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朝文 趙丹
摘要:在師范類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專業(yè)信息技術教學法課程中引入MS-EEPO有效教育體系,對教學法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習、活躍了課堂氣氛,教學效果明顯改善。本文分別從課型方式、學習方式、傳統(tǒng)教育與MS-EEPO有效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三個方面對教學改革與實踐進行了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MS-EEPO有效教育;信息技術;教學法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15/16-0172-05
廣西教育學院省級優(yōu)質(zhì)專業(y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培養(yǎng)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茖I(yè),“信息技術教學法”是必修課程。在多年的教學法課程教學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發(fā)現(xiàn)該專業(yè)的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中興趣不高,理論知識學習不夠深入,從而在說課、試講課堂教學實踐訓練中,對課堂教學的流程、方法、技能、技巧等方面不能熟練應用,教學效果差強人意。為改變這種狀況,在課程教學中引入MS-EEPO有效教育體系,對教學法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教學效果明顯改善,下面筆者對教學改革與實踐進行闡述與分析。
MS-EEPO有效教育
“MS-EEPO(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cipatory Organizations)”即“MS-EEPO有效教育”,旨在通過組織和參與來實現(xiàn)有效教育的一種思想、理論和操作體系。教育體系中涵蓋了新的教學方式所組成的理論范疇,技術方式所組成的操作范疇以及方法范疇。共有10種基本形態(tài):課型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備課方式、管理方式、考試方式、診斷方式、技術方式、認證方式、控制方,是新三基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型方式的教學改革實踐
針對現(xiàn)在的大學生,特別是理工科的大專生對理論學習非常浮躁、很難深入學習理解的現(xiàn)象,我們引入了MS-EEPO的方式,基本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那種教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地講,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不是昏昏欲睡就是玩手中的電子產(chǎn)品,學習效果極差的現(xiàn)象。力爭在課堂中讓學生掌握相關內(nèi)容,解決學生課后不主動學習的問題。
1.MS-EEPO課型方式
課型方式也叫教的基本方式,在MS-EEPO有效教育體系中,課型方式共有12種主流形態(tài),其中要素組合方式和平臺互動方式是最基礎、易掌握的基本方式。
(1)要素組合方式
要素,指的是課堂教學中聽、看、講、想、做,加上動、靜轉換這7個基本元素。
聽:生講師聽,師講生聽,生講生聽,人與機器(邊聽邊記、關注、怎么聽);看:自己看,互相看,團隊分工看;講:師講,生講,機講;想:邏輯形態(tài)的想,發(fā)散思維的想,跳躍思維的想,直覺;做:簡單地做,標準地做,社會形態(tài)地做;動:小動(不離開座位),大動(離開座位),單元組活動;靜:形式上的靜,心理上的靜。
組合:不同要素的不同組合、排列,教學活動效果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它的組合形式有5000多種(5040種即7?。?,是一個千變?nèi)f化的教學組織形式。
要素組合方式的基本形態(tài),就是7個要素換著用。充分調(diào)動學生感官,順應學生學習心理、生理特點,讓學生能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這樣可較大幅度地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性。
動靜轉換主要靠組織形態(tài)的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大組活動來調(diào)節(jié)。一般情況下,生理、心理決定了一節(jié)課小動2~4次、大動1~2次是比較適宜的。
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的組合,發(fā)揮合作學習的效力,保證合作學習的質(zhì)量。良好的學習方式是提高學習效益,實現(xiàn)要素組合方式的基本保證。
(2)平臺互動方式
平臺互動方式就是要抓住關鍵要素構建多向度教學平臺。這里的關鍵要素指的是,本節(jié)教學中關鍵的知識點、能力點、考點、方法、思維、創(chuàng)造、合作等?!岸嘞蚨取敝傅氖遣煌?、不同途徑、不同思路、不同方法、不同方式和不同的個性表達。
平臺互動課型方式有兩種形態(tài):標準性平臺——由教師事先準備好的平臺;倒置性平臺——引導學生結合教學內(nèi)容構建的平臺。
◇標準性平臺互動方式步驟:
第一步:模擬教學知識點,由教師提出圍繞該知識點相關聯(lián)可學習的多向度的平臺,向度個數(shù)7~10個為多;
第二步:由學生自由選擇1~3、2~5、3~7個向度進行學習;
第三步:學生小組(3~6人為一組)成員之間交流學習情況,交換瀏覽學習成果;
第四步:學生深入學習或教師精讀、深講,直至學生掌握學習內(nèi)容。
◇倒置性平臺互動方式步驟:
第一步:結合教學內(nèi)容出示開放性的教學素材;
第二步:根據(jù)所示教學素材,讓學生思維擴張,任意提出意見、看法、思路;
第三步:匯集學生思維擴散結果;
第四步:整理成標準性平臺形態(tài),再按標準性平臺互動方式開展教學活動。
“平臺互動方式”就是要抓住關鍵要素,然后構建多向度教學平臺。平臺互動方式的主要流程是“篩選關鍵目標—構建多向度平臺—交互—教師精講(評+講)”。一般地可以采用“問題—學生思考—學生做—教師點講—下一個問題”的流程。
2.“做中學”理論知識
在教學法課程教學中,理論知識學習理解與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yǎng)是必需的。理解理論知識一是要熟悉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策略、教學過程等內(nèi)容,為教學實踐打基礎;二是為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做準備。語言組織能力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技能,是教學技能與技巧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引入MS-EEPO有效教育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主講方式,使用“看、聽、想、講、做”要素于教學中,既活躍課堂又讓學生深入學習,并有較多的實踐機會。
在教學中,使用“看+想+做”的方式,讓學生主動深入學習理論知識。對于每個知識點,先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看”完相關內(nèi)容,并要求學生找出該知識點的關鍵詞,此為“想”;然后把關鍵詞構建成一個關系圖,使用圖的形式把知識點表達出來,此為“做”。經(jīng)過幾次的練習,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方法從掌握到熟練,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學習主動性也提高了。
3.“做中講”培訓語言組織能力
在“看+想+做”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做+聽+講”的學習方式。“做”就是在理論知識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按要求構建出關鍵詞的關系圖之后,在小組內(nèi)(3~5人小組)進行交換瀏覽討論,然后每小組推薦1~2人在全班范圍內(nèi)展示關系圖、講解關系圖的含義、自己組織語言重述理論知識點的意思。其他學生則對比自己的關系圖,補充修改自己原來的關系圖及重述知識點的語言組織,或為發(fā)言者補充內(nèi)容,此為“聽+講”。在此過程中,通過學生的小組交流和全班范圍內(nèi)的講解,大家對相關的理論知識都有了多次的理解強化,對知識點的理解不斷充實和加深記憶,而發(fā)言的學生則得到了語言組織能力的訓練。在一個理論知識點學習的最后,由教師再做一次精簡準確的講解,讓學生對理論知識點有一個逐漸構建意義的過程。
學習方式的教學改革實踐
“動靜轉換”是MS-EEPO系統(tǒng)強調(diào)的特色,是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手段之一。因此涉及MS-EEPO的學習方式,特別是5J的訓練與應用。
1.MS-EEPO學習方式
在MS-EEPO有效教育體系中,提出了12組學習方式,以下是基本的7組方式。
5J(五項基礎):單元組、約定、板卡、表達呈現(xiàn)、合作;
5S(五個速度):記憶、寫作、閱讀、計算、說話;
5L(五個量化):對應5S的量化指標;
5F(五個防范):防空(空講、空談),防泡(泡沫、虛假),防敵(與學生為敵、對立),防花(花架子、要實踐),防單(形式單一);
5K(五個控制):目標,內(nèi)容(關鍵項、中小學1~3、大學3~7),時間,空間,資源(人力、物力);
5G(五個關注):關注目標、關注強化次數(shù)與作業(yè)量、關注思維向度與自由度、關注參與面與邊緣人員、關注普通人才與英才;
5P(五種排序):重要性,重要+可行性,可能性,理想性,角色性(邏輯思維擴張+2PX、發(fā)散思維擴張+2PX、跳躍思維擴張+2PX、直覺思維擴張+2PX、辯證思維擴張+2PX)。
其中,5J是最基礎的,也是最常用、最簡捷、最有效的學法和教法。完成標準形態(tài)的五項基礎訓練后,教學活動的多要素功能、學生之間的有效交互功能等課堂調(diào)控的功效開始表現(xiàn)出來,教學相長這一優(yōu)勢開始呈現(xiàn)。同時,有利于促進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有利于促進師生的精神面貌,學生的自治能力也開始改觀。以下是5J的標準形態(tài)內(nèi)容范疇。
單元組:原理形態(tài)組、小組(7人以下)、大組(8~16人)、超大組(多于16人)、特別行動組、隨機分組、編碼序列;
約定:是調(diào)控課堂的主要手段,通過約定可以建設起班級文化、學科文化、學校文化,甚至能影響到區(qū)域民族文化、國家文化、國際文化;
板卡:微型卡(微型粘貼紙大?。⑿】ɑ蛐“澹?6開白紙)、中卡或中板(8開白紙)、大卡或大板(整張大白紙);
表達呈現(xiàn):口頭、文字、圖文結構、肢體語言、情景故事、神態(tài)表達;
團隊合作:原理結構性團隊(標識、目標、角色與分工、規(guī)則,共同完成任務,共享成果)。
2.約定的訓練與應用
5J的訓練要從組建小組開始,小組的組建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不固定的分組,可以隨著課堂的需要而隨機分組,以就近原則快速組建小組,這種分組形式是臨時性的。另一種是組建相對固定的小組,設有小組長(團隊長)、團隊文化、分工及目標等。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都需要經(jīng)過訓練,快速組建小組是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的基本要求。
在我們的課堂中,主要以小組(5~6人)形式建立團隊,并要求設有團隊長,提出團隊口號和目標,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在小組活動中逐漸建設團隊文化。經(jīng)過幾次的練習實踐后,各小組在教學活動中運用自如,對于課堂的學習具有促進和催化作用,效果很好。
板卡是MS-EEPO系統(tǒng)中的一個特色,板卡的應用體現(xiàn)了系統(tǒng)的“無處不講臺、無處不教材”的理念。板卡有微卡、小卡、中卡、大卡之分,個人一般使用微卡和小卡,小組則常用小卡、中卡、大卡。板卡可以讓學生隨時記錄、展示自己或小組的學習成果,并方便于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強化。
表達呈現(xiàn)是“動靜轉換”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或小組的學習成果展示,可以很大程度地訓練學生的各種能力,同時強化或加深學生的理解,對學習效率具有促進作用。表達呈現(xiàn)的訓練和應用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動手操作、圖文表達等能力。
團隊合作是MS-EEPO系統(tǒng)強調(diào)培養(yǎng)的能力,小組中的分工合作、交流互動是關鍵。
以上各種能力培養(yǎng),在課堂中是否能夠有效開展,重要的工作是課堂中的各種約定訓練和應用是否到位。通過約定、訓練與應用,簡潔明快地調(diào)控教學活動,調(diào)控動靜轉換,有效地進行功能轉換,快速地進行流程性檢測,有效地強化某種特定內(nèi)容。讓課堂活而不亂、動靜環(huán)節(jié)自然轉換、時間緊湊而有序。
3.動靜轉換調(diào)節(jié)課堂進程
傳統(tǒng)教育中,學生在課堂中以聽為主,而研究表明,人的專注時間有限,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專注時間只有7~8分鐘,中學生專注時間為12~15分鐘,因此學生往往在課堂中不能專注地聽。因此到了一定時間就必須進行動靜轉換,才能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靜”就是學生的“看、聽、想、講”,而“動”就是學生的“講、做”。動靜轉換就是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轉換“動”和“靜”的學習?!皠印庇钟小靶印焙汀按髣印敝?,“小動”是在座位1平方米范圍之內(nèi)的動,如起立回答問題、左右交談討論、座位上的操作實踐等;“大動”是小組之間的走動討論、合作,大組或班級之間的交流與活動。動態(tài)中學習時間一般占靜態(tài)中學習時間的10%~30%。
在傳統(tǒng)教育中,由于學生多于“靜”的狀態(tài),一旦“動”起來就亂或難以再“靜”下來,因此很多教師不敢讓學生“動”起來,而造成了學習效率不高。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做好了“約定”的訓練,動靜轉換非常自如,學生的參與度高,課堂調(diào)控有序,教學效果顯著。
4.高效利用課堂時間
MS-EEPO系統(tǒng)強調(diào)動靜轉換,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通過強化訓練,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理解、消化知識點,達到減少課外作業(yè)、減輕學生負擔的目標。
通過動靜轉換,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通過小組討論和表達再現(xiàn),再經(jīng)過教師的精講、點評,讓學生多次對知識點強化訓練和理解。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中能真正地掌握新知識,從而減少課后的強化練習和作業(yè),達到學生減負的效果。
教育模式結合的教學
1.學習方式的結合
引入MS-EEPO教學理念,首先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訓練,讓學生熟悉MS-EEPO系統(tǒng)的學習方式的同時,也讓學生熟悉掌握學習方式訓練的流程和方法;然后應用于課程學習和教學實踐過程,為以后走上中小學教學工作崗位時對MS-EEPO學習方式的應用打好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方式的應用是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改革主要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主動參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地利用課堂時間也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學生課后的學習負擔。而對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訓練和應用,特別是5J、5F、5S、5L等學習方式的訓練和應用,也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
2.課型方式的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減少了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使用,經(jīng)常使用要素組合課型方式和平臺互動課型方式。結合學習方式的改變,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學顯得更加輕松有效,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明顯改變,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3.備課方式的結合
MS-EEPO系統(tǒng)中的備課方式,即教案的書寫格式以簡潔明了為準,在其中明確課型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方法與策略。特別是在學習方式上,要準確標注,各項指標要量化,如要素組合、5J、5S、5L、5F、5K等,同時,時間的安排也要明確。以下是EEPO系統(tǒng)中兩種基本的備課方式:圖文結構式(如圖1)和板塊結構式(如圖2)。
備課方式的學習是師范生在教學法中必修的內(nèi)容,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有傳統(tǒng)的備課模式,教學設計和教案也有比較成熟的模式。這些模式對于師范生來說也比較熟悉,容易學習和掌握,也是我們課程訓練的內(nèi)容之一。
MS-EEPO系統(tǒng)的備課方式要結合學習方式進行,動靜轉換是基本的要求,學習方式的體現(xiàn)和實施、方法與策略的制定,都要按系統(tǒng)的格式進行。對此,也對學生進行了相關的訓練。
為適應廣西當前傳統(tǒng)教育和MS-EEPO有效教育并存的教學環(huán)境,為讓學生適應教學工作崗位的需求,兩種備課方式都要熟悉的情況下,再引導學生把兩者有效結合。在傳統(tǒng)模式的框架下,把MS-EEPO系統(tǒng)的理念和基本操作結合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嘗試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和學習效率,達到對學生的減負目標。
4.評價方式的結合
MS-EEPO系統(tǒng)的評價方式注重教育教學活動中評價的及時性、準確性、客觀性和公正性,涉及教育教學的大方向問題、工作的重心、教的水平和學的水平問題、課堂上和課堂后的延伸問題、常規(guī)管理的系統(tǒng)優(yōu)化問題、一所學?;蛞粋€區(qū)域的教育教學質(zhì)量問題,等等。MS-EEPO系統(tǒng)共有12種評價方式,以下是兩種具備基礎性特征的評價方式。
(1)經(jīng)典性評價
知識性:是什么,為什么,誰的,何時何地,怎么做的;
個性:優(yōu)勢特征或學得快慢,善于聽、看、講、想、做、動、靜;
創(chuàng)造性:思維向度、功能轉換度、功能轉化度、五種思維特征;
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
主動:主動積極、主動權、主體性;
能動:興趣、動機、效應。
(2)流程性評價
前測:為實現(xiàn)關鍵項目標,對之前學習的相關內(nèi)容的檢測;
中測:主要在課中檢測關鍵內(nèi)容學得怎樣(對本節(jié)課的關鍵項學生學得怎么樣進行檢測,80%以上可通過);
后測:主要在后半部分強化次數(shù)與課后作業(yè)的關系處理(對本節(jié)課的關鍵項的強化次數(shù)進行統(tǒng)計檢測,以確定課外作業(yè)布置多少)。
MS-EEPO是一個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評價體系的系統(tǒng),MS-EEPO系統(tǒng)評價的基本方式要求做到及時、準確、客觀、公正,而且在規(guī)范性、科學性、穩(wěn)定性、參與面和相應的比例關系等方面有特別的要求。
在課程教學中,結合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如期末考試、作業(yè)評價等,增加了MS-EEPO系統(tǒng)的流程性評價和經(jīng)典性評價。除了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有一個終結性評價外,還對學生在課堂中、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性、個性、創(chuàng)造性、互動、主動、能動等方面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參與度、積極度、主動性、能力改變、態(tài)度、接受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等方面進行觀察考核,還在課堂中進行學習前、中、后的檢測,及時發(fā)現(xiàn)優(yōu)缺點,及時表揚、鼓勵與糾正,讓每位學生盡可能都進步。
結束語
信息技術教學法課程教學已經(jīng)有了多年的經(jīng)驗,但筆者接觸MS-EEPO有效教育操作系統(tǒng)僅一年時間,對于它的理解和實踐應用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在課程中的應用也是處于摸索實踐階段,還需要更系統(tǒng)、更深入地學習體會,方式方法更是有待改善。經(jīng)過教學改革,課堂氣氛、學生的興趣、積極性、參與度確實有很大的提高。相信經(jīng)過不斷摸索、科學應用MS-EEPO有效教育操作體系,教學效果必將得到更大的改善。
參考文獻:
[1]根據(jù)孟照彬教授的現(xiàn)場培訓資料整理.
[2]孟照彬.基本教學評價方式的變革[J].人民教育.20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