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露
摘 ? ?要: 不同民族人民擁有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和習俗禁忌,相互之間交往,必須熟識對方國家的文化風俗禁忌。本文將就中國和法國文化中的習俗禁忌進行比較,并追蹤其歷史和原因,希望給大家一定的啟示,在與法國人交往的過程中,做到從容不迫,優(yōu)雅自如。
關鍵詞: 法國 ? ?文化習俗 ? ?禁忌 ? ?差異
一、引言
2013年法國戛納電影節(jié)開幕式上,中國當紅明星范冰冰以仙鶴裝出席,想要繼“龍袍裝”后再秀濃郁中國風情。然而,這次卻換來了“謾罵”。紅地毯的圖片傳到網上以后,更引起網友熱議,有網友直接炮轟范冰冰無知。為什么呢?原來“鶴”雖然在中國人眼中是吉祥的象征,但在法國人眼中,grue(鶴)則代表著“不忠貞”。在法語俗語中,grue常用來指“蕩婦、娼妓”,如法語短語“faire le pied de grue”即指“妓女在路邊招嫖”。
二、什么是禁忌
禁忌是指因社會習俗或感情上的反感而產生的禁忌或忌諱。禁忌的英語對應詞是taboo,也有寫成tabu,有人將它音譯為“塔布”(Taboo),該詞源于太平洋湯加群島的Tongan(湯加語)。18世紀英國航海家份姆斯·庫克((James Cook)首先發(fā)現(xiàn)了湯加群島居民的這種禁忌習俗,并將該詞引入英語。實際上,禁忌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現(xiàn)象,只是禁忌的內容和形式不同罷了。
三、法國文化中的常見一些禁忌
1.話題禁忌
中國人見面,打招呼通常問“吃了嗎?”或“你去哪兒?”,談話中也經常談及工作收入、生活年齡等個人問題的話題,因為這樣才像朋友。而在法國,如果你問有關個人的年齡、財產、工資收入等私人問題,就是侵犯了他們的隱私權。所以法國人見面打招呼通常談談天氣這樣中性的話題,不涉及任何隱私。
事實上,中國人的“隱私”觀念比較單薄,家庭成員之間受“三綱五?!钡墓糯鷤鹘y(tǒng)影響,崇尚集體生活?!坝H密無間、無所不談”正是中國人所期望的朋友之間的融洽關系。而在法國,他們的傳統(tǒng)文化強調的是個人。
2.關于“老”字的禁忌
中國是一個“敬老尊老”的社會,把“扶老人過馬路,給老人讓座”視為道德的表現(xiàn)。然而在法國人看來,“vieux”(老)和“viellard?”(老人)含有貶義,因為老意味著被視為“無用、衰退”,所以即使他們真的老了,也不愿意被稱為“老人”,在他們看來,帶“老”字的稱呼是一種蔑視。特別是對法國老年婦女來說,“老太太”是一種侮辱。
不理解“老”的跨文化交際詞匯禁忌含義,便不能順利進行交際?!袄稀弊衷谥袊幕?,除了表示年齡較長之外,還帶有“學識淵博、技能嫻熟”等多種褒義色彩,比如“老先生”、“老資格”。而在法國,“老”字就是一種忌諱。首先,法國文化中,“老”從某種意義上就是無能、無用的意思;對西方人直言“老”是一種冒犯,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表現(xiàn)。
3.關于數(shù)字和日期的禁忌
中國人不喜歡帶“4”的數(shù)字,而喜歡“6”和“8”的數(shù)字。這是因為“4”的諧音是“死”,“6”和“8”在中國被視為“吉祥”的意思。此外,中國人辦紅白喜事,都會選“雙日子”。因為“雙日子”在中國人看來是好日子。
在法國,或者說在基督教國家,大家對數(shù)字“13”和“星期五”唯恐避之不及。因為法國人大多信奉天主教,他們認為“13”這個數(shù)字及“星期五”都是不吉利的,甚至能由此引發(fā)什么禍事。西方文化中對“13”和“星期五”的忌諱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
4.顏色禁忌
法國人大多喜愛藍、白、紅,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他們對藍色偏愛,并把藍色看成是“寧靜”和“忠誠”的色彩;對粉紅色也較為喜歡,認為粉紅色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色彩。
中國人則喜歡紅色,因此逢年過節(jié)都會有“大紅燈籠高高掛”之景;中國人還喜歡黃色,因為黃色代表“高貴、富裕和收獲”,中國皇帝喜歡穿“黃馬褂”。
四、結語
當今社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禁忌便成為人們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否則會因為不了解禁忌,導致交際失敗。禁忌是跨文化交際中很敏感的問題,禁忌不僅涉及語言行為,還涉及人們的舉手投足,稍不加注意或不尊重對方的禁忌,就很容易傷害對方的情感。在跨文化交際中,我們必須提高對禁忌的敏感度,了解不同民族和國家的禁忌習俗。
參考文獻:
[1]方仁杰.法語社會語言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鄧炎昌.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3]邊華.日常交際用語中的中西文化差異分析[J].河南農業(yè),2001.
[4]楊麗琴.中法日常禮貌用語分析對比[J].群文天地,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