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芬
摘 要: 在飛速發(fā)展的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人們的利益需求趨于多元化,價值觀念崇尚新潮,出現(xiàn)碰撞。“90后”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他們思想活躍,但容易沉默和孤獨;他們崇尚新潮,但缺乏社會責任;他們自我意識明顯,但心理承受能力不強。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最多,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獨特優(yōu)勢。因此,在學生工作中,必須發(fā)揮輔導員的積極性,加強對“90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 輔導員 “90后”大學生 心理健康
高校輔導員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所以,輔導員是學校和大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大學生的人生導師[1]。目前大多數(shù)人普遍認為:“90后”的大學生熱情開放,但容易沉默孤獨;崇尚新潮但責任感缺失;自我意識明顯,心理承受力不強;迷戀虛擬世界,人際交往能力較差。他們獨特的心理特點,在當今社會飛速發(fā)展的形勢下,遇到困擾和沖突在所難免。因此,我認為高校輔導員應該把心理健康教育視為首要任務,要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爭取把這項工作做好,做實。
1.努力成為一名學習型的輔導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想做好做細,落到實處,需要輔導員具備心理咨詢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目前高校好多從事心理專項工作的輔導員并不是心理學專業(yè)的畢業(yè)生,給他們平時的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但是,輔導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取得學生理解、信任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輔導員要利用點滴時間學習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探索方式方法,以身作則,按照“90后”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有針對性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學校方面應為輔導員老師提供進修機會,充分利用校內(nèi)資源,為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相關的培訓教程,并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做。輔導員要努力成為一名學習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努力把這項重要工作做細、做好。
2.努力探究“雙引擎、立體化”的管理模式
高校學生事務越來越繁重,一名輔導員往往要管理幾個班級,甚至是一個年級。輔導員精力有限,僅靠專職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適應目前的教育形勢。班主任一方面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要實施者,另一方面是班集體的管理者,是班集體的靈魂。因此輔導員要和班主任有機結(jié)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輔導員與班主任形成合力,有利于密切關注學生的行為;有利于抓好問題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利于形成一種人人參與的氛圍,調(diào)動師生積極性;有利于鍛煉一批青年教師的能力。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輔導員和班主任要按照學院制定的《輔導員工作職責》和《班主任工作職責》,理清自身工作職責和權(quán)限,不互相扯皮,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生工作是一個有機整體,輔導員和班主任老師必須各有側(cè)重,互相銜接,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因此,要高度重視二者的有機結(jié)合,在彼此工作時多加強聯(lián)系,相互了解各自掌握的學生信息,促使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輔導員和班主任應共同做好以下幾點:第一,做好學生檔案信息的收集,特別是問題學生的信息收集,力求資源共享。第二,將心理檔案、咨詢檔案分類整理,做好問題學生的跟蹤調(diào)查服務工作。第三,撰寫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并進行交流學習。第四,加強學校、家長的聯(lián)系,并做好記錄。第五,充分利用學院的優(yōu)勢,做到共同抓好活動,共同發(fā)揮作用,活動,作用共促,創(chuàng)建1+1>2的輔導員班主任隊伍[2]。在輔導員和班主任老師的分工協(xié)作下,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養(yǎng)成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yōu)良品質(zhì),增強“90后”大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3.努力構(gòu)建一支精干的心理委員隊伍
以南化院為例,學院設有專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有院級心理協(xié)會,有系部心理協(xié)會,每個系有一名專門的輔導員老師負責心理工作,每個班級有2名心理委員,分工協(xié)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實踐證明,僅靠幾個老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不夠,必須得到班級心理班委的支持。所以,輔導員要建立一支精干的心理委員隊伍,幫助自己更好地開展心理教育活動。
系部在班級選擇心理委員要以競聘的形式,“高”起點選好人員,對學生應進行全面的素質(zhì)考察。系部要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用系部完善的實施細則要求每個心理委員做好本職工作,出現(xiàn)差錯要有一定的處理方案。系部在配合學院的工作時,要針對心理委員定期開展知識講座,可以組織心理委屈出校園參加培訓,開闊視野,積累知識,有利于他們更好地開展工作。系部還需建立考核體系,科學客觀地評價班級心理委員的工作。按照管理學通用的PDCA循環(huán)模型,(P(Plan)計劃——D(Do)執(zhí)行——C(Check)檢查——A(Act)處理)[3],重點考核心理委員整體或部分工作的完成情況。完成好的,學院可以適當?shù)膶W分進行獎勵。建立一支精干的心理委員隊伍既是目標,更是一項長期任務。學院要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讓心理委員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發(fā)展有空間,讓學生體會到這份工作的快樂。
4.努力調(diào)整工作所需的方法和手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舉足輕重,“90后”大學生需要近距離的引導,基本方法不外乎“情、理、法”三字,理中含情,法中有理,情為法用。情就是感情,輔導員老師深入了解學生,急學生之所急,憂學生之所憂,學生自然會對老師有深厚感情,就會把輔導員老師當成知己,愿意與輔導員老師敞開心扉談話。輔導員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能及時發(fā)現(xiàn)一些潛在的問題,防患于未然。當然,在心理健康教育僅靠“情”的熱加工遠遠不夠,還需要“理”的冷處理。理就是理智、道理。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有理性的高度和深度?!?0后”學生好奇心重,對什么事都想摸摸試試,他們每天喜歡用新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心理狀態(tài)不是很穩(wěn)定,面對挫折的能力在好奇心和表現(xiàn)欲的沖擊下顯得脆弱,因此有時候還需要“法”的約束。系部可以制定相關實施細則,保障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這樣,可以減輕輔導員老師的壓力??傊?,情、理、法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只有合理運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輔導員老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體現(xiàn)出“寬容”。第一,時空上寬限。比如輔導員當天約好某個學生心理咨詢,但是學生臨時有事第二天才來,應該得到理解;在公共場合發(fā)生的事盡可能換個場合解決。第二,態(tài)度上寬宏。有時即使學生態(tài)度不好,甚至以言語頂撞,輔導員應克制住自己,冷靜地處理。第三,條件上寬讓。有些情況下,允許學生討價還價,給學生一次機會,說不定能讓他有所改變。第四,認識上寬容。輔導員老師要耐心地處理一些問題,即使是一些很棘手的問題,也要告訴自己可以完成,并能很好地完成。第五,處理上寬待。學生犯錯誤,輔導員老師本著教育的目的進行批評,對事后反省較好、態(tài)度誠懇的學生,可以考慮從輕處理,沒必要事事都以處分的方式解決。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老師應高度重視,積極思考,努力成為一名學習型輔導員;與班主任老師有機結(jié)合,構(gòu)建一支精干的心理委員隊伍;掌握“90后”學生的思想特點,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成為學生心靈的導師。輔導員應充分認識肩負的重任,努力做好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幫助學生自我完善、自我成長,把他們培養(yǎng)成高素質(zhì)的對社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于小慧.做一名合格的引領者[J].教育園地.
[2]袁偉菊.高校專職輔導員與兼職班主任隊伍建設探析[J].懷化學院學報,2006,10:183.
[3]李莉,張建云,胡江.高職輔導員與班主任隊伍激勵機制的優(yōu)化對策[J].廣州職業(yè)教育論壇,201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