г沟男睦镌挘貞泲寢屖畮啄陙頌樽约旱男量喔冻黾白约号c媽媽之間的故事,說說媽媽的外貌特征或性格特點,講講自己準備怎樣開頭又以怎樣的形式傾訴心聲,談談同學發(fā)言中的哪些內(nèi)容最有特色最能打動人心,聽聽同學對自己發(fā)言的評價建議……使每個學生都能找準自己的寫作切入點,擁有準確合適的素材,并且在口語表達的基礎上擬好腹稿。從而在動筆后一氣呵成,寫出聲情并茂、打動人心的好習作。
三、聚焦細節(jié),架一道體驗的彩虹
細節(jié)指的是人物細微的表情、動作、語言、服飾等。寫文章最不易寫的是細節(jié),最能打動人、最讓人不易忘卻的也是細節(jié)。聚焦細節(jié),學生就能輕松快樂地寫出生花習作。
我曾經(jīng)批閱過一篇寥寥數(shù)語的習作:“今天早讀課老師不在,班里有的同學讀書很認真,有的同學很吵,班干部管那些吵的同學,他們不聽,還與班干部頂嘴?!睆闹形抑肋@位學生對那節(jié)早讀課的情景有了深刻的記憶,但對早讀課上人物的細節(jié)并沒有仔細觀察,這正是培養(yǎng)他細化體驗感的契合點。于是我引導其余學生針對他的習作內(nèi)容,調(diào)動自己的感官記憶,通過聯(lián)想想象,嘗試從多角度、多層面幫助他聚焦細節(jié)。大家給出的提示如下:“老師不在的早讀課與以往相比整體讀書氛圍怎樣?有什么不同?”“這時候的教室里像什么?”“認真讀書的人有多少?他們讀書的目光、臉部表情及拿書的姿勢與不認真讀書的同學有何區(qū)別?”“吵的同學多不多?是站著還是坐著吵?書是拿著還是丟在一邊?”“他們在吵什么?是大聲吵還是小聲吵?是獨自吵還是與旁邊人一起吵?”“吵的時候他們的表情動作怎樣?吵鬧的雙方讓你聯(lián)想到什么?”“哪個人吵得最過分?過分在什么地方?那些吵的同學有沒有影響到其他一些認真讀書的同學?是怎么影響的?”“被影響的人是怎么對待的?班干部是怎么對吵鬧者進行管理的?是用語言阻止還是動作阻止或是其他方式?”“吵鬧者是怎樣頂嘴的?班干部被頂又是怎樣的反應?”“你作為在場的一員,當時又是在干什么?你目睹一切心里有何感受?”……
通過這些具體的細節(jié)提示,我引導學生順著情感線索回憶當時的情景,逐步在學生頭腦中再現(xiàn)出一個個典型細節(jié)。經(jīng)過引導,學生就會對生活中的細節(jié)產(chǎn)生有意無意的注意,并能進行觀察、聯(lián)想和體悟。長此以往,學生的體驗感將不斷細化,敘事則如經(jīng)其事,寫人則如見其人,寫景則如臨其境,習作也將越寫越細致生動!
四、多元評價,鋪一條筆底生花的成功路
“評價主體多元化”是當前評價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法。語文課程評價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勵同伴、家長參與到評價之中,使評價成為教師、同學、家長等多個主體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可把自己定位為評價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把學生作為評價的主人,把家長聘請為評價的好幫手,以實現(xiàn)多元評價。讓學生從中體驗到被肯定的喜悅,獲得繼續(xù)前進的動力。
如在《奇妙的兩分鐘》習作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即時寫三次體驗活動完成后不同的心理感受,然后當堂進行交流。我先對一名優(yōu)等生的片段進行點撥和講評,為其他學生進行評價作示范,接著請學生修改自己的片段。當學生寫好整篇文章后,我嘗試著讓學生相互交換評批,然后把感覺寫得特棒的文章推薦給大家,可以是一篇,也可以是一段甚至是一句話。這樣,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在反復修改推敲中提高了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促進了主體發(fā)展。之后,我又讓學生把習作帶回家與家長交流,共同修改,并請家長發(fā)表評價。家長對孩子的習作進行客觀、實際的評價,既是一次有意義的親子活動,又能極大地促進學生評價能力尤其是習作水平的提高。
多元評價,似潤“筆”無聲的春雨,喚醒了學生習作的自信,點燃了學生習作的激情,從而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愛上習作。
(浙江省衢州市東港學校 ? 3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