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華
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在英語教學中出現(xiàn)重書面輕聽說、重語言結(jié)構(gòu)輕語言功能的傾向。在課堂上,老師中文講得多,英語講得少,筆頭練習多,口頭練習少,部分學生聽說能力低,出現(xiàn)嚴重的“聾啞”現(xiàn)象。面對英語教學的實際問題,我在教學中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聽說訓練活動,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的關(guān)鍵。具體做法:
一、堅持課前三分鐘的Free Talk
Free Talk(自由談)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口語訓練方式,在這項訓練中,學生可以充分地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并可以提前準備。課前由一名學生講三分鐘英語,學生自擬話題,談及校園生活、英語學習、明星及個人軼事、班級活動、地區(qū)氣候和小故事等。此項活動不僅使學生敢于開口講英語,而且使學生增長見識,擴大詞匯量。在這項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督促的作用,使學生的Free Talk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在初二的時候,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求知欲,以及了解發(fā)音的至關(guān)重要性,我的英語課代表在課前講了個小笑話:有一游客去餐館吃飯,飯后,服務員問他:“Are you full,Sir?”他答道:“Yes,I’m fool.”服務員聽了目瞪口呆。原來那游客把full(飽的)錯讀成了fool(呆子,愚蠢的)。學生靜靜地聽講,故事笑話講完,個個捧腹大笑,這樣在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快樂地增長英語知識,懂得發(fā)音的重要。當某個學生大膽回答問題時,我就表揚他“Very good”.“It’s good”,還可以帶動學生進行有節(jié)奏的鼓掌;當問答錯誤時,我就微笑說:“No problem.”在這樣的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生學習英語很開心,并感到在接下來學習新知識的時候無壓力,這樣的Free Talk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二、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
學生學英語時,聽的一個主要來源是課堂教學。因此,教師的口語表達能力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初一的開始階段,授課時放慢講英語的速度,而且重復所述內(nèi)容,用簡易的同義詞或短語解釋詞義,用不同的句型轉(zhuǎn)換同一意思的句子,用簡單的句子解釋段落意思,逐步加深,循序漸進,盡量避免用漢語講述。這樣可以烘托英語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聽的能力。隨著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使用已學的英語解釋新學的英語,用英語解釋英語,用已經(jīng)學過的能聽懂的英語解釋新學的英語詞匯。有人說,用英語解釋英語比用漢語翻譯的方法費時、費事。有時的確有這樣的情況,尤其是抽象的詞匯,例如解釋動詞“think”,如果用漢語翻譯,只需說一個“想”字學生就明白,如果用英語解釋就復雜得多:I see with my eyes.I hear with my ears.I walk with my legs.I speak with my mouth.I think with my head.這樣的確費事、費時,但是學生學單詞的時候,首先接觸英語,開始用英語的思維思考問題,因此還是有好處的,學生的英語學習是大有進步的。又如學習英語月份單詞時,我是這樣用英語解釋的:January:the fiesta month of a year...feed:give ood to somebody or an animal等。這種詞匯教學法,不僅能使學生準確理解該新詞的真正含義,而且能增加學生的語言信息量,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必須注意的是,使用英語解釋法,用來解釋新詞的詞和詞語應當是學生已經(jīng)學過并且經(jīng)常使用的。即使現(xiàn)在到初三階段,我也采用這種方法。例如在Unit 10 “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the bus had already left.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談論:“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the morning?Do you like mornings?Why or why not?”讓學生各抒己見,氣氛非?;钴S。
三、利用電化教具,突出聽說訓練
使用電教手段教學,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色彩鮮艷的幻燈片和錄像帶,不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使他們專注地學習,而且可以為他們創(chuàng)設(shè)語言情境,使他們不必借助翻譯,通過視聽,就達到理解語言內(nèi)容的目的。我在教“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的reading時,根據(jù)課文改寫錄制了配樂錄音,并制作了五張彩色動畫幻燈片,形象生動有趣的彩色畫面及優(yōu)美的音樂配音,自然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意境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畫面上的一系列動作使學生對課文有初步印象,學生不僅理解得快,上口也很快。在學生聽懂錄音的情況下,我就課文梗概提問,最后讓學生上講臺,借助幻燈片簡要地復述課文。這樣把視覺感受和聽覺感受結(jié)合起來,把語言和形象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聽其音,見其形,明其意。語言和形象兩者同時作用于大腦,使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互相作用,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整個身心系統(tǒng)的機能,提高學習效率。
四、讓學生參與表演教學
交際是語言的最基本功能,聽說過程是一個理解和口頭表達的交際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小表演,活化課文插圖,進行情景教學,把學生帶入仿真的生活環(huán)境之中,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學生在真實情景中把課文里的英語真正地和生活結(jié)合起來。例如在結(jié)束“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一課的教學時,我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將課文改成短劇,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學生戴上自制的面具,分別飾演要橫渡太平洋的孩子;要飛往月球的孩子和成為球星的孩子及旁白人員,隨著學生神情動作的再現(xiàn),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鍛煉學生“說”的能力。學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覺主動實踐,促使多種感官參加活動,有助于英語詞匯和實物實景的直接聯(lián)系。學生嘗到成功的甜頭,積極性自然增強,語言能力在交際過程中得到提高,交際習慣也在表演過程中得到培養(yǎng)。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采取多種手段組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如學生間的合作討論、學生之間的辯論、動手做一做、寫一寫、說一說等,通過這些活動形式,不斷給予學生新的刺激,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體驗、感受所學的知識,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其中學生間的協(xié)作和師生間的對話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
總之,要達到大綱要求,改變目前英語教學的落后狀況,在英語教學中必須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把英語課上成名副其實的英語實踐課,轉(zhuǎn)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課堂模式,使學生由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轉(zhuǎn)為積極的投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