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俐俐
如何使小學生對英語產(chǎn)生興趣?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快樂地掌握第二種語言?這需要從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英語自主教學入手。
一、師生換位
顧名思義,小學英語自主教學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的教學活動,課堂教學的主體從教師轉(zhuǎn)變?yōu)閷W生,學生成為英語教學活動的主人,而教師成為指導者和幫助者。
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英語教材《牛津小學英語》就是從自主教學的視、聽、說入手,著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教材中要求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兒童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教材中設(shè)計的個人情況、家庭人員、日常生活、學校生活、節(jié)假日活動、體育和文娛等20多個話題,以及問候、介紹、告別、感謝、道歉、打電話、就餐、就醫(yī)、購物和問路等近40個語言功能項目,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如:通過學生自己介紹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成員,讓幾個學生扮演一個家庭的成員進行對話等,使小學生在寓教于樂中開始英語單詞、語音的初步學習和掌握。
二、課堂延伸
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英語自主教學還要求對教學活動進行延伸。要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單憑40分鐘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自主教學就要把英語的學習延伸到學生的課外生活中去,讓英語時刻伴隨著學生一起成長。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教師給學生留更多的作業(yè),而是學生自己主動認知,不會增加課業(yè)負擔。如:根據(jù)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英語教材課程設(shè)計,其中的“問路”環(huán)節(jié),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在放學路上,根據(jù)路牌上的漢語進行翻譯,同伴間相互有目的地問路。這種實踐對學生自主學習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延伸可以將課堂搬到家里、社區(qū)、網(wǎng)上等,只要學生能夠接觸到的,都可以指導他們用英語進行對話,用英語進行發(fā)音練習等。教師還可以組織英語課外活動、英語歌曲比賽、做英語游戲等,把英語教學向興趣教學、自主教學延伸,在不斷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基礎(chǔ)上,有效地完成英語教學任務(wù)。
三、良性互動
構(gòu)建小學英語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教學,在教師與學生換位后,教師還要主動與學生交流互動。只有相互的交流互動,才能了解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真實情況,才能準確把握好學生學習英語的正確方向。教師要與學生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成為孩子們真正的良師益友。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可以使一些發(fā)音掌握不準的學生盡快改正過來,還可以使一些對單詞掌握不牢的學生通過交流而加深印象,從而縮短小學生由于心理和生理上存在的差異造成的英語學習的差距。
牛津小學英語教材在教學目標中對情感態(tài)度的要求是:樂于模仿,敢于開口,積極參與,主動請教。而要實現(xiàn)這個教學目標,教師首先要放下身段,主動與學生交流,始終尊重學生。牛津小學英語根據(jù)小學生好動愛玩的特點,設(shè)計了視、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引導學生開放思維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用英語做事情的機會,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這是一種有益的交流互動。
英語教學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生命成長、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小學生大都充滿了對新知識的好奇和追本溯源的探究興趣,教師要珍惜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轉(zhuǎn)變到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教學上來,在寓教于樂、因材施教的理念指導下,將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開展得更有成效、更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