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爐生
教學工作中,我們經(jīng)常遇到一個十分頭疼的問題,學生當眾說話能力比較差。聲音細小、畏畏縮縮、期期艾艾者為數(shù)不少。由于平時語文教學中注重傳授文化知識,而忽視說話能力的刻意培養(yǎng)。能說會道、能言善辯是適應素質教育這般大潮流的,也是人的必備素質。要切實加強小學生說話能力培養(yǎng),順應時代需要。
我在以往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小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一般要經(jīng)過以下幾個階段。
一、激發(fā)興趣,使學生愿說
一個人只有心情愉悅、情感激動的時候,才會具有強烈的“把心里知道的事,心里悶著的話說出來”的念頭。在培養(yǎng)說話能力這一階段,我們可分為兩方面工作。一是挖掘說的素材,誘發(fā)說的興趣、愿望。素材要從學生十分熟悉的方向找,包括家庭、鄰居、伙伴、游戲、電視、逛街等。比如,前一天晚上看的動畫片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說起來不難。學生在廣播里聽到了什么,村里村外看到了什么,由事物想到了什么,不妨鼓勵他們講一講,題材拓寬。趣味性濃了,學生自然就愿說,它們會想,說這些老師也高興。從此,就會越說越想說,說話訓練就從這里開始。創(chuàng)造良好的說話氛圍,消除緊張感,提高說話興趣。教師應該在此時加入到談天說地行列中,做孩子與他們爭一爭、樂一樂;做忠實的聽眾,靜靜地聽,微微地笑,輕輕地鼓掌;做個優(yōu)秀的組織者,組織他們進行“一分鐘演講”、“我說我自己”、“誰的新聞是新鮮”等活動,在活動中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chǎn)生心里有話一吐為快的愿望。愿說是說話能力培養(yǎng)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教師應高度重視走好這一步。
二、消除顧慮,使學生敢說
部分學生膽子特小,老是拿眼睛看你??僧斈阆虢兴f的時候,他又忽然間眼睛轉向別處。這是由于他們想說又沒有勇氣說,缺乏自信,怕受嘲笑、譏諷,這些是說話能力培養(yǎng)中的攔路虎。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積極引導,講明道理。要讓學生明白,在大家面前發(fā)言是一個極好的鍛煉自己、證明自己的機會,你心里有想法而不表達,別人就無法知道,你的想法也許是最好的一種。當前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需要每個人具有高超的表達能力。要有好的口才就要從現(xiàn)在練起,當學生說得好時,教師不要忘了表揚,而只是一句簡單的“請坐”。表揚是一劑良藥,能起到十分好的效果,甚至有時候可以夸張地表揚。學生說得不好時,要制止自己的憤怒,制止其他同學嘲笑,要鼓勵,找出好的地方加以肯定,可以是聲音響亮、口齒清楚,站得正或發(fā)音準確,等等,絕對不要以一時的暴怒壓斷一顆剛出土的幼苗。教師鼓勵的作用是巨大的,在“說錯了可以幫你改正、提高”、“膽子大、敢說是好樣的”這樣和諧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說話潛力才會被發(fā)掘。學生敢說了,迎來的將是說話能力的迅速發(fā)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真正認識到說得不對、說得不好都是正?,F(xiàn)象,不要奢望他們全說得很對,也許學生中一些怪誕的想法正是他們想象發(fā)展的源頭,應循序漸進。
三、指導方法,使學生會說
敢說不等于會說。學生說話過程中,總會出現(xiàn)語無倫次、無頭無尾、任意粘連、啰唆等毛病。這時,教師要指導學生說話方法,指導學生把話說順、說細、說話、說準。(一)有中心。指導學生說話要表達一定的目的,知道自己為了什么而說。(二)有內容。告訴學生說話內容要具體,圍繞中心取舍材料,與中心關系密切的,說具體些;與中心關系不大的,只需帶過或干脆不說。說具體些指說什么呢?如你要說一件事情,就要說清事情的六要素,其中,經(jīng)過部分要說的曲折。說人物,就說他在心目中留下印象最深的那件事。(三)有順序。這是解決該從何說起的問題。如說校園的景物,可以按一年四季時間順序來說,也可以按方位順序來說,或突破重點(先說自己最喜歡的景物),再說其次;說動物,可以從外貌→性格→作用的順序進行,說場面可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闡述。教給學生說的順序,就等于交給學生說話的鑰匙。按什么說明白了,上面“有內容”這一環(huán)節(jié)也解決了大半。(四)有感情。說話是為了表明自己的某種立場、觀點。啟發(fā)學生說話時必須投入感情。喜愛、感激、贊美、懷念等種種感情要發(fā)自內心,溢于言表。這樣才使話語具有說服力、感染力。
做到了有中心、有內容、有順序、有感情,就能逐步做到出口成章。
四、掌握技巧,使學生善說
當眾說話能力培養(yǎng)在經(jīng)歷了前幾個發(fā)展階段后向更高層次發(fā)展。愿說、敢說、會說,還要善于說。善于說包括(一)語言脈絡要清晰,語言要流暢,在會說的基礎上展開這一層次的訓練。(二)或站或做,或顰或笑,動作表情切合說話內容,注意形體美和姿態(tài)美。要求學生根據(jù)說話內容采用一定手勢與文配合。說到高興時神采飛揚,說到哀傷時悲悲戚戚。要讓人感受到那是真正的肺腑之言。說話者本身要融入說話內容中。(三)要有禮貌。說話時切忌吐舌頭、玩小辮、摸耳朵,卷衣角,搔腦袋,這一些洋相都是對聽者的不尊重,必須時時提醒,堅決改正,從而形成一種落落大方的良好姿態(tài)。
經(jīng)歷了這一系列的發(fā)展階段,學生當眾說話能力會有很大提高。教師應為培養(yǎng)學生這一現(xiàn)代人必備素質而不遺余力,同時說話能力的提高,必定會帶動其他方面同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