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登楚
摘 要: 故事教學法是較新穎的教學方法,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顯著提高初中生英語課堂學習效率。本文簡述了運用故事教育法應遵守的基本原則,提出了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進行角色表演兩種故事教學法在英語課堂中的具體應用,以便使教師更熟練地應用故事教育法。
關鍵詞: 初中英語 故事教學法 應用方法
英語課程是初中必修課程之一,其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語言類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學質量有直接關系,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如果缺乏興趣,學習難度會增加,學習成績會逐漸退步。英語教師不應單純教授學生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口語能力,并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故事教學法恰好可以滿足以上要求,可見教師在課堂中應用故事教學法,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一、故事教育法的設計原則
(一)故事應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
部分教師在課堂上運用故事教育法后,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原因是教師不能合理地設計故事,控制故事的理解難度。學生若能輕易理解教師講述的故事,便會覺得教師的故事索然無味,學習興趣反而逐漸下降;若是教師的故事難度過高,學生完全不能理解,則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教師針對剛步入初中的學生,應選取結構較為簡單的句子,同時故事內容富有童趣。而對即將參加中考的學生來說,可以選擇結構較為復雜的句子,故事內容盡量有趣輕松,如遇到難點與重點時,可以暫停講述,讓學生自行理解。
(二)營造輕松氛圍,提高學生參與度。
故事教學法的最終目的是能夠使學生更為輕松地學習英語,但是部分教師的認識存在偏差,只是單純將知識點融入故事當中,學生不僅得不到放松,心理壓力反而更大。教師應在課前準備好講故事時所需的用具,如:圖片、背景音樂,為學生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積極與學生互動,向學生提問與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二、初中英語課堂中故事教學法的具體應用
(一)創(chuàng)設合適的故事情境。
故事教學法便是將知識點融入故事當中,之后講授給學生。然而,無論什么故事,其產(chǎn)生都需要有故事背景,教師在課堂中應用也需建立背景,以便故事順利展開,從而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故事情境當中。部分教師不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情境,只是將故事枯燥地講授給學生,導致學生無法理解,造成故事教學法收效甚微。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故事情景,為學生創(chuàng)造盡量真實的環(huán)境,令學生感覺身臨其境。教師在運用故事教學法前,可要求學生針對課文內容進行討論,詢問學生對該課的理解與看法,然后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與看法,對故事及故事背景進行調整。教師利用多媒體工具將故事的文字版展示給學生,同時播放背景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背景音樂下向學生講述故事。
“Fast food”一課中含有多種快餐,教師可以選取其中一種快餐,向學生介紹該快餐的由來與發(fā)展。以Sandwich(三明治)為例,三明治其實是由一名英國賭徒最先發(fā)明,其賭博成癮,甚至到了不吃不喝的地步。其仆人看到主人如此好賭,于是便用面包夾一些肉末,遞給主人作為食物。賭徒覺得很好吃,便經(jīng)常食用,之后這種吃法逐漸受到認可,并迅速流傳。因為賭徒居住于三明治,故而食物的名字便以地名命名為Sandwich。教師向學生講述這一故事,不僅使課堂氣氛更為活躍,還使學生的聽力得到訓練。教師利用英語講述故事,學生鞏固已知詞匯如England(英國),bread(面包)的同時,還接觸大量新鮮詞匯gambler(賭徒),servant(仆人)等。可見故事教育法對豐富學生的詞匯量起到積極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活用故事教學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二)在課堂中進行故事的角色扮演
部分教師在向學生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問題,即學生雖然對故事內容有大致了解,但不能理解故事細節(jié),對故事人物的形象、動作及語言都較模糊。教師不能敷衍了事,應對學生進行輔導,指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要求學生對故事內容把握準確,在此基礎上對故事進行再加工,運用課程知識與肢體動作表演故事。教師通過表演故事這一形式,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使學生擁有展示自我的舞臺。教師要求學生表演的目的,除令學生更真切地感受故事內容外,也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師在組織表演時可以依照以下流程進行:首先,根據(jù)教材編輯故事,如教師在教授課程“What’s the matter”前,可設定學生肚子痛看病的場景,并邀請學生編輯故事內容,要求劇本出現(xiàn)“What’s the matter?”“I have a stomachache.”的對話,然后確定劇本。其次,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在課堂上安排各小組學生表演,確定小組成員角色,給予學生排練時間。最后,教師與其他學生一同作為評委在臺下觀看各小組學生表演,并進行評分,選出與內容故事相符的小組,并給予該小組獎勵。利用表演故事內容這一方法,使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更透徹,對故事知識點的掌握更牢固,能夠更快樂地學習英語,學習熱情逐漸高漲。
三、結語
故事教學法是初中英語教學中較常用的方法,其能幫助教師輕松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投注更多的精力。因此,教師應經(jīng)常運用故事教學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利用故事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戈正根.“故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2:96-98+123.
[2]李佳妮.故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之我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2:89-90.
[3]胡艷青.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牛津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11: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