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
#500多億沉淀資金3.6萬公頃閑置土地#
8月28日,審計署發(fā)布2015年7月穩(wěn)增長政策跟蹤審計結果公告。公告顯示,今年7月,審計署對29個省份、29個中央部門和7個中央企業(yè)進行了穩(wěn)增長政策跟蹤審計。此次審計發(fā)現,有22個省份及兩個部門存在資金沉淀和土地閑置問題,涉及資金564.47億元、閑置土地3.6萬公頃。
審計署財政審計司主要負責人表示,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是當前財政管理中的一個熱點和難點問題,是用足用活積極財政政策的關鍵舉措;管好用好土地對經濟社會發(fā)展至關重要。
“預算和執(zhí)行要科學”
@君視光學理:一邊是農民土地越來越少,一邊是官家土地閑置,這樣不行啊,土地得利用好!
@青山在那里:閑置這么多土地,當初為什么要征?征了不用,就該收回。
@冷呀丫:財政存量資金這么多,說明了當初預算編制缺乏長遠考慮,可執(zhí)行性不強,也說明了預算不夠細化,科學性要進一步提高。
“跟蹤審計很有必要”
@撒旦7466:跟蹤審計是科學管理手段,需要大力推廣。
@每天學點姿勢:隨著近年來國家對于各領域尤其是民生項目的財政投入不斷加大,各級審計機構的“跟蹤審計”日益必要。
@ADN西瓜:我主要關心政府收的資金、土地能不能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希望能進一步透明。
@一江兩岸:科技、教育、文化、醫(yī)療衛(wèi)生、農業(yè)……這么多要用錢的方面,那么多沉淀資金分分鐘有用處,必須要喚醒呀!
“要有政策作保障”
@看--有灰機:可以看出,“跟蹤審計”成效顯著呀,一審計就知道哪里出了問題。
@我不禁吃了一斤:讓財政資金避免沉睡,能夠激活,實現利民惠民,需要擬定政策、實施項目前做充分的調查研究、科學論證,有政策作保障,不然還是會出現資源浪費。
@敞開心扉嗷嗷叫:那么多錢,那么多地……國家趕緊出政策,要更合理征收,合理使用。
@OTCO:要避免資源浪費,更要預防腐敗滋生。
微吧
機器人不只會寫稿
你的飯碗還安好嗎?
9月10日,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8月CPI數據。在眾多報道中,一篇由機器人撰寫的文章“橫空殺出”——“本文來源:Dreamwriter,騰訊財經開發(fā)的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根據算法在第一時間自動生成稿件,瞬時輸出分析和研判,一分鐘內將重要資訊和解讀送達用戶。”
就在記者們驚呼“要失業(yè)”的時候,更多人掂量了一下手中的飯碗。福建莆田制鞋業(yè)、哈爾濱機器人制造業(yè)、上海3D打印建筑業(yè)……似乎,機器人即將大規(guī)模地取代勞動力。
機器人寫新聞不稀奇
@達達小姐:美聯社“機器人記者”都寫稿一年多啦,尤其是關于公司財報的,一個季度寫3000篇,寫作風格同美聯社記者如出一轍。
@美聯社編輯Patterson:機器人只能應用于特定類型的新聞報道……它不會搶走任何人的飯碗,只是讓我們的工作更有意思。
@王武彬:會寫新聞的機器人也就是個“洗衣機”而已——正如洗衣機把家庭主婦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會寫作的機器人也把記者從無聊的初級工作中解放出來。
@誰是獨角獸:機器人節(jié)省了大量人力成本,他們讓記者有更多空間和精力對事件大局進行批判性思考。
三到五年!
飯碗丟得比你想的快
@盈創(chuàng)建筑總經理馬義和:建筑也可以3D打印,未來的建筑業(yè)不再有建筑工人,而是機械化生產房子。
@雙馳鞋業(yè)董事長陳文彪:三到五年后,勞動力成本已經高到與機器化生產成本持平,那就是制鞋業(yè)勞動力開始被機器人取代的臨界點。
@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萬科未來轉型的重點是與研究機構做“機器人生產”,未來30%的萬科物業(yè)管理人員將由機器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