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新麗
如何開展好小學英語教學?在筆者看來,開展興趣教學是一條好路子。我們可以把著眼點放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語感上,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獲得知識。
一、動作教學法的運用
愛動是小孩子的天性。英語教學和動作的有機結(jié)合,可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持久,同時也可促使大腦左右半球同時運動,加深對語言的感悟和記憶。如:學習單詞bike(自行車)時,教師可邊做騎車的動作邊說“bike”,學習drink(喝)時,可邊做喝水的動作邊說“drink”。在學習monkey(猴子)時,幼兒做出猴子各種各樣的動作,爬山的、摘桃子的、撓癢癢的……滑稽有趣的動作會讓英語學習變得輕松而快樂。
二、戲劇的借鑒和引入
戲劇中夸張的表現(xiàn)深受孩子們喜歡。如果小學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像演戲那樣做鬼臉,學動物講話,在游戲時興奮地大叫,就很容易抓住孩子的心。在動靜結(jié)合的課堂上適當運用這種方法,效果非常好。如:在教學生唱歌曲《 Heool!How are you 》時,如果教師像孩子一樣站起來,一邊握住一位小朋友的手一邊用夸張的聲音說“How are you”,學生會興趣大增,不由自主地模仿起來,師生互動就會變得非常輕松愉快。
把學習的知識,以戲劇的形式加以呈現(xiàn),小學生更會樂此不疲。如我們利用學過的動物單詞,編成短劇《逛動物園》,用學過的水果單詞,編成《歡快的水果市場》……看,課堂上正在表演短劇《小貓釣魚》。一只小貓(身著小貓服裝的小朋友)上來了,他說:“Meow,Im a cat.”坐下來釣魚。一只蜻蜓(頭戴蜻蜓頭飾的小朋友)飛來了,她說:“Im a dragonfly!”小貓放下釣魚竿說:“Oh a dragonfly!”跑去捉蜻蜓。蜻蜓飛走了,小貓回到了小河邊。他看見媽媽(戴著貓頭飾的老師)釣了一條大魚,吃驚地說:“Aha,a big fish!”總之,英語課堂中的喜、怒、哀、樂,采用一種故事性的表述。這樣,學生就像在一個童話世界中輕松地學習著英語。
三、游戲和語言教學的緊密結(jié)合
沒有一個學生不愛玩,沒有哪個學生不喜歡做游戲。實踐證明,這正是學中樂和樂中學的愉快教學。但這種結(jié)合并不是簡單的結(jié)合。游戲既要趣味十足、吸引學生,又要和教學內(nèi)容緊密結(jié)合,達到學習目的。所以,每一項游戲都要精心設計,認真思考。如:在學習單詞ruler(尺子)時,我設計了一個“藏貓貓”的游戲。一位小朋友背對大家等待著,老師把一把尺子放在另一位小朋友的凳子邊角上。全體小朋友一起說ruler,用聲音的大小提示那位小朋友去尋找。當尋找者路線錯誤時,小朋友們大聲地說“ruler”,提示尋找者。當尋找者接近目標時,全體小朋友聲音變小,最后終于找到。在快樂的游戲中,幼兒不知不覺地學會了單詞ruler。
我們的教學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所以,我們的游戲要不斷翻新和變換。不管游戲怎樣變化,其中有一個不變的原則:游戲的節(jié)奏要明快、清晰,營造高低起伏、快慢結(jié)合的輕松氛圍。要照顧好集體、個人的關系,合理確定每項游戲的參加人數(shù)。
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恰當安排
我們把教學活動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即復習(熱身)、要點初學、游戲鞏固、整合小結(jié)四個流程。具體安排為:復習,有選擇地小結(jié)上節(jié)課所學過的重點內(nèi)容,引出小學生初步學習新課需要用到的單詞或短句。要點初學,設置新學語言運用的場景,利用唱、畫、演、賽等形式學習新知。游戲鞏固,讓孩子在玩玩樂樂中進一步學習新的內(nèi)容,對初學內(nèi)容進行鞏固。整合小結(jié),其目的是為了整合新學的內(nèi)容,檢驗本次教學總體效果并為下次的繼續(xù)學習提出輔助性的要求。當然,并不是每次的教學活動時間安排都同上述一樣,上課時在時間的安排上還是應當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形式、學生的掌握程度等不同做適當?shù)恼{(diào)整,做到靈活運用,以便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