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蓓玲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為基本任務、由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閱讀教材的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的過程;是學生與作者的交流過程;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過程;是一種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然而,在當前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肢解文本等現(xiàn)象仍然存在。這些做法嚴重影響著小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影響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進行個性化閱讀
閱讀是小學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是小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但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及應試教育的影響,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強迫學生按自己的思維走,學生被動等待教師進行分析、總結的現(xiàn)象還依然存在。其中雖也有一些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但總體而言,學生還是多處于被動閱讀的狀態(tài),積極性不高。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應注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努力為學生營造自主探索的氛圍,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獲得知識,發(fā)展思維,提高能力。如何讓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呢?以尊重學生為前提,開展個性化閱讀,采用生動自主的教學模式也許是一個好辦法?!皫熣撸詡鞯?、授業(yè)、解惑也?!碑斀處煱阎攸c放在傳、授、解上時,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會相對被動,而當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道、業(yè)、惑上時,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思維就會被激活。
二、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觀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它是學生識字的重要途徑,是開闊學生視野、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話、說話及作文能力,可以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提高思想認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已有了較大的發(fā)展,教師只有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zhì)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
三、采用多元評價方式
對學生的閱讀評價影響著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方式。如果一味以教師的指導作為唯一評價標準,學生的閱讀就會變得機械、乏味,失去閱讀中的靈感、頓悟和自主意識。因此,教師要運用多種方式對學生的閱讀進行評價,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師生共評等多種形式開展多元化評價。
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形成性評價的運用,關注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當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時,教師可采用激勵性的評價,如:“你這個問題提得好,角度很新?!?“大家對你提出的問題都這么感興趣,說明你確實提得非常好,老師為你高興!”以此鼓勵孩子大膽思考。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還需要以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以及體會文章的情感能力為基點,給予導向性或中肯性的評價,對學生的閱讀起到促進作用。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閱讀教學,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不斷尋求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傊岣邔W生的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其方法是多樣的。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的、教材特點、學生實際,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以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達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責 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