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芳
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又是一位著述頗豐的學者,在北京大學工作多年,開風氣之先,據(jù)杏壇之首,對北京大學優(yōu)良的“破格錄取”傳統(tǒng)做出了貢獻。
1917年,北京大學在上海組織了一場自主錄取考試,胡適負責國文閱卷。他看到一位叫羅家倫的考生,作文寫得非常棒,便給了滿分??上?,羅家倫雖然國文很厲害,可數(shù)學卻考了零分,其余各科成績也并不出眾,這樣的考生按原則是不能錄取的。胡適愛才心切,在招生會議上,力主“破格錄取”這位偏科嚴重的考生。最后,他力排眾議將羅家倫招進北大。
事實證明,胡適的決定很正確,羅家倫不但成為“五四運動”的得力干將,1928年又擔任改組后的國立清華大學首位校長。
1933年,胡適作為閱卷老師又遇到類似情況,“合肥才女”張充和報考北京大學,四門功課中,張充和除了數(shù)學為零分,其余三科都考得很好,總分超過了錄取線,她的情況比羅家倫似乎好點。但是,北京大學剛出臺了一項規(guī)定,數(shù)學為零者一律不準錄取。胡適很喜愛張充和的才華,這樣的才女錯過實在太可惜了。他當即向數(shù)學評卷老師提出請求,請他無論如何在張充和的考卷上找?guī)追帧?蛇@位老師也很堅持原則,堅決不改。胡適就跑到校務會上大鬧一場,最終北京大學將張充和錄取才算了結。
事實再次證明,胡適的決定很正確,1949年張充和隨夫赴美,在哈佛、耶魯?shù)?0多所大學執(zhí)教50多年,傳授書法和昆曲,為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做出杰出貢獻。
表面看來,胡適對待招生似乎有些隨意,事實上他卻深諳招生之道。對待偏科嚴重的考生,不是冷冰冰拒之門外,而是欣賞其某方面才華,不拘一格招人才,這正是一代教育家應有的風范。
(編輯/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