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兆華
2012年秋,正是丹桂飄香的季節(jié),懷著滿腔熱忱,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學啟明星團隊來到新塘鄉(xiāng)中心小學,開始了他們?yōu)槠谌甑闹Ы躺睢?/p>
新塘鄉(xiāng)中心小學是一所規(guī)模較大的半寄宿制農村中心小學。事實上,早在2009年,趁著“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東風,新塘鄉(xiāng)中心小學與施州民族小學就已結成恩施市首個“城鄉(xiāng)學校發(fā)展共同體”。3年間,新塘鄉(xiāng)中心小學在教學環(huán)境、硬件設施、教師隊伍等各個方面都煥然一新。如何協(xié)助新塘鄉(xiāng)中心小學走好新時期的教育發(fā)展之路,是啟明星團隊未來三年的重要任務。
帶著資源,團隊“娘家”支持大
到新塘鄉(xiāng)中心小學之初,啟明星團隊各成員便作了明確分工。校長段太明負責學校全面工作,同時還帶兩個年級的體育課;張學品老師任教602班語文,同時協(xié)助校長開展各項工作;廖君老師任教502班語文,并擔任后勤副主任;陳光壘老師任602班班主任、數學教學工作,兼任德育副主任。
凡事沖鋒在前,以身作則,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
在團隊開赴新塘鄉(xiāng)中心小學上任之前,施州民族小學校長袁敏在座談會上對他們說:“你們是去做事的,要做就做最好。有困難找我,我會給你們最大的支持。”簡短的談話,飽含著無限的期望。
但他們記住的并不僅僅只是這句話。
“打造城鄉(xiāng)學校發(fā)展共同體,把施州民族小學的先進教學和管理經驗,帶到農村小學,或許是一條出路”,兩個學校按照“團隊共生、文化共建,資源共享、聯校管理”的模式進行運作。3年前,袁敏校長的這個決定,同樣深深印在團隊成員的腦子里。
段太明經常勉勵他的隊員們:“我們是來做事的,要做就做最好!絕不能讓袁校長失望?!?/p>
任職期間,遇到自己解不開的困惑,段太明總會虛心地向袁敏校長討教,尋求最佳解決方案,探索最優(yōu)處理方法。袁校長也總是耐心解答,從不推脫,必要的時候,還會抽空到設崗學校為自己派出的團隊排憂解難。
在啟明星團隊履職期間,作為派出學校,施州民族小學為兩校的交流發(fā)展搭建了一個又一個平臺:為新塘鄉(xiāng)中心小學行政班子提供跟崗學習機會,并免費提供食宿,讓他們安心學習;開展送課下鄉(xiāng)活動,傳播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舉辦城鄉(xiāng)“手拉手”活動,互派師生,促進交流;組織兩校課內教學大比武活動,幫助老師們在切磋中共同進步……
帶著思想,打造學習型組織促進教研
“對一所學校而言,辦學質量是根本,是生命線。質量上不去,我們無顏見江東父老。既然是來支教的,我們首先得做出表率,努力營造以研促教的濃厚氛圍,逐步提升教育質量,讓中心小學真正成為在新塘鄉(xiāng)具有引領作用的學校?!倍翁髡Z重心長的話語時時在團隊成員耳邊回蕩。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打造學習型組織,無疑是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這也是團隊成員在施州民族小學工作多年的心得。
“不加強學習,就不會進步,就會始終在原來的水平上重復著昨天的故事,始終用老方法舊經驗來教新學生,帶領教師,謀學校發(fā)展,是不可能有什么成就的!”
作為赴任后的第一個工作抓手,段太明親自擬定學習計劃,細化學習內容,規(guī)定學習的時間和方式。每周日晚上,學校都要組織校委會學習交流,而段校長也總是“打頭炮”,第一個交流學習收獲,并結合學校實際,談看法,擺觀點,提改進意見;每周一的全體教師例會,都安排業(yè)務學習的內容;每周四又專門安排分組學習交流的時間。
學以致用,用新思想武裝頭腦,用新理念引領教育。學習、交流、反思的常態(tài)化,使教師們真實地感受到自己每天都在成長??鬃拥慕逃枷耄招兄慕逃砟睿@些團隊成員平常關心的話題,漸漸地也進入到老師們的視野中。
廣泛開展教育教學研討,無疑也是最有成效的學習方法。
段校長是這樣做的:無論多忙,他總會擠出時間,帶上凳子,拿著筆記本,到各班觀課,問問學生學得怎么樣,了解教師的教學策略,一有心得,便隨時記錄;無論多忙,他總不忘與教師交流教學心得,幫教師解惑答疑。他說,身為校長,自己如果不帶頭做研究,怎么能帶領老師們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呢?
在他的影響和指導下,學校教科室制定了詳細的教研計劃,并推出一系列研討課,推動教學研討。
在語文教研組,張學品老師的課備受矚目。他沒有華麗的語言,也沒有優(yōu)美的課件,樸素得不加修飾。但在場的老師注意到學生們的表現有些不同:各學習小組在詳細的學案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學習、討論,全神貫注;小組長的學習匯報精彩紛呈,熱情飽滿。整節(jié)課上,張老師講得很少,他總是彎著腰,在各學習小組間穿梭不停。課后,有老師請教:“你不停地走來走去,是在干什么呢?”張老師答:“我只是看看他們在怎么學,學得怎么樣,幫他們解決疑難問題!”“學習小組就該這樣搞!”老師們的贊賞令張老師會心地笑了。
廖君老師的研討課同樣令人大開眼界。他上的是五年級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精致的課前情景創(chuàng)設,讓學生們興趣高漲,也讓聽課的老師充滿期待;巧妙的懸念設計,則讓同學們充滿好奇心與探究欲;沒有對文本的過度解讀,但其精華卻在學生們的主動探究下,在一遍遍的高聲朗讀中,心領神會。
帶著感情,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毋庸諱言,作為外派人員,如何真正融入到當地學校,真正地被設崗學校的全體師生所接納和擁護,是每一支啟明星團隊必須面對的問題。
段太明團隊的辦法是,本色做人,以心交心。支教期間,不管哪個老師有困難,哪個學生需要幫助,只要辦得到,段校長都會親自過問,盡己所能給予支持。
602班的學生毛喜萍從小在養(yǎng)父家中長大,獨特的經歷使得她在同學中間很難不被格外關注。段校長一行專程到她“家”去摸了摸底。小喜萍的家很遠,山路崎嶇,回家一趟往往得走幾個小時。到她家后,眼前的情景像尖刀一樣深深地刺痛了每一位老師的心:正屋沒有一面完好的墻壁,四面透風;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更別說電器了;旁邊是一間簡易的木板房,檁子已經斷裂,用一根根木棒支撐著,毛喜萍睡覺的地方就在搖搖欲墜的閣樓上。段校長們跟著小喜萍,從木梯爬上去看了看,只見破被子整齊地疊放在幾塊木板搭起來的“床”上,冰冷的風從瓦縫中透進來,讓他們心里陣陣凄涼?!拔覀兗覘l件不好!”小喜萍羞澀地說。
回學校的當天,段校長主持召開專題校委會?!皼]想到還有這樣困難的家庭,這樣艱苦的學生,我們要在全校摸底,看還有多少這樣的困難學生。讓我們切切實實地為學生們做點事吧!”經過校委會集體討論,學校很快針對困難學生擬定了一系列幫扶政策。段校長和陳老師還從自己家里帶來衣服和日用品,送到小喜萍的手里。“安心學習,學校會幫助你的?!迸诵母C的話,滋潤著孩子的心。
學校有位不幸患上白血病的周良敏老師,長期在家休養(yǎng)。段校長得知這一情況后,主動到他家里慰問,與他聊人生、聊生活,“有困難不要怕,大家會想辦法的。”周老師深受感動,主動要求回校工作。于是,每天早晨,老師們又都看到了他忙碌的身影,在辦公樓打掃衛(wèi)生,在操場上跑步鍛煉,與老師們談天說地?!拔⑿χ鎸θ松?,周老師的陽光和樂觀,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段太明和他的團隊就是這樣,用行動說話,并贏得老師們由衷的贊賞和欽佩:“自打啟明星老師來后,新塘鄉(xiāng)中心學校充滿了生氣!”
回首走過的路,他們已經和新塘鄉(xiāng)中心小學的師生手牽手、心連心,一起走上了學校發(fā)展的大道。但他們也知道,前面的路還很長,他們要做的事,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