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應飛
“沒有預習好的課不能上”,這是高效課堂明文規(guī)定的。那么作為語文學科,怎樣指導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呢?在教學實踐中,應充分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四讀提示”
讀單元內容說明,讀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讀課后的“研討與練習”,讀導學案。
讀單元內容說明,了解本單元學習主題、三維目標、學習重、難點等。讀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寫作背景、學習重、難點等。讀課后的“研討與練習”,了解課文學習的三個層次:整體感知內容和形式、文筆精華揣摩、拓展運用。讀導學案,了解教師對本課導學的主題、重點、難點、問題層次等?!八淖x提示”強化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寫作背景、學習重點和難點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能夠讓學生有目標地帶著問題去預習課文。
二、“四讀課文”
掌握本課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和形式,揣摩課文的重點語段和精彩語句,嘗試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運用。
一讀課文,查閱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過字詞關。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學生不認識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好理解的語句。那么,就要指導學生在閱讀課文的時候,眼、腦、手并用,將預習時遇到的生字、難詞、疑句用筆劃出來。書上沒有注釋的,就要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特別是不要放過那些模糊的字詞和似懂非懂的句子。要結合課文的注釋和工具書,將查出來的字音、詞意寫在書上,做在導學案上。
二讀課文,標注段號,概括每段段意,劃分文章段落層次。嘗試做課后“研討與練習”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和形式”這一部分的習題。根據(jù)教師在導學案上的學法提示,做好導學案上“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和形式”這一部分的習題。
三讀課文,勾畫文章的重點語段和精彩語句,把一些表現(xiàn)力較強的詞句找出來,加上著重號;把一些自己認為比較優(yōu)美的、重要的或者是不理解的語句找出來,并進行簡單的思考。嘗試做課后“研討與練習”中“文筆精華揣摩”這一部分的習題。根據(jù)教師在導學案上的學法提示,做好導學案上“文筆精華揣摩”這一部分的習題。
四讀課文,想想課文主題是什么,對生活有什么啟迪;想想課文寫法有什么獨特處,對寫作有什么啟示。嘗試做課后“研討與練習”中“拓展運用”這一部分的習題。根據(jù)教師在導學案上的學法提示,做好導學案上“拓展運用”這一部分的習題。
三、做預習生成表,整理自己的預習筆記
預習生成表可以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填寫課文標題、文體、作者及本文寫作背景;二是對文章內容、重點語段和精彩語句的梳理;三是效果與質疑,描述自己的預習效果、心得體會,把自己預習課文中的疑惑之處標注出來。還有,就是要填寫好導學案上“自主反思”“培輔期望”兩欄。預習生成表真實地反映了學生預習的效果,利于教師課前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預習生成表進行歸納、篩選,從而更有效地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習,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當然,在“四讀提示”和“四讀課文”的過程中,讀提示、讀課文的遍數(shù)不是固定的,要依據(jù)學生的閱讀能力及情感體驗來確定。在學生的預習習慣未養(yǎng)成之前,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和步驟,并且要認真檢查預習作業(yè)。一旦學生的預習習慣養(yǎng)成,教師就可以放手,在上課之前只需要提醒學生預習就行了,但教師一定要在課前批閱學生的預習生成表,這一步決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