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妹妹
弄堂里,曾經(jīng)是老杭州最深的兒時生活記憶;西湖邊,杭州最好“耍子兒”(杭州話,意為“玩”)的地方。
“弄堂里”的胖子老板汪俊杰,小時候在緊靠西湖的龍翔橋白傅路一帶長大,西湖邊的弄堂里是汪俊杰最最親切的記憶,每到夏天的黃昏,一張竹榻兒,幾張小凳兒,幾把芭蕉扇,弄堂口吹來西湖的徐徐微風,帶走夏日的炎熱,送來絲絲涼意,端著飯碗夾著菜,看著弄堂對面的西湖落日余暉,令人心曠神怡。
如今杭州的“弄堂里”進駐大上海,這是全國的第15家門店,每一家店鋪的風格都自成一派,各不相同。來到大上海,運用的主流風格,除了“弄堂里”就是“澳門風云”,呈現(xiàn)的是澳門老街的風景,穿越了時間與空間,感覺置身在戲里戲外,穿越于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進門處紅石磚的吧臺一邊,是一溜老式柴灶的大灶,桂皮鹵雞爪、肉汁蘿卜、稻香扎蹄、五香大腸、弄堂里的鴨兒……一溜大灶鐵鍋菜冒著熱氣,香氣四溢,引誘著食客的胃。
鞋底餅、春卷、蔥包燴兒、麻油菜餛飩、生煎饅頭、年糕菜泡飯、油炸粽子等點心,還有外婆酸梅湯、淇淋果露等飲品……一干兒時記憶的家常菜、點心、飲品,都用鋁飯盒、鋁杯兒、塑料杯兒、搪瓷碗、青花碗裝著,擺上了弄堂里的老方桌。
一杯清口的綠茶,一鍋噴香的雞煲……曾幾何時,這就是我們在弄堂里休閑的全部。胖子老板就想到了這只雞煲。經(jīng)過多方打聽,汪俊杰終于知道了那個當年燒雞煲的小廚現(xiàn)在在嘉興西塘的一家酒店,汪俊杰又使出當時趕到湖州長興找鞋底餅老師傅的勁頭,趕到西塘找到了他。這位農(nóng)家樂的小廚已經(jīng)成為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大廚了,做雞煲自然更是他的一絕。汪俊杰軟磨硬泡,終于把這位大廚“拉”回西湖邊,在弄堂里重新打造一個雞煲的傳奇——弄堂里80版雞煲。
杭州弄堂里,如今石庫門,杭州的菜,上海的景。吃著“弄堂里”飯盒里的“極致鹵雞爪”,記憶里仿佛回到小時候,扛著飯盒去食堂蒸,然后打開飯盒冒著熱氣,那是童年里的真心微笑,也是最美麗的幸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