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珍
美術(shù)教學論—淺談不同階段繪畫教學的趣味性
李霞珍
美術(shù)教學論主要是教學生怎樣成為一名合格的美術(shù)教師,不僅體現(xiàn)了學生“學”的部分,而且要非常強調(diào)學生“教”這一過程。主要從不同階段繪畫教學的趣味性為切入點,將各個階段繪畫教學中的趣味性做一闡述。教會學生如何在正常的實習,試講中將趣味性融入自己的課堂。
美術(shù);教學論;繪畫教學;趣味性
美術(shù)教學論主要是教學生怎樣成為一名合格的美術(shù)教師,不僅體現(xiàn)了學生“學”的部分,而且要非常強調(diào)學生“教”這一過程。本文主要從不同階段繪畫教學的趣味性為切入點,主要從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第四階段和高中繪畫教學這五部分來具體講授趣味性在各個階段的課中如何應用的。教會學生如何在正常的實習,試講中將趣味性融入自己的課堂。
圖1 二年級
所謂第一階段的教學就是小學1、2年級學生的教學。這么小的學生,對于要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真的是無法入手,要么起點太高,要么講課干巴巴的沒有情感。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首先要看課程標準里面針對這個階段的學生要要掌握的目標是什么?完了根據(jù)實際制定自己課程目標,單元目標,每一課的目標。發(fā)現(xiàn)這個階段的學生作畫,教師要引導學生放手表現(xiàn),大膽評價自己與其他同學的作品,盡量減少課堂范畫。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動表達。比如圖1中,在讓學生畫靜物時,先讓學生畫,看看那個水果最可愛?根據(jù)學生的作品教師加以引導。比如,有的小朋友將水果的臉畫成各種表情,這時候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平常生活中我們的小伙伴都是什么樣子的?都有哪些表情?在這些表情中我最喜歡誰的表情?將這個表情畫出來。結(jié)果孩子作品中出現(xiàn)了我們所說的趣味性,其實就是這個階段孩子繪畫的拙樸性,將這些保留在畫面上,并且鼓勵這樣很漂亮,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這一階段是指3、4年級的學生,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是最容易出作品的階段,學生對繪畫有很濃的興趣,教師可以在這個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繪畫的趣味性。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線的把握,因此在這個階段線的表現(xiàn)為主導。在這里我想舉個例子,在給三年級孩子上兒童水墨畫魚時,我講了兩種方法,一種是勾勒法;一種是沒骨法。在巡視輔導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一位孩子的畫很吸引我,我就去問這個孩子是怎么畫的?她告訴我。她畫魚時,想象著魚是在水里生活的,我就在畫之前,先用清水筆蘸上清水先在生宣上勾畫一條魚的樣子,在用墨筆畫,這樣自然而然出現(xiàn)了眼前的作品。感覺魚的身子濕漉漉的,美極了。原來在孩子的眼里的繪畫的趣味性是這個樣子,同時這不就是我們講的水趣和墨趣嗎。
圖2 四年級
圖3 五年級
同時這個階段學生對色彩表現(xiàn)呈現(xiàn)出感性與理性逐漸結(jié)合后的成熟。如圖2這幅作品,是四年級一位女學生的作品,此作品是在學完暖色的畫和外出寫生完石榴回來創(chuàng)作的。小作者平時喜歡宮崎駿的動畫片,這個構(gòu)圖是學習了這位大師的《魔女宅急送》中的一個場景,畫石榴樹時非常熟練的用臨近色畫出石榴的形,再用重墨勾勒出形,中間用自己的理解畫出了兩只黑色的貓咪,三只小貓咪,非常可愛,使得畫面完全的鮮活起來,讓人回味無窮。在繪畫中表現(xiàn)了自己的趣味性,也不脫離美術(shù)課程標準。
第三階段的繪畫教學也就是小學5、6年級的教學,對于小學高段的教學如何讓學上對自己的作品充滿信心,作品呈現(xiàn)出趣味性的一面呢?首先要了解這個階段學生的特殊性,他們的繪畫年出現(xiàn)了轉(zhuǎn)型期。對于小學高段五、六年級的孩子來說,線條已經(jīng)完全應用到自己的作品中,這個階段的孩子從心理或生理上都大多對大片顏色作品的興趣不高,而是喜歡卡通或者單一線條的作品,有時隨意的在書本上畫上那么幾筆,這時的老師要將線納入到教學中來。如圖3、圖4分別是五年級和六年級孩子畫的,當時是寫生幾何體課,我擺了一個正方體,一個球體,一個瓷器柱體罐子。教學的過程中,我并沒有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要求學生畫出標準的形體結(jié)構(gòu)和明暗,而是讓學生用線找到大的比例關(guān)系之余(中間教學生學會比較,也就是比例的知識),把自己的作品當成生活中自己感興趣的場景,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學生的想象力比我豐富太多。五年級的小丫頭想到自己家養(yǎng)的小倉鼠的情景,生活在玻璃器皿里,有睡覺的,有嘻嘻打弄的,有跑圈圈的等等,都畫在了畫面上。背景部分結(jié)合自己看的宮崎駿的動畫片《龍貓》中龍貓的形象。以上形象全部用線條表示,在空間上有了遠近關(guān)系。同一組靜物在于六年級的學生眼里,她將球體畫成水晶球,將自己畫進了水晶球里,把自己擅長的卡通美女畫在了里面。使得真?zhèn)€畫面有一種科幻的效果。這樣的教學也符合小學高段的要求,目的是強調(diào)這個年齡段孩子們造型表現(xiàn)的多樣性,從而使其能夠保持對繪畫學習的興趣。
圖4 六年級
圖5 七年級
面對初中的學生,教師又要怎么樣提取學生的興趣呢?初中學生繪畫的學習上處于抑郁時期,想畫的很寫實,又與自己的心不符。所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始終達不到自己要求的目的。根據(jù)這一年齡特點這個階段的學生繪畫作品在造型上有模式化的特點,根據(jù)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安排一些工筆畫、版畫以及一些兼工帶寫的作品來學習。如圖5,這幅作品是七年級的作品,次幅作品是作者臨摹齊白石的作品,選紙方面是選擇形狀比較符合這個階段學生喜好的泥金紙,這個紙不是熟宣更不是生宣,畫起來不是好把握,畫上去容易滑,顏色也不是很穩(wěn),需要學生反復試驗。在給學生臨摹時,先將讓他們觀察此作品,看先是畫什么?后畫什么?自己要有一個參差的這樣的分析,在通過試驗來先用沒骨的方畫出幾片重要的葉子,等到葉子上的顏色干透之后,再有鉤線筆鉤出里面的葉莖。第二步就是畫蟬,這只蟬完全是工筆的畫法,要求學生非常仔細畫出結(jié)構(gòu),并且注意頭部與翅膀的對比。這個具象的物象,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是沒有問題的。第三步就是讓學生用寫意的手法簡單概括的畫出樹枝,要有濃淡變化。在完成的每一步學生都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繪畫的喜愛。
圖6 高中
高中學生的教學就更是具體化,關(guān)注技能的掌握程度。對某一門繪畫的熱愛,比如水墨、水粉、書法、工筆花鳥畫等等。面對這個階段的學生教師要鼓勵學生做一位有趣的自己,可以畫一個小角度,一個小細節(jié),一個現(xiàn)象等等,主要是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都是生活所見,能夠引起自己注意的,能使自己精神愉悅的,都可以進入自己的畫面。在這個過程中,趣味性自然而然會出現(xiàn)。如圖6,這是一幅臨摹做品,作者畫膩了平常的靜物素描,感覺這些畫怎么也打動不了自己,直到偶然在書店發(fā)現(xiàn)這本書,里面的這幅小鹿非常吸引作者,于是買回,趕緊臨摹。作者在畫的過程中心情非常的愉悅,似乎這就是自己靈魂深處的東西,恨不得快速的表現(xiàn)出來,等臨摹結(jié)束多這幅作品進行裝裱,掛在了自己的書房,盡管作者已經(jīng)上大學,但對這幅作品的喜愛不減當年啊。通過這件事,使我明白高中學生繪畫的趣味性的培養(yǎng)一定要結(jié)合自己興趣,這樣才能畫出打動自己和打動別人的作品。
繪畫的趣味性不是偶然出現(xiàn)的,都是來源于生活,來源于自己的感觸,來源于自己對客觀物象的理解。
[1]王時敏.中國繪畫通史[M].三聯(lián)書社,2008.
[2]王大根.中國中小學美術(shù)[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8.1.
[3]尹少淳.中小學美術(shù)教學論[M].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2012.
[4]錢初熹.美術(shù)教學理論與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趙玲.有效教學和諧課堂[M].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六盤水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