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等
[摘要] 目的 對采用腦室-腹腔分流手術治療腦外傷并發(fā)腦積水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與評價。 方法 選取2010年1月—2014年8月該院收治的60例腦外傷并發(fā)腦積水患者為研究對象,將60例患者分為輕中度腦積水組(42例)及重度腦積水組(18例),對所有患者行腦室-腹腔分流手術,觀察臨床療效并進行組間比較。結果 42例輕中度腦積水組患者中顯效24例,有效14例,有效率為95.2%;18例重度輕腦積水組患者中顯效6例,有效4例,有效率為55.6%,兩組總有效率為83.3%。組間比較輕中度腦積水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重度腦積水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輕中度腦積水組患者術后3個月與術前相比GCS評分顯著增高,V/BP值及腦室周圍水腫帶直徑均顯著降低(P<0.05),重度腦積水組患者的上述各項指標則與術前相比未見明顯變化(P>0.05)。 結論 對于腦外傷并發(fā)腦積水患者采取腦室-腹腔分流手術療效顯著,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輕中度外傷性腦積水行腦室-腹腔分流術的效果較重度腦積水患者更佳,因此臨床上對腦外傷性腦積水患者應及早發(fā)現(xiàn)并予以有效治療。
[關鍵詞] 腦室-腹腔分流手術;腦外傷;腦積水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3(b)-0107-03
腦外傷后常會發(fā)生腦脊液循環(huán)受阻或吸收障礙,導致腦脊液大量積聚于腦室系統(tǒng)或蛛網(wǎng)膜下腔,造成腦室擴大、腦實質相應減少,形成腦積水,患者死亡率較高[1-2]。目前對于外傷性腦積水的治療多采用腦室-腹腔分流術(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V-P),該研究于2010年1月—2014年8月以60例腦外傷并發(fā)腦積水患者為研究對象,對腦室-腹腔分流術的臨床療效進行了觀察與評價,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4年8月該院收治的60例腦外傷并發(fā)腦積水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齡14~68歲,平均(37.09±6.28)歲。致傷原因:跌打傷18例,交通事故32例,擊打傷10例。損傷類型:閉合性損傷49例,開放性損傷11例;幕下硬膜外血腫4例,幕上硬膜外血腫56例,包括硬膜下血腫32例,腦內血腫19例,硬膜外血腫5例。根據(jù)計算腦室徑與雙頂徑的比值(V/BP)(正常值為25%)將病例進行進行分組:V/BP值介于26%~40%之間為輕度腦積水;V/BP值介于41%~60%之間為中度腦積水;V/BP值介于61%~90%之間為重度腦積水。按照上述分型標準,將60例患者分為輕中度腦積水組(42例)及重度腦積水組(18例)。所有患者GCS評分在入院時均小于8分,術前經(jīng)CT或MRI檢查確診,對患者行腦室-腹腔分流手術,術前進行腰穿腦脊液檢查確定無手術禁忌。對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次討論具有可行性。
1.2 手術方法
對患者實施局麻或全麻,在其耳部后上方約4~5 cm處做長約3 cm的切口,于切口中央行顱骨鉆孔,用尖刀切開硬腦膜,將腦室管插入側腦室,經(jīng)頸部、胸部至上腹部使用建立皮下隧道,在皮下隧道內埋入分流管,后將腹腔管置入腹腔內,縫合切口,術后嚴密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顱內岀血或腹腔出血,常規(guī)使用廣譜抗感染藥物1周,預防術后感染。
1.3 療效判定標準
將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個等級。顯效:腦室恢復正常,頭暈、惡心、意識不清等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有效:腦室有所縮小,上述臨床癥狀獲得一定程度的緩解;無效:腦室縮小,但臨床表現(xiàn)未見改善。有效率(%)=顯效(%)+有效(%)[3]。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率及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不同腦積水組的臨床療效對比
42例輕中度腦積水組患者中顯效24例,有效14例,有效率為95.2%;18例重度輕腦積水組患者中顯效6例,有效4例,有效率為55.6%,兩組總有效率為83.3%。組間比較輕中度腦積水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重度腦積水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腦積水組治療后GCS評分對比
輕中度腦積水組患者術后3個月與術前相比GCS評分顯著增高,V/BP值及腦室周圍水腫帶直徑均顯著降低(P<0.05),重度腦積水組患者的上述各項指標則與術前相比未見明顯變化(P>0.05)。見表2。
3 討論
腦積水為顱腦遭受外傷后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可導致神經(jīng)功能損害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與腦外傷患者的預后緊密相關,發(fā)生率約為5%~10%[4]。目前認為發(fā)生外傷性腦積水危險因素包括:患者高齡、GCS評分較低、蛛網(wǎng)膜下腔和腦室出血、腦損傷的類型、行開顱去骨瓣減壓術等[5],亦有學者上述因素均與外傷性腦積水無關,發(fā)生外傷性腦積水主要與與腦室擴大有關[6]。腦外傷并發(fā)腦積水的原因主要有:腦脊液的循環(huán)通路受到壓迫;腦室系統(tǒng)被顱內血腫迫入引發(fā)腦積水;顱內靜脈竇受到腦血腫或顱內血腫的壓迫;蛛網(wǎng)膜絨毛被紅細胞所覆蓋,妨礙了腦脊液的吸收。腦外傷并發(fā)腦積水的患者大多于受傷后3周才出現(xiàn)腦積水癥狀,其原因主要與腦脊液的吸收障礙相關[7]。蛛網(wǎng)膜下腔出現(xiàn)出血情,腦脊液中的的紅細胞通常會在2周內破裂或分解,紅細胞破碎、分解所產(chǎn)生的碎片及纖維蛋白物等隨著腦脊液的循環(huán)造成蛛網(wǎng)膜下腔堵塞,造成腦脊液吸收障礙,從而引發(fā)腦積水[8]。
腦室-腹腔分流術于1905年由Kausch首次開展,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腦積水的治療,成為治療外傷性腦積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術前需對檢查患者腦脊液,觀察細胞數(shù)量以及所含蛋白水平,避免出現(xiàn)因蛋白含量較高現(xiàn)象而堵塞分流管的現(xiàn)象[9]。此外在進行穿刺時,在腦脊液流出后還需再進入2~3 cm,避免出現(xiàn)分流管的滑脫和堵塞。腦室穿刺成功后,應及時與腹腔連接,避免因腦脊液引流過多導致顱內壓降低速度過快[10]。腦室-腹腔分流手術具有并發(fā)癥少、操作簡便以及效果明顯等多種優(yōu)點。該組研究中,42例輕中度腦積水組患者中顯效24例,有效14例,有效率為95.2%;18例重度輕腦積水組患者中顯效6例,有效4例,有效率為55.6%,兩組總有效率為83.3%。同時組間比較結果顯示,輕中度腦積水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重度腦積水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對不同程度腦積水組的比GCS評分、V/BP值及腦室周圍水腫帶直徑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輕中度腦積水組患者術后3個月與術前相GCS評分顯著增高,V/BP值及腦室周圍水腫帶直徑均顯著降低(P<0.05),重度腦積水組患者的上述各項指標則與術前相比未見明顯變化(P>0.05)。本文研究結果與國內多位學者[11]臨床研究結果表現(xiàn)出高度一致性,說明本討論的可信度。提示在治療效果上,輕中度腦積水患者的療效顯著優(yōu)于重度腦積水患者。原因或許在于輕中度外傷性腦積水患者在進行腦室-腹腔分流術前腦室周圍組織受壓,腦室內壓力高于正常,腦血流灌注下降,發(fā)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變化使得腦脊液靜水壓增高,腦脊液從而返流入腦室周圍組織,腦水腫程度加重,此時的腦功能尚處于代償階段,在進行腦室-腹腔分流術之后,腦室內壓力下降,局部血流獲得及時改善,神經(jīng)功能得以恢復;而重度腦積水患者由于腦室擴大明顯,室周腦組織嚴重受損,腦功能處于失代償狀態(tài),因此腦室-腹腔分流術后的腦部血流改善及神經(jīng)功能恢復均較不明顯。
綜上所述,對于腦外傷并發(fā)腦積水患者采取腦室-腹腔分流手術療效顯著,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輕中度外傷性腦積水行腦室-腹腔分流術的效果較重度腦積水患者更佳,因此臨床上對腦外傷性腦積水患者應及早發(fā)現(xiàn)并予以有效治療。
[參考文獻]
[1] 莊博. 腹腔鏡下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小兒腦積水的療效觀察[J].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19):33-35.
[2] 陳寶友,李強,劉愛彬,等.腦室腹腔分流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后不同程度腦積水的效果觀察[J].疑難病雜志,2014(11):1185-1186.
[3] 邱明興,彭玉平,李煜,等. 腦室端不同置管部位對腦室-腹腔分流術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4(20):3191-3193.
[4] 王健,柳興軍,陳子祥,等.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重癥結核性腦膜炎合并腦積水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4(11):70-72.
[5] 黃巧華,陳勁,鐘素雯. 早期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在腦外傷治療中的作用[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4(4):816.
[6] 李新星,周建波,劉斯琪,等. 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嬰幼兒腦積水的療效分析[J].中華神經(jīng)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4(1):55-58.
[7] 羅志松,王曉東.腦室-腹腔分流管臨時阻斷術在神經(jīng)外科腦積水的應用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19):76-77.
[8] 張愛明,董又坤,廖志剛,等.正常壓力性腦積水腦室-腹腔分流手術的時機和療效[J].廣東醫(yī)學,2013(4):598-600.
[9] 徐昊,王占祥,張紹林,等.第三腦室造瘺術與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腦積水療效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2(1):61-67.
[10] 衣服新,白敬洋,馬俊,等.腹腔鏡輔助下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腦積水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2(13):1270-1271.
[11] 徐柯貝,胡婉湘,肖泉,等.兒童腦積水腦室-腹腔分流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廣西醫(yī)學,2014(2):191-194.
(收稿日期:2014-1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