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婧
目前,不少學校在課堂教學中大量采用“導學案模式”,其教學模式主要以模仿杜郎口中學、洋思中學、東廬中學、太古二中等學校的“導學案”教學模式為主。由學校組織本校教師編撰以預習稿、導學稿、講學稿、練習稿等內(nèi)容組成的“導學案”文本,“導學案”的編寫要求教師對教材準確定位,在研究教學大綱的基礎上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把課本知識由教本結(jié)構(gòu)變?yōu)檎J知結(jié)構(gòu),把重點和難點知識分解,提出一個個不同類型的問題,再配備一定數(shù)量的鞏固練習,形成一個學習方案,于上課前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以備課堂使用。在一段時間內(nèi),這種教學模式幾乎成為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風向標,在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廣泛使用。
這種以“導學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對新課改有一定的推動作用,首先是教師身份的改變,把傳統(tǒng)備課寫教案變?yōu)榻處煂φn程的研究開發(fā),其次是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把傳統(tǒng)講授式變?yōu)閹熒献鞯奶骄渴?。在一定程度上,導學案對新課程改革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應用中,“導學案”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問題,如在教師與導學案、學生與導學案及導學案與身關(guān)系三個方面存在以下弊端。
一、從學生與導學案的角度
首先,導學案在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教學流程的過多模仿,主要表現(xiàn)為教學流程幾乎全部是“先學后教,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當然,這種模式一定程度地改變了教師“一言堂”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由原來教師一人居高臨下傳遞、灌輸知識的授課方式,變成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但是這種模式的學習方法有一種“牧羊式”的味道,有老師這樣描述過:導學案教學模式像“滿地是青草,愛吃多少吃多少”。實踐中發(fā)現(xiàn)對于難度較小的學習內(nèi)容,采用“導學案”的教學模式是可行的。但是難度較大的內(nèi)容不適合使用導學案教學模式,采用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效果好。試想,如果你給剛剛出生的嬰兒一袋能量很高的奶粉,沒有大人的幫助喂養(yǎng),自己能吃到嘴里面嗎,能吸收消化嗎?顯然,嬰兒時期是需要大人的幫助的,等到他們逐漸長大,具備一定的生存能力的時候,便會挑選喜歡的食物,如果這個時候按大人的意志選擇,往往不愿意接受。
其次,該教學模式的最大問題是——“學生缺少與教材的直接對話”。學生先接觸到的是教師按照自己便于講授的方式編寫的導學案,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解決“導學案”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通過完成問題的形式達到對教材的理解,使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出現(xiàn)真空區(qū),出現(xiàn)導學案“先入為主”的場景,也就是學生第一時間閱讀的素材不是教材,把教材置于次要的位置,導學案成了課堂教學的主角,教材、文本退居二線成了配角,課堂上的合作、探究只圍繞導學案展開,脫離課本的學習資源,課堂教學不能深入探討,“入寶山而空返”。貌似師生均被導學案控制,只能機械地在導學案的使用中按部就班地按照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而已。
二、從教師與導學案的關(guān)系看
從這個角度講,讓教師開發(fā)導學案的本來意圖是讓教師結(jié)合本校學生學情,類似開發(fā)校本一樣開發(fā)出難易適中、適合本校學生學業(yè)水平的“導學案”。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大量的拿來主義者。大多教師使用的“導學案”幾乎都是直接采納其他學校的導學案,或通過網(wǎng)絡直接整章下載,照搬所謂的“名?!钡膶W案。其結(jié)果造成兩方面缺憾:第一是使用的導學案內(nèi)容并不適合自己的學生,教學效果低下;第二造成教師不再對本校課程與學情進行開發(fā)與研究,所有教學工作完全依賴導學案。個人教學觀與教學主張漸漸退化。
三、從導學案自身看
導學案教學模式倡導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學習,因此該模式更適合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生。有學者指出:導學案模式的學習方法,僅僅對思維敏捷的學生有利,對于大多普通學生而言,學習效率則是低下的。因為教師如果采取“自學、探究”的學習方法,僅憑自學達不到課標需求的深度,學生聽不到老師對知識的精彩挖掘,不能迸發(fā)他們智慧的火花與思想的碰撞。問卷調(diào)查表明,有一半的學生承認這種教學模式學習效率略高,但他們對這種千篇一律、單調(diào)重復的教學流程感到乏味,加重他們的學習負擔,更期望聽到老師的精彩講解,對此,高年級學生或者學科難度大的學科學生對此要求更強烈。該教學模式的流程先是課前預習,然后是課中做練習題,最后是老師或者學生自評,每日如此學生感到厭倦,可能導致他們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下降。
從導學案看,導學案的設計結(jié)構(gòu)以結(jié)論、原理、公式的機械背誦、反復操練及應試識記為中心。內(nèi)容中充滿大量習題,通過大量訓練達到知識點背誦、識記的目的,使導學案異化為背誦案。導學案實施過程中突出以習題、測驗卷中的案例分析與例題技巧解析為重點,使其異化為反復操練解題技巧與方法的操練案及針對應試壓力提高成績而死記硬背、訓練技巧的應試案。所謂“課下填學案,課上對答案”是對這種呆板取向的導學案教學的描述。
“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教師主體地位,但“導學案”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許多急需一線教師研究改進的地方,需要一線教師潛心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導學案的編寫、課堂使用及課后完善等方面提出完善的相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