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各種版本的小學英語教材中都有大量的歌曲和歌謠,大部分教師都會采用歌曲和歌謠的教學形式豐富課堂教學活動。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說唱英文歌曲和歌謠有明確的規(guī)定:一級目標中要求學生會唱知識水平相當?shù)挠⑽母枨蚋柚{15至20首,二級目標中則要求會唱 30至40首。筆者根據(jù)自身教學實踐,從歌謠的作用、使用和“創(chuàng)”用三方面淺析這種特殊的教學形式,通過實際案例加以闡述。
一、歌謠的作用
1.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英語學習離不開聽、說、讀、寫,對于活潑好動的兒童來講,成人化的教學方法單調乏味,只會過早地挫傷兒童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歌曲、歌謠這一藝術形式具有優(yōu)美的旋律、明快的節(jié)奏和動聽的童聲演唱,營造出的歡快氣氛,極易吸引兒童,從而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英文字母容易受到拼音影響,某些字母的讀音容易使學生混淆,如“A”,“E”,“H”等。在這一方面,教師除了循序漸進外,還應地及時幫助學生總結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歌謠的形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如“AHJK,KJHA,AAAA”;“BCDE,EDCB,EEEE”,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的同時發(fā)現(xiàn)字母讀音的規(guī)律。
2.加強對字詞句的理解,有效記憶單詞。
《英語課程標準》設定的總目標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等素養(yǎng)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上,因此死記硬背字詞句不能提高學生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在情境中學習字詞句,熟練地應用,是最有效的記憶方式。結合字詞句的圖片和實物,教師可以搭配富有節(jié)奏感的歌謠。如閩教版英語第三冊Unit1 PartB “l(fā)ook and act”環(huán)節(jié)有兩個look at 句型,用來熟悉教室里的實物“blackboard和window”。在這兩句的基礎上可以再加入兩句,使之成為四句帶押韻的對仗句式,學生可以一邊指一邊說“Look at the window,look at the blackboard,look at the chair,look at the door”。這樣,學生能加深對字詞句的理解,有效記憶單詞。
3.熟悉口語的語音語調,增強交流的意識。
英語口語的有效交流不僅需要大量詞匯和句型的積累,還需要正確的語音語調,因此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很重要。口語表達不一定局限于完整的長句,也可以是一個單詞,不同的語音語調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歌曲和歌謠里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單詞和句型 ,其美妙的音調還可以迎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增強他們交流的意識。如數(shù)字單詞無規(guī)律又比較枯燥,但是最貼切生活,在教授閩教版英語第一冊Unit3 PartA(1-10)的單詞時,可以利用有韻律的歌謠: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more.讓學生小組開火車數(shù)數(shù)?!癕ore”表示不滿足于自有的數(shù)量,要求更多,這在日??谡Z(尤其兒童口語)諸多情境中表達了學生訴求的情感,既簡短又可以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教師可以加上新學的名詞,如ducks: “One duck,two ducks,three ducks,four.Five ducks,six ducks,seven ducks,more.”這樣的教授過程既幫助學生體驗數(shù)數(shù)的過程,又在歡快的語調中增強學生交流的意識。
二、 歌謠的使用
1.導入與復習環(huán)節(jié)。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環(huán)節(jié)在英語課堂中有重要的作用。在課的開始,教師通過精心挑選,選擇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又與所學語言知識密切相關的歌曲或歌謠活躍課堂氣氛。在說說、唱唱這樣愉悅的氛圍中,學生開始用英語思考和表達,并回顧舊知,為更多更好的語言輸出做好準備。在教授閩教版英語第二冊Unit8 PartB的動詞進行時態(tài)時,教師可使用PartA的“I can ...”句型作為導入:“run,run,I can run.sing,sing,I can sing ...”讓學生一邊做唱邊演。然后用靜態(tài)和動態(tài)圖片引導學生區(qū)分run和running之后,把導入的歌謠改編成:“running,running,I am running.Singing,singing,I am singing...”這樣的導入既溫故知新,又對比鮮明。
2.新授環(huán)節(jié)。
在新授環(huán)節(jié),無論單詞或句型,每節(jié)課都使用大小聲或升降調會很快使學生疲乏,借助歌謠和歌曲的形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有效認識新詞。如閩教版英語第三冊Unit4 PartA,在教授鐘面上的20分,30分,40分,50分和整時的表達時,教師可以利用PartC的 “What’s the time?”這首歌曲,用對唱的形式操練鐘面上的時間T:“Hello,hello,What’s the time?”S:“It’s ?搖?搖 ?搖?搖 ?搖 ?搖?搖?搖”.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回答得津津有味,在熟練的基礎上提高語速,很容易記住thirty,forty,fifty這些新詞。
3.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
鞏固環(huán)節(jié)利用歌曲和歌謠的練習方式,有效地避免反復的跟讀,同時作為整合課的總結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授閩教版英語第三冊Unit4 PartA的龜兔賽跑這個故事之后,教師可以選擇PartC的歌謠“Come on”鞏固?!癈ome on,rabbit!Come on,rabbit!Come on,turtle!Who is the winner? Turtle is the winner.”,學生在歌聲中不僅很好地回顧了這個故事,還反復練習了winner這個重點單詞。
三、歌謠的“創(chuàng)”用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歌曲和歌謠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然而,學習歌曲、歌謠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和方法,最終還是要達到學習和運用語言的目的。學習過程中,歌謠中經常出現(xiàn)生詞,對學習歌謠產生困難。如果熟悉歌謠中的內容,學生更樂于傳唱,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改編,“舊瓶裝新酒”,更多重復學生常用的、喜歡的詞匯,搭配學生熟悉的曲調,從而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例如“新年好”的調可以改編成“Happy birthday”,“In the classroom”等歌曲;利用“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的歌曲旋律,可以編成“What’s your name?”,“How are you?”,“What’s the time?”等歌曲;同時,與“Ten Little Baby Ducks”異曲同工的有“Ten Little India Boys”或“Ten Little Fingers”等??傊?,教師在巧用妙用課本里的歌曲和歌謠的同時,不要僅限于這些歌謠,而要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敢于創(chuàng)編符合學生身心特點、樂于被學生接受的歌曲和歌謠,讓這些內容服務于英語教學,讓英語課堂變得更豐富多彩。
四、結語
語言學家反復告訴我們,要讓孩子在娛樂中快樂地學習,這種快樂的體驗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愿歌曲、歌謠伴隨孩子們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為孩子們未來的英語學習樹立小小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