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想
摘 要: 數學新課標指出,要注重對學生數學的評價,評價的手段要多樣化。如何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可從三方面考慮:一是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二是恰當評價學生的基礎知識及技能,三是注重對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以上這些評價,都可以結合我們的教學實際來實施,且收效甚佳。
關鍵詞: 新課標 數學課堂教學 評價手段 多元評價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考察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fā)揮評價的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p>
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以尊重學生個性、正視學生差異為基點,著眼于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運用對學生多方面激勵的方式,達到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激發(fā)他們學習內在積極性的目的。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下面我談一談如何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
一、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數學思考的發(fā)展水平等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選擇贊揚的語詞時,要富有思想性,真正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只有做出適當確切的表揚,才能真正發(fā)揮激勵作用。非言語性的“表揚”和“批評”要通過神態(tài)動作體現出來,我們可以通過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細微的動作、一個不易察覺的神態(tài),把信息傳達給學生,從而達到思想的交流溝通。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有的學生會產生害怕心理,用“勇敢些”、“我相信你”的語詞比用“怎么那么膽小”、“你太緊張了”的語詞更帶有激勵和增強學生自信心的作用。
教學時,我要求學生每天晚上睡覺前都回顧一下當天所學的知識和收獲,反思當天的學習行為: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實現了哪些學習目標?獲得了哪些進步?老師都講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能解決的問題,等等;每周六晚上反思總結一周的學習的情況,記錄自己一周的數學學習情況和成長歷程,自己特有的解題方法、印象最深的學習體會、最滿意的作業(yè)、單元知識總結、提出的最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自我評價、還需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等。星期一組織學生在班會時間進行展示和交流,這樣能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有比較全面的了解,不斷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學習中不斷帶來的驚喜和變化,讓學生充滿自信,也讓教師自己能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全面的了解,在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二、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評價,應遵循標準的基本理念,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平時備課時特別注意分層次,上課時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提問問題,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情做,并且都能基本完成;布置作業(yè)時更是分層布置,一般分A、B、C三類,為了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一般C類學生是優(yōu)等生,B類學生是中等生,A類是學習困難生。根據學生自己的學習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層次的作業(yè),每個學生都能獨立完成,既避免了學生作業(yè)抄的現象,又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學習的信心和習慣,并且每個學生的作業(yè),我都很仔細地批改,再寫上一些激勵性的批語,效果很好。每次單元考查考試時,如果學生自己對考察結果不滿意,我就再次考察一次,試題模式基本和上次一樣,這部分學生肯定第二次考查結果比第一次好很多,我就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這部分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新的學習動力。
三、重視對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對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針對一些尋找規(guī)律、開放性的題目進行教學時,特別關注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深度和廣度,讓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發(fā)現并提出問題。在評價學生解決問題時,主要關注學生是否積極思考,從問題中發(fā)現規(guī)律并加以驗證,從不同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體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我都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并隨時觀察記錄。
參考文獻:
[1]揪住課堂搞課改.中國教師報,2010.
[2]實現有效教學.新課程,2012.
[3]數學探究性學習的嘗試與實踐.有效課堂,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