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
提到綠色,人們很容易就會想到春天,春天乃是萬物復蘇的美好季節(jié),世間的一切都給人帶來了勃勃生機,因此,綠色帶給人們的就是生機與活力。在現(xiàn)代社會中,綠色不僅是一種生機與活力,更是一種精神。在如今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綠色課堂因其具有蓬勃向上、富有活力的特點也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廣泛追求,那么,在如今的小語課堂中,怎樣才能構建出綠色的課堂,從而使語文教學更加精彩呢?
一、自由是綠色課堂的基礎
語文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養(yǎng)具有自由思想的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擁有了自由的思想意識,學生就敢于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看法,教師尊重學生的對話自由,就是尊重學生的思想自由,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同意某些觀點,可以尊重某些觀點,還可以反駁某些觀點。因此,自由的課堂是營造綠色課堂的基礎,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生命的靈性才能得以充分釋放。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裝滿昆蟲的口袋》一文時,當學生讀到法布爾放鴨回去以后受到父母的責罵以后,就有一部分同學為法布爾“打抱不平”。有的學生認為法布爾的父母對他太苛刻了,每個人的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即使是父母也沒有剝奪法布爾喜歡昆蟲的權利。也有的學生認為,父母對法布爾的責罵是出于關心,是出于愛,是對法布爾的負責,是希望他走“正”道,做一個有用的人。不料,這位同學的發(fā)言又給某些學生以可乘之機,他們義正言辭的說“難道熱愛科學,認真進行觀察研究就不是正道嗎?照你說,什么才是正道?”……在這樣自由的空間里,學生敢于暢所欲言,直抒胸臆,在表達自己看法的時間里對法布爾熱愛昆蟲的興趣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這種自由的思想不光體現(xiàn)在學生言論的自由,同時也體現(xiàn)在學生學習方式的自由,學生可以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或讀,或畫,或說,或講……只有這樣,語文課堂教學才更能顯示出生命的活力。
二、自主是綠色課堂的動力
語文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一直以來,語文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主唱獨角戲,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生學與不學一個樣,這樣的課堂學生缺乏了應有的活力。綠色課堂就是要讓學生從這種思想禁錮中解放出來,使教師從這種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營造自主的課堂,讓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從而使語文課堂充滿勃勃的綠色生機。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海洋——21世紀的希望》一文時,針對科普短文的性質(zhì),在學生自主學習之前,我主要提出了問題:默讀課文,想想作者為什么要說海洋是21世紀的希望,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說明的?學了這課,你有什么收獲,知道了什么?你心目中未來的海洋是什么樣子的?請你結(jié)合自己的知識背景說一說。在這些問題的引領下,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了課堂學習之中,由于缺少了教師知識的傳授,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需要適當?shù)恼{(diào)整學習節(jié)奏,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多駐足一會,也可以和同桌伙伴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在這樣的課堂里,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整個語文課堂換發(fā)出了綠色的勃勃生機。
三、開放是綠色課堂的源泉
教師給學生提供多大的舞臺,學生就能在這個舞臺上跳出多么精彩的舞蹈,課堂是一個可以燃燒學生激情的動感地帶,是學生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由于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教師只有具有開放的教育觀,讓學生能夠盡情的展示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語文課堂的無限精彩。
例如,蘇教版語文《蘋果里的五角星》一課時,課文主要通過對橫著切蘋果的發(fā)現(xiàn)的介紹,告訴人們,創(chuàng)造力就是從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開始的,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就要改變?nèi)藗兂S玫乃季S模式。許多教師在教學這一課時,總是會主觀的認為切蘋果是學生最熟悉不過的事情了,沒有必要在課堂上展示,因為過多展示還會浪費學生必要的學習時間,我卻不這樣認為。語文課天天有,但是能夠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熱情的文章卻不一定天天有,教師可以充分抓住這個教學契機,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比較,學會換種方式看待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時,我讓學生帶上小刀或者其他自己喜歡的水果在課堂上切切看,看看會有什么樣的發(fā)現(xiàn),學生興趣濃厚,呈現(xiàn)出了空前的學習熱情,在這樣的課堂里,語文味也許不是很濃,但是,教材是什么,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如果能讓學生從這個例子中學會舉一反三,又何樂而不為呢?由此可見,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在教學中是多么重要。
綠色課堂是現(xiàn)代教育不斷發(fā)展的產(chǎn)物,綠色課堂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來說更能凸顯出活潑,自主,和諧,開放的意識,綠色課堂是真正給予學生發(fā)展的課堂,教師要不斷致力于綠色課堂的研究、實踐,只有這樣,語文課堂才能更加精彩。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師范第三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