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芬
摘 要: 語文復習課備受關注,教師總結出了多種課型,形成了豐富的課例資源。但是目前語文復習課的效率還是不高。本文搜集了一線的課堂案例,嘗試分析語文復習課低效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措施,提高復習課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 語文復習課 低效原因 應對策略
子曰:“溫故而知新?!睆土曉趯W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中起著重要作用。語文作為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復習課備受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很多學校都對此進行了專項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總結出了多種課型,形成了豐富的課例資源。但我們也發(fā)現(xiàn),即使研究到這個程度,語文復習課的教學效率仍然不高。原因在哪里呢?我們就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
一、當前閱讀復習課低效的原因分析
1.復習內(nèi)容碎片化。
復習階段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梳理與歸類”?,F(xiàn)實課堂中,教師往往由于前期沒有對教材、對課標進行研讀和整理,導致復習沒有計劃性,致使課堂復習內(nèi)容碎片化。具體表現(xiàn)首先為課前課后的斷章,即課前學生活動,課堂復習內(nèi)容,課后跟進練習之間的斷層;課前學生沒有帶著學習和思考進入教室,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學情進行預測即開始教學,致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脫節(jié);其二,課與課之間的斷章。即每一堂復習課內(nèi)容之間沒有先后、邏輯關系,想到復習什么就復習什么。例如:有的老師在畢業(yè)復習時,今天“詞語推敲”,明天“表達方法”,后天又是“回答問題”,沒有整體安排,沒有重難點的選擇,缺乏邏輯順序。
2.復習方法知識化。
復習課應當更注重教學的過程與方法。在現(xiàn)實的課堂中,教師注重指導學生歸納方法,但這些方法就像貼上了標簽,學生能“背誦”,在實際運用中卻出現(xiàn)了問題。例如有位教師執(zhí)教三年級復習課《概括自然段的段意》,首先引導學生利用教材中的典型段落,讓學生在練習和交流中提煉方法,然后分別從課內(nèi)和課外中選擇題目讓學生進行鞏固性專項練習,可發(fā)現(xiàn)學生還是不會概括。為什么呢?因為學生只是把概括段意的方法像知識一樣記憶在腦子里,并沒有真正成為一種能力。這位老師重視了方法的歸納,卻輕視了方法的運用指導,致使方法“知識”化了。所以,我們應該努力讓“方法”回歸能力的范疇。
3.課堂練習答案化。
每一項復習都要針對典型問題進行對比練習、綜合運用,做到舉一反三,發(fā)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在現(xiàn)實的課堂中,老師為了追求高效率,復習課中的鞏固練習往往變成了答題和“校對”。不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和語言表達作出評價是為了節(jié)省時間;不對學生練習的難點進行剖析是因為不了解學生的障礙點;不引導學生進行交互點評是為了避免學生會混淆不清,等等,都說明復習課沒有圍繞“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展開,學生的做題能力可能提高了,但真正的學科素養(yǎng)提高不夠。如有位老師上《閱讀新聞》,歸納出新聞類文章的特點和題型,提煉出相應的方法后,鞏固練習即成為答案校對過程,缺乏對方法的遷移引導,缺乏應有的拓展提升。
二、對閱讀復習課低效現(xiàn)象的應對措施
1.加強教材研讀,梳理復習脈絡。
為了提高復習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上復習課之前,教師必須做好以下兩件事情,才能真正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第一,梳理知識系統(tǒng),構建能力網(wǎng)絡。我們應該通讀《新課標》及語文教材,特別關注課后練習和單元練習,將其與新課標進行勾連、歸類,構建本學科本年級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第二,梳理專項訓練項目,形成能力序列。有了本年級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我們需要對新課標的總目標和三個學段的分目標進行逐條解讀,以每項能力在各年級的不同要求為內(nèi)容進行縱向的序列化梳理。
2.重視自主復習,關注方法運用。
具體到每一節(jié)課,如何提高復習課的教學效率呢?首先,應注重學生的自主復習。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研究的平臺,讓學生在探究中歸納方法,尋求策略。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往往將“自主復習”作為前置性作業(yè)布置,讓學生在自我復習的基礎上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其次,關注方法的提煉和概括。學生在自主復習的基礎上,能根據(jù)平時的學習概括出一定的方法,但這些方法都是散點的,教師的作用在于根據(jù)學生概括的情況幫助學生進一步歸類和提升。再次,關注方法運用的實踐性指導。在現(xiàn)今的復習課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會概括方法,但實際運用過程中卻遇到困難。因此,只有把方法的歸納和方法的運用勾連起來,才能真正讓學生學以致用。
3.練習設計梯級化,練習指導目標化。
復習課的練習設計直接影響教學質(zhì)量,是決定一堂復習課成敗的關鍵。教師應精心設練,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第一,題型要全面。教師應引導學生梳理教材,找出教材內(nèi)有關的全部題型,并抓住學生技能上的缺陷進行有重點的訓練。第二,練習要有梯度。教師可先采用教材中的練習進行鞏固,再延伸到課外的變式練習,以層進的方式不斷增加練習的難度,拓寬方法應用的領域,使學生在練習中享受探究的樂趣。第三,指導要指向目標。在學生自我復習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暢談思考的過程,通過生生、師生間的交流、評價、思辨,指向復習目標,讓學生經(jīng)歷方法的形成和應用過程,幫助學生自主建構,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復習課的價值追求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整理,將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將點狀的方法貫通化;二是提升,緊密知識間的聯(lián)系,擴大方法的應用范圍,從而進一步提高語文能力。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只有將學生置于動態(tài)、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中,由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網(wǎng)絡、自主歸納小結方法、自主練習運用評價,才能讓學生真正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朱潔如.課型范式與實施策略(小學語文).江蘇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