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稚亞
“云帶鐘聲穿樹去,月移塔影過江來。云臺梅影聽清曲,金池瑞蓮映荷趣?!睗嵃酌撍椎牡鬃?,一位羅衫藍裙的少女,長發(fā)及腰,微露腳踝,輕啟朱唇,正坐在庭院中倚著鏤花鐵門吹奏笛子。笛聲甚是優(yōu)雅,亭臺花苞聞之漸漸綻放。隨之鏡頭一轉,一處山水美景迎面而來。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伴隨著騎馬郊游的人群,水聲隆隆,頗具人間煙火氣。
如此詩意美景,不在書里,不在畫里,不在電影里,而被呈現(xiàn)在兩塊和田玉上。2014年11月1日,中國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試驗器的返回器成功在著陸區(qū)降落。在交接開艙儀式上,全部搭載物品順利取出。其中,就包括海派玉雕代表人物、中國玉雕大師翟倚衛(wèi)的玉雕《云臺清曲》和《云帶鐘聲》。海派玉雕,就此拿到了中國玉雕探月的第一張“返程票”。
翟倚衛(wèi)向記者介紹,在2014年8月末,他接到時任北京古玩城書記趙民富的來電,希望他能帶上兩件玉雕作品前往北京開會展示。“聽說是與嫦娥探月工程有關,便選了這兩塊得意之作?!钡砸行l(wèi)說,《云臺清曲》是件人物題材玉雕,曾獲2011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而《云帶鐘聲》則是剛雕琢完畢的新作。
被問及這兩塊玉雕有何特別之處時,翟倚衛(wèi)解釋說:“兩幅作品剛好象征著天上和人間,將天上和人間最美好的場景展現(xiàn)出來,賦予了玉雕吉祥美好的寓意,也算是契合了登月主題?!?/p>
“翟大師是一位腳站在百姓中間,手握著精工細做的技藝,口對著文化使者的耳朵,眼望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精髓,頭腦思考著藝術前沿的大家。這是我選擇他作為‘飛天圓夢’代表人物的主要原因?!壁w民富說。
在接受《經(jīng)濟》記者采訪時,趙民富作為“飛天圓夢”的發(fā)起人,提到了此次玉雕登月對中國當代玉雕發(fā)展的影響。他認為,這是玉雕從工藝美術品走向藝術品的體現(xiàn),是從重材質向重設計思想的審美觀轉變。
“我的這個想法源于‘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壁w民富告訴記者,傳說中,女媧用七彩石補天,幫助人類終止了災難?!叭缃裰袊诉\用高科技的力量,讓玉石遨游太空八個晝夜,也算是實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科技的完美結合?!?/p>
“最為關鍵的是,有了藝術思想的玉雕,將更具收藏價值。”趙民富說,用來收藏的玉雕必經(jīng)過制作者的雕琢,有一定的藝術內(nèi)涵,經(jīng)得起市場和時間的考驗。“收藏類玉雕必須能夠體現(xiàn)出當代社會的藝術審美,能夠有效地傳承中華悠久的玉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