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俄羅斯民族的性格特征一直是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的熱點。人們常用“斯芬克斯之謎”來形容俄羅斯民族矛盾和多變的性格特征。而本文將對文學作品《罪與罰》中男女主人公拉斯柯爾尼科夫、索尼婭的形象進行分析,擬通過具體的人物來探究俄羅斯民族“二律背反”的性格特征。
關鍵詞:別爾嘉耶夫;性格特征;二律背反;拉斯柯爾尼科夫;索尼婭
自別爾嘉耶夫提出“俄羅斯民族性格”這一命題后,國內(nèi)外學者對俄羅斯民族的性格特征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研究,如以宗教為出發(fā)點研究俄羅斯的民族性格;從成因方面對俄羅斯的民族性格展開研究;以伏特加酒為媒介研究俄羅斯的民族性格等。而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前人的研究為依據(jù),再結(jié)合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中拉斯柯爾尼科夫和“圣母”索尼婭的形象進而分析俄羅斯民族的性格特征。
一、別爾嘉耶夫其人及俄羅斯民族的性格特征
出生在貴族家庭,并在城里長大的別爾嘉耶夫受過良好的教育,一方面接受了正統(tǒng)的封建貴族傳統(tǒng)的影響,另一方面又深受西方思想的影響,一生都在追求民主和自由。而這兩種完全相悖的思想成為了別爾嘉耶夫思想發(fā)展的基礎。
別爾嘉耶夫在其著作《俄羅斯思想》一書中,對俄羅斯民族的性格特征進行了詳細地分析。他認為,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復雜的,充滿矛盾性的民族。因此廣泛使用“二律背反”、“悖論性”、“兩極性”、“極化性”等類似的詞來描述俄羅斯民族的復雜性、矛盾性。在《俄羅斯思想》一書的結(jié)尾,別爾嘉耶夫?qū)懙溃骸皯斢涀?,俄羅斯人天性很極化。一方面是順從和放棄權(quán)利;另一方面是被同情心激起的和要求公正的反抗。一方面是憐憫心和同情心;另一方面可能是殘酷無情。一方面是熱愛自由;另一方面又傾向于被奴役?!?/p>
二、拉斯柯爾尼科夫和索尼婭的俄羅斯性格
別爾嘉耶夫曾把充滿矛盾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稱作“俄羅斯人中的俄羅斯”,而別爾嘉耶夫本人卻也具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雙重人格”的特征。在筆者看來,這樣的雙重人格正是俄羅斯民族性格矛盾性的表現(xiàn)。
《罪與罰》以主人公拉斯柯爾尼科夫殺人前后的思想斗爭以及良心和道德的煎熬為主線,以舊俄時期彼得堡的干草市場和其附近的貧民窟為背景,以窮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走投無路為主題(1),揭示了俄國窮苦人民的苦難生活,同時也講述了一個人靈魂的掙扎和救贖之路。而文中的主人公拉斯柯爾尼科夫和“圣母”索尼婭的性格帶有俄羅斯民族特有性格的烙印。
小說的主人公拉斯柯爾尼科夫是陀氏“雙重人格”的典型代表。他是一個具有復雜性格,且善于觀察的聰明人。他反對統(tǒng)治,但卻又炮制出一套獨特的統(tǒng)治體系,那就是:世界上的人可以分為兩類,即“平凡的”和“不平凡的”,“平凡的人必須俯首帖耳,任人宰割,不敢觸犯法律,而不平凡的人則可以驕橫恣肆,為所欲為,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保?)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思想體系正是俄羅斯民族性格中的無政府主義,既討厭統(tǒng)治,但潛意識里又在渴望著統(tǒng)治。
拉斯柯爾尼科夫作為一名因貧困而不得不輟學的大學生,利益對其而言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他應該是一個利己主義者,事實也的確如此。為了突然出現(xiàn)的想法,拉斯柯爾尼科夫按照自己的理論,主觀地決定了放高利貸老太婆的命運,殺掉了她。但與此同時,他卻用自己僅有的錢去幫助患肺病的貧苦同學,而在這個同學去世后又去幫助了該同學年邁的父親;發(fā)生火災時,他也曾奮不顧身地救出了兩個孩子,自己卻被燒傷……在酒館遇到馬美拉多夫之后,他的善良又一次被喚醒。在看到馬美拉多夫家可憐情況時,他忘記了自己艱難的處境,悄悄地往窗口放了一把銅幣;在馬美拉多夫被踩傷后,年輕的大學生盡心盡力地幫助他,“就像給踩傷的是他的親爹一樣”(250);在馬美拉多夫去世后,善良的大學生又一次伸出了援助之手,向這個充滿苦難的家庭留下了二十盧布……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做法是典型的沙文主義,一方面渴望統(tǒng)治,希望主宰他人的命運,另一方面又期盼著拯救他人,而這種拯救往往又是在“幫助”的形式下進行的身體上的拯救。至于精神上的拯救,我們不得不提小說的另一個主人公——索尼婭。索尼婭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一個“女基督”的形象,是苦難和拯救的象征。索尼婭對拉斯柯爾尼科夫而言是偉大的“精神母親”, 她的使命就是從精神上引導拉斯柯爾尼科夫真正地理解“救贖”的含義。而這種“救贖”正是東正教中的“彌賽亞”思想:救自己,救他人,救民族,救世界,救一切??傊徽撌巧眢w上的拯救,還是精神上的救贖都是俄羅斯民族沙文主義的表現(xiàn),都是“救世”意識的踐行。
而俄國詩人丘特切夫的一首詩形象地概括俄羅斯民族的性格特征——《用理性無法理解俄羅斯》:“用理性無法理解俄羅斯,用公制俄尺無法衡量它:俄羅斯具有獨特的氣質(zhì)——對它只能信仰?!?/p>
參考文獻:
[1] (俄)別爾嘉耶夫.俄羅斯思想——19世紀至20世紀初俄羅斯思想的主要問題[M].雷永生,邱守娟,譯.北京:北京三聯(lián)出版社,1995:248.
[2]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M].朱海觀,王汶,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
[3] (俄)弗·謝·索洛維約夫.俄羅斯思想[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70.
作者簡介:路?。?991-),女,籍貫:山西侯馬人,現(xiàn)就讀于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俄語系研究生一年級,研究方向:俄羅斯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