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麒
摘 要: 高一學生剛從初中升入高中,面對化學學科內容從初中“知其然”的知識層次要求提高到高中知識逐漸系統(tǒng)化、理論化、應用化要求,學習物質的化學性質容量突然猛增,大量化學方程式的出現(xiàn)讓學生措手不及,學生如果沒有學習掌握應用元素化合物內容科學的學習策略,就會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學習興趣降低,為高中化學偏科埋下禍患。文章結合魯科版第三章第三節(jié)硫的轉化學習案例,從注重理論指導、善于類比歸納、構建知識網(wǎng)絡三個角度,探討高一化學元素化合物內容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關鍵詞: 高一化學元素化合物 理論指導 類比歸納 構建網(wǎng)絡
剛從初中升入高一的學生,面對化學學科內容從初中“知其然”的知識層次要求提高到高中知識逐漸系統(tǒng)化、理論化、應用化要求,很容易產(chǎn)生不適應感。高一教材前兩章相對抽象枯燥的概念理論課程內容,容易進一步讓學生感覺高中化學既乏味又難學,特別是遇到第三章元素化合物內容,學習物質的化學性質容量突然猛增,大量化學方程式的出現(xiàn)讓學生措手不及,這個時候學生如果沒有學習掌握應用元素化合物內容科學的學習策略,就會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學習興趣降低,為高中化學偏科埋下禍患。如何科學有效地學習高一化學元素化合物內容呢?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注重理論指導
高一化學元素化合物內容特點知識點多又零碎,學生易學易忘,只有在化學理論的指導下學習,才能把握實質,抓住內在規(guī)律,相關理論準確清晰的理解非常重要,主要理論歸納如下:
1.復分解反應原理
復分解反應是指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化學反應。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電離生成的離子間發(fā)生反應,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是有沉淀(難溶性酸堿鹽)、氣體(易揮發(fā)或揮發(fā)分解的弱酸)、水(弱酸弱堿等弱電解質)等生成,也可表述成有難溶的鹽或弱酸、弱堿、水等弱電解質生成,反應的特征是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沒發(fā)生改變。反應發(fā)生在酸堿鹽的溶液之間。廣義上理解,酸(堿)性氧化物和堿(酸)的反應生成鹽和水,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酸(堿)性氧化物和水反應生成酸(堿)也可以理解為復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反映的規(guī)律是由強酸制弱酸,強堿制弱堿,易溶性鹽制難溶性鹽。
2.氧化還原反應原理
3.離子反應
離子反應是指有離子參與(離子參加或離子生成)的化學反應,通常指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反應,其實質是離子濃度的減小,常見類型分為復分解反應類型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
二、善于類比歸納
物質的性質與同類物質對比往往在表現(xiàn)很多共性的同時又表現(xiàn)出獨有的個性,隨著高一化學元素化合物內容的學習不斷深入,學習物質越來越多,物質表現(xiàn)出的化學性質越來越復雜,只有善于應用類比歸納的學習方法,在化學理論的指導下,將新舊知識聯(lián)系比較,找出共性,發(fā)現(xiàn)個性,才能條理清晰并深刻理解掌握物質的相關性質。比如:在魯科版第三章第三節(jié)硫的轉化學習中可以做如下類比歸納:
三、構建知識網(wǎng)絡
在化學理論的指導下,應用類比歸納,逐步建立立體的知識網(wǎng)絡結構,將使元素化合物內容科學有序持久地留在腦海中,這樣的知識體系非常有利于在解決具體問題時調取應用。下面以魯科版第三章第三節(jié)硫的轉化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為例,談談如何從三維方向構建立體知識網(wǎng)絡。
1.橫向知識聯(lián)系的構建
構建橫向知識聯(lián)系以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為指導,首先將含硫元素的主要物質按化合價由低到高從左到右排列,物質由左到右轉化,所含硫元素價態(tài)升高,必須加氧化劑發(fā)生氧化反應,物質由右到左反應必須加還原劑發(fā)生還原反應。
2.縱向知識體系的構建
總之,高一化學元素化合物內容的學習,應讓理論在指導具體物質性質的學習中不斷加深理解,讓物質性質的學習在理論指導下高效學習,二者互相促進,同時在理論指導下善于類比歸納思維從三維角度逐步構建立體的知識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