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濤
一、課題核心概念解讀
根據(jù)學校辦學過程中辦學模式的積淀,挖掘利用學校現(xiàn)有辦學資源,確定研究課題為“以有機適應型組織理論推進農(nóng)村高中藝術特色項目建設的研究”。
本課題研究核心為“有機適應型組織理論”和“學校藝術特色項目建設”,強調前者對后者的“推進”關系,通過對該理論推進下的藝術特色項目建設實踐的全面分析研究,尋找理論與實踐的最佳契合點。
本課題中的“有機適應型組織”是著名管理學大師沃倫·本尼斯(W·Bennis)提出來的。該組織是一種由各種專家組成的系統(tǒng),與傳統(tǒng)科層制相比,具有聚焦問題、靈活高效等特征。本課題中的“藝術特色項目建設”,根據(jù)學?,F(xiàn)有資源和學生狀況,以“音樂”和“美術”兩大學科教育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為主體開展的全校藝術特色創(chuàng)建活動。該活動在學校組織下,通過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檢驗理論,通過深入調查分析研究,提高組織者和執(zhí)行者對“有機適應型組織理論”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水平,進而推進“學校藝術特色項目建設”工作高效開展,取得最大的效益。
二、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是實現(xiàn)教育的內涵發(fā)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社會轉型對教育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更是落實科學教育發(fā)展觀的需要。學校致力于藝術特色項目建設,追求從學校特色到特色學校,力爭實現(xiàn)從農(nóng)村薄弱學校到特色名校的華麗蛻變。
學校在藝術專業(yè)師資隊伍建設、校本課程研修和特長生培養(yǎng)等方面進行大量有益嘗試,積累經(jīng)驗。基于校本師生共同參與藝術特色項目建設的課題研究,有利于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凝聚共同價值取向,逐步形成學校鮮明特色和品牌,凸顯學校特色建設及其影響力。
用先進的“有機適應型組織理論”指導和推進本課題研究和學校藝術特色項目建設,在實踐中探索有機適應型組織理論對學校藝術特色項目建設的積極意義,推動學校藝術特色項目建設扎實有效開展,建立較科學完備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運作機制和體系,形成學校的鮮明特色。這項校本教研課題積極有益的嘗試無疑將為廣大農(nóng)村普通高中特色建設和跨越發(fā)展提供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借鑒。
三、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標
深入學習本尼斯的“有機適應型組織”理論,學會運用有機適應型組織理論指導和推進本課題研究和學校藝術特色項目的建設,在實踐中努力探索有機適應型組織理論對學校藝術特色項目建設的積極意義,合理配置藝術教育資源,建立學校藝術教育和學生綜合藝術素養(yǎng)多元評價制度,強化和完善藝術教育保障機制,努力解決當前藝術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學校藝術特色項目建設的扎實有效開展。充分發(fā)揮藝術特色在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助推學校發(fā)展、教師專業(yè)提升和學生成人成才,為廣大農(nóng)村普通高中在困境中突圍提供借鑒。
(二)研究內容
聚焦“有機適應型組織理論”和“學校藝術特色項目建設”,強調二者的“關系”,通過對該理論指導下的藝術特色創(chuàng)建實踐的全面分析,尋找理論與實踐的最佳契合點,推進學校藝術特色項目建設的高效實施。
研究重點為“有機適應型組織理論”指導下的“學校藝術特色項目建設”實踐和“學校藝術特色項目建設”有效推進機制的建立。聚焦“音樂特色建設”、“美術特色建設”兩大學科教育教學活動和由此形成的“校園文化特色建設”,通過“指導思想”、“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課外校外藝術教育活動”、“校園文化藝術環(huán)境”、“藝術教師隊伍”、“組織管理與保障機制”六項指標對“學校藝術特色項目建設”進行全面評估,以推進學校藝術特色項目建設。
本課題以農(nóng)村普通高中學校為教育研究實踐基地,運用有機適應型組織理論,指導學校藝術特色項目建設工作,改進校本教研制度,因時因地地優(yōu)化整合教育資源,以校本課程體系開發(fā)、校本科研隊伍培訓和藝術特長生拔高培養(yǎng)為主要研究實踐內容,從而構建農(nóng)村普通高中藝術特色建設有機體系,為學校特色建設提供研究實踐范例。
(三)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查閱文獻,充分掌握有機適應型組織理論與學校特色建設的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學習相關理論和重要觀點,借鑒現(xiàn)有研究成果,確保課題研究的先進性,增強課題研究的理論性。同時注意吸收國內外學校特色建設的相關理論成果和實踐研究,以適應學校實際需要。
調查研究法。在實驗開始前實施前期調查,在實驗過程當中實施過程調查,在結題前進行效果調查,切實掌握學校特色發(fā)展客觀現(xiàn)狀及學校現(xiàn)有學生個性特長發(fā)展需要,了解學生在音樂和美術知識學習、技能提高方面存在的問題,隨時搜集研究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情況。綜合運用問卷、訪談等調查方法和手段,收集和分析相關資料,為學校特色項目建設研究提供豐富的事實依據(jù)和真實數(shù)據(jù)。
行動研究法。立足學校特色建設發(fā)展現(xiàn)狀,根據(jù)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完善方案和計劃,使理論與實踐、探索與應用有機結合起來。
經(jīng)驗總結法。及時把握課題研究各個部分及子課題的實施現(xiàn)狀,對各方面實踐經(jīng)驗進行全面、深入、系統(tǒng)提煉和總結,形成可操作性成果并及時推廣。
四、實施步驟
(一)實施階段
1.成立領導小組
(1)成立學校藝術特色創(chuàng)建領導小組;(2)成立“音樂特色建設研究組”、“美術特色建設研究組”和“校園文化建設研究組”等子課題組。
2.研究規(guī)劃
(1)研究擬定《學校藝術特色建設三年規(guī)劃》;(2)研究確定《音樂特色建設年度工作計劃》、《美術特色建設年度工作計劃》、《校園文化特色建設年度工作計劃》。
3.開題論證
(1)撰寫開題報告;(2)舉行開題儀式,聘請縣、校科研專家研討論證。
4.研究與實踐
(1)設計并發(fā)放學生調查問卷;(2)成立學生藝術社團和學科藝術特長生興趣小組,開展教育教學活動;(3)藝術生課堂教學和其他專業(yè)學習培訓活動;(4)教案編寫匯總整理,各種藝術活動的圖文資料匯總整理;(5)籌辦學校藝術節(jié);(6)課題研究與實踐的其他任務。
(二)總結階段
(1)課題成果展示。(2)完善并形成藝術愛好者和特長學生的教育培訓模式。(3)對研究材料進行整理分析總結,撰寫研究報告。(4)子課題研究出相關成果,并順利結題。(5)撰寫課題結項報告、結項鑒定書,完成上報。
(三)推廣階段
1.完成《學校藝術特色教育教程(校本)》的編撰、刊印,并在縣域交流。
2.課題“以有機適應型組織理論推進農(nóng)村高中藝術特色項目建設的研究”的研究報告、論文在教育平臺交流、推廣。
3.完成河南省科研優(yōu)秀成果的申報、推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