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君
【摘要】在一般生源高中,平時作文教學時經常發(fā)現有些學生是“眼對題目心生怨,手托下巴想半天,時間過了一大半,只寫兩語和三言”。搜腸刮肚勉強寫好的作文,語言相當幼稚,內容非常單一,或言之無物,或言之無序。 要讓學生走出作文的困境,就要讓學生喜愛作文,就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在興趣的引領下,學生產生寫作欲望,積累了寫作的張力和能量,在某種特殊的情境下,他的潛能就可能被激發(fā)出來,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關鍵詞】一般生源;寫作現狀;興趣潛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當前一般生源高中學生作文現狀的分析
當前一般生源高中學生作文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寫同樣的人,寫同樣的事,雷同作文太多
作文內容雷同是許多中學生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如果老師布置一個作文題目,其結果是大多數人寫的內容相似,寫法相同,就像白開水一樣淡而無味,讓人讀起來沒精打采。好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就會寫“夜深了,老師還在臺燈下默默地備課批改作業(yè)”,“老師雖然身體虛弱,但還是堅持上課”。這些同學認為,只有這些才能表現出老師的精神品質,老師除了這些再不會做其他的事了。他們就是拼命地背作文選,然后改頭換面,張冠李戴拿來就用,毫無創(chuàng)新之意。類似于這樣的例子在高一學生的作文中存在得最為普遍。這是一種讓人哭笑不得又令人憂慮的情況。
(二)缺少素材,做“無米之炊”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多數中學生缺少的恰恰是這個“米”。許多學生讓很多有意義有價值的作文素材在他們的手邊溜掉了,還蒙在鼓里,其主要原因是他們不善于細心觀察生活。他們生活圈子小,讀的書很少,沒有什么積累、沉淀?!盁o為”自然就會“無米”, “無米”當然就會難以做到“巧婦”。因此寫作文時他們就無從下筆,無話可寫。作文課或考場上三言兩語,草草了事,東挪西湊,應付當差,就成了“主旋律”。
(三)懶于構思修改,得過且過
很多學生寫作文不去字斟句酌,精心修改,靈感突現,主動成文,而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被動而寫。他們寫作文就是馬馬虎虎,懶于構思與修改,不會抓住細節(jié)進行描寫。敘事記流水賬,說個大概;寫人大眾面孔,粗筆勾勒。因此這樣的作文不可能打動讀者,這種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也不可能提高作文水平。
當然以上只是筆者總結的幾個主要的方面。針對這些問題,筆者采取以下不同的訓練方法,以達到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二、培養(yǎng)一般生源高中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從精心選題入手,便于學生產生寫作欲望
面對一般生源高中的學生,我們老師在命題時就要有所創(chuàng)新。如果我們將老題目《我的媽媽》改成《一生難以割舍的人》的話,雖然寫的是同一內容,但后者新穎度較強,學生一看就知道如何下筆,也就避免了從小學到高中都寫同一個題目的情況。學生帶著興趣寫作文,就可以為成功寫一篇作文打下了情感基礎。
(二)從更新作文形式入手,提高寫作興趣。
與多媒體教學同步,我也嘗試讓學生寫網絡作文。由于網絡的圖、文、聲并茂,內容變化多端,可以達到聽、說、讀、看、寫并用的目的,適合高中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所以這種形式自然而然成為學生樂于接納,主動參與的一種作文活動。學生在寫作時可以邊聽音樂,邊看視頻,邊構思,它打破傳統(tǒng)的“先構思、再寫作、后修改”的作文模式,可以根據需要和自己的喜好隨時增刪補改內容,還可以隨時進行下載、復制、粘貼等,這大大提高了寫作效率。如在組織學生進行“我身邊的變化”這一命題作文時,我要求學生用電子文本來寫。他們選擇的空間大,有的人寫祖國,有的人寫家鄉(xiāng),還有人寫自己身邊的人和熟悉的事物等,在電子文本中除文字外,學生有創(chuàng)意性地配上圖片、音樂、旁白等,讓自己寫的作文豐富多彩,形式多變。在談及他們的寫作過程時,同學們都有同感,覺得自主性提高了,寫作欲望強,表達輕松,能在快樂中完成作文。
三、激發(fā)一般生源高中學生的寫作潛能
一般生源高中,學生數量龐大,擁有強大的寫作潛能的學生肯定不在少數,關鍵是看老師如何激發(fā)。
(一)進行特長化寫作,激發(fā)寫作潛能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我們指導學生挑選他最喜歡、最擅長的寫作門類來學習寫作。比如,小張喜歡熱鬧的童話故
事,我們就讓他先學著編寫一些有趣的童話小故事;小李喜歡看偵探故事,我們就讓他模仿著寫一些福爾摩斯式的偵探故事小片斷; 小王喜歡唱歌,我們就讓他嘗試著寫一些歌詞,或是為他喜歡的歌曲重新填詞,等等。
(二)搭建展示性舞臺,激發(fā)寫作潛能
從前兩年開始,我們進行了作文板書講評的試驗。試驗是從周記(也稱“隨筆”)開始的。依照學號順序,學生依次將自己的作文在前一天的晚上抄到黑板上。因為同學的功課較緊,允許手慢的同學請別人幫著一起抄,最多的時候一篇作文有三四個人的筆跡。接著,第二天早讀課,挨著作者學號后面的同學到黑板前面向全班同學進行批改及公開點評。
老師一般會提前20分鐘到班級,對黑板上的作文要總得有個基本了解,以便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從標點符號的書寫、常見的錯別字和典型的病句,作文板書講評試驗,從關注這些最基本的語文能力開始,到后來,一些低級的語文錯誤已經基本絕跡,作文講評的層次也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學生們開始對作文的主題立意、結構布局乃至表現技法侃侃而談。
因為畢竟是周記,雖然每周會利用一個早讀課來做這件事情,但一個學生一學年也只能輪到一次,所以這些學生格外珍惜這樣的平臺,這樣的機會,總是想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展示給同班同學,因此,起碼一個星期前,學生就要深挖自己的潛能,認真準備這篇作文。點評的同學也同樣如此,在前面的同學板書的時候,他已經在準備著明天的批改和點評,這樣第二天,就能面向全班同學成竹在胸地侃侃而談。
綜上所述,要想改變一般生源高中學生雷同作文多、選材范圍窄、無病呻吟、粗枝大葉等寫作現狀, 可以選用創(chuàng)設情境、精心選題、更新形式、搭建舞臺、升級競賽等手段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潛能。我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定能開辟一般生源高中學生寫作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馬正平.中學寫作教學新思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潘久泰.議論文寫作思維訓練概述[J].作文教學研究,2007(01).
[3]夏春紅.議論文寫作訓練的思路[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03).
[4]趙國基.高中議論文寫作的現狀及其思維發(fā)展淺析[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6(11).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