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
今年春節(jié),隨著旅游大潮去了一次日本,當然不是為了買馬桶蓋和電飯煲,一半是為了觀光,一半是為了美食。
過去看日劇,蛋包飯給人的感覺總是家常、平凡的,無非是蛋皮包著米飯,再澆上一些番茄醬,既沒有壽喜鍋那樣豐盛,也沒有高級壽司那樣有格調,演員們卻吃得一臉滿足。后來看《孤獨的美食家》,其中《蛋包飯》一篇里,講到一個女孩連著四天去一家餐廳吃蛋包飯,甚至引起了身邊人的不滿。當時就暗忖,這種“平民食物”真的有這么好吃嗎,足以讓村上龍塑造這樣一個偏執(zhí)的形象?
沒想到旅途結束后,最讓我難以忘懷的竟然是蛋包飯。那是在箱根景區(qū)的一家小餐廳里,瀏覽了一遍簡潔的菜單,發(fā)現(xiàn)只有蛋包飯還沒有吃過,抱著隨便吃一點的心情點了。結果一上桌就被驚艷到了——外層的雞蛋并不像在電視中看到的只是一張蛋皮,而是如嫩豆腐般沒有完全凝固,金黃色的雞蛋上是鮮紅的番茄醬,這樣的配色首先就讓人充滿了食欲。剛上桌時顫巍巍地抖動著,仿佛很希望被吃掉的樣子,于是立馬挖了一大勺——內里的米粒浸透了褐色的醬汁,粒粒分開,送進嘴里,所有味蕾立馬被激活了 !
很難形容這有多好吃,只是經常會想念那份蛋包飯,附帶著箱根的碧海藍天和潔凈的空氣,以及當時明朗愉悅的心情??吹接形痪W(wǎng)友說:“每一種食物都是一個人生的坐標,一旦味蕾受到刺激,回憶自然涌上心頭,這并不只是高級食材在作祟,人人都是如此。”美味不設限,人們欣賞美食不需要特別的鑒賞能力,也不是只有高檔食物配得上被人銘記。就像有一次我買了一捆香椿芽回家,媽媽激動地說這是她小時候吃的,滿滿的都是她爬到樹上去摘香椿芽的回憶。
也許會再去箱根,特地去找那家小餐廳,點一份蛋包飯。原來米其林三星標準不是隨便說說的,人們真的會為了心儀的食物專門安排一次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