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群
一、什么是“雙課堂”教學
“雙課堂”是指虛擬課堂與現實課堂相結合構成的一種新型教學環(huán)境,憑借這樣的環(huán)境開展的教學可稱為“雙課堂”教學?!半p課堂”教學支持多向、深層次互動,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充分發(fā)揮學生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能力?,F實課堂與虛擬課堂優(yōu)勢互補,有助于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二、現實課堂與虛擬課堂的優(yōu)缺點分析
(一)虛擬課堂。
1.可以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
在虛擬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互動雙方的一方,教師方不再是“嚴厲、刻板”的尊者,而是可以請教、交流、傾訴、互動的伙伴。將學生置于學習互動的主體位置,給學生足夠自由選擇權利和環(huán)境,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學生楊某為例:該生性格內向,傳統(tǒng)課堂上從不舉手回答問題。起初,筆者認為他對語文學科不感興趣,課堂知識掌握不牢固,所以不主動發(fā)言。但在教師搭建的網絡平臺這種虛擬教學環(huán)境下,該生踴躍地與教師和同學互動,回答問題準確,提出的觀點具有很強建設性。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利用課余時間主動與該生交流,得知,原來該生在現實課堂上因為懼怕回答問題不正確而受到同學的嘲笑和老師的責備,不敢主動舉手,而在虛擬課堂上,由于大家不用“面對面”,且處于“平等地位”,該生消除顧慮,才敢于展示自己,發(fā)表見解。
2.可以消除地域、師資、教學時間等方面的限制
虛擬課堂以網絡為平臺,網絡的存在消除了地域、師資、教學時間等對教育教學的限制。一是使異班、異校、異地的學生共同學習成為可能。二是無論學生身處何地均可以通過虛擬課堂接受“名?!?、“名師”指導。三是對現實課堂的教學時間進行必要延伸。
3.可以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能力
一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在虛擬課堂環(huán)境下,實現教師身份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由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橹R學習的倡導者和組織者。教學方式由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轉變?yōu)閷W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課堂上的教師教,學生聽、記、學,即先教后學;而虛擬課堂以學為主,先學后教,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fā)揮。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以語文教學為例,虛擬課堂為學生閱讀、寫作提供了廣闊平臺。學生能針對閱讀文段、習作,在論壇上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閱讀心得,或把自己的文章放在網站上。這樣的學習方式大大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二)現實課堂。
1.有利于學生均衡發(fā)展
從現實教學情況看,學生的自制力是不同的,有的學生自制力相對較強,而有的學生自制力較差。現實課堂上,教師對所有學生都有一定威懾力,同時,教師可對學生學習情況有一個全面了解。
在這一點上,現實課堂優(yōu)于虛擬課堂。虛擬課堂對學生自主性和自覺性學習意識的要求比較高,容易出現自制力好的學生與自制力差的學生之間的兩極分化。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很難把握。
2.有利于學生和教師面對面交流
現實課堂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課余時間,有些學生會主動與教師交流,提出課上沒弄明白的地方或對某個問題的質疑,尋求教師的點撥或解答。需要特別提出的是,這種交流有一定的時效性。因為隨著時間推移,沒有剛上完課的那種氛圍與激動心情,學生想與教師交流的欲望將逐漸變弱甚至消失。據調查,90%以上的學生都有這種感覺。
而在虛擬課堂中,學生面對的是電腦,所以,課下尋求教師點撥或解答的強烈性就大打折扣了。
三、如何實現現實課堂和虛擬課堂的最佳結合
(一)共同發(fā)展,優(yōu)勢互補。
從上述現實課堂與虛擬課堂的優(yōu)缺點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現實課堂和虛擬課堂各有利弊,二者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互補。因此,不能單一依靠某一種“課堂”,需要找到二者的最佳結合點,充分發(fā)揮兩種課堂的優(yōu)勢。現實課堂中,教師應該徹底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和諧、民主的課堂環(huán)境,啟發(fā)學生主動思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與交流探索的能力。虛擬課堂中,應充分利用現有網絡、多媒體技術,并加以創(chuàng)新,提高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把握和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能力。以筆者多年教學經驗和對學生的調查情況分析,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應以現實課堂為主;拓展能力訓練,應以虛擬課堂為平臺。
(二)整合資源,提高效率。
從目前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分析,一方面,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授課能力各有不同。另一方面,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工作強度高、工作壓力大,以單一教師為圓點的雙課堂教學模式很難實現。因此,雙課堂教學模式應以全國或省、市為基點,整合現有教師和網絡知識資源,充分發(fā)揮教師團隊的智慧與力量,合理配置每位教師的虛擬課堂授課時間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強化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實現教師“減負”。
(三)師生雙修,強化效果。
雙課堂教學對教師和學生雙方均提出了挑戰(zhàn)。教師不能拘泥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對授課內容的把握,而要不斷拓展知識,加強學習,提高綜合素質,成為教學內容和信息科技技術雙精通的復合型人才。學生方要加強對自身參與能力與自制能力的鍛煉,真正實現“角色”轉變,變被動為主動。同時,筆者認為雙課堂教學模式下,應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兩點模式,實現三個主動:一是教師主動實踐虛擬課堂教學;二是學生主動參與虛擬課堂教學;三是家長主動監(jiān)督學生虛擬課堂學習。
綜上所述,雙課堂教學探索將影響整個教育體制變革,虛擬課堂已經成為現代學校教育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和學生活動的重要場所,實現雙課堂教學是大勢所趨。但是,不能盲目崇拜現實課堂和虛擬課堂的任何一方,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尋找雙課堂的最佳結合點,讓雙課堂真正成為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