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明
【關鍵詞】 生物教學;酶;專一性;方案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4—0123—01
“酶的特性”是人教版生物學必修1“分子與細胞”模塊中第五章第一節(jié)中的內容。關于“酶具有專一性”這一特性,課本只是通過概念和舉例進行了簡要說明,而《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中對本節(jié)內容的要求是:通過相關實驗體驗酶與普通催化劑的區(qū)別,驗證酶的特性的實驗應結合實驗設計對所遵循的原理、原則及要求加以掌握。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學生在實驗設計時,針對實驗的原理,生搬硬套實驗原則,設計的實驗方案看似正確、合理,然而卻不能得出與實驗目的相符的結論。
情境設計及要求:現有符合實驗要求的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斐林試劑、溫度計及水浴鍋等。各學習小組選擇實驗試劑、實驗材料,并設計出能夠驗證“酶具有專一性”的實驗方案,說出設計方案時應遵循的原則和預期的結果。最后在全班內表達交流,現將交流結果歸納如下。
1. 實驗原理:
①淀粉和蔗糖都是非還原性糖,它們在相應酶的催化下都可以水解成還原性糖(麥芽糖、果糖和葡萄糖)。
②還原性糖能夠與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生成磚紅色沉淀。
2. 實驗方案及預期的結果,整合起來有三種。
3. 實驗方案的評價及拓展。三組實驗方案都對自變量進行了嚴格控制,也對因變量進行了科學檢測,同時也排除了無關變量對實驗的干擾,更遵循了對照性原則,完全符合生物實驗設計的原則和本實驗的原理。為了培養(yǎng)學生分析實驗的能力,并確定每組方案與實驗目的是否相符,筆者進一步要求每組學生針對本組實驗方案及預期結果,分析出三組方案分別驗證了哪種酶具有專一性。
4. 對比分析結果:對方案1分析發(fā)現,A組出現了磚紅色沉淀,說明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B組不出現磚紅色沉淀,說明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故證明了淀粉酶具有專一性。對方案2分析發(fā)現,A組出現了磚紅色沉淀,說明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B組不出現磚紅色沉淀,說明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只可證明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蔗糖酶不能水解淀粉,并不可證明那種酶具有專一性。對方案3分析發(fā)現,A組不出現磚紅色沉淀,說明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B組出現了磚紅色沉淀,說明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的水解,故證明了蔗糖酶具有專一性。三組看似嚴密合理的實驗方案,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顯然,方案二設計的實驗目的沒有達到。
5. 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際,筆者就生物實驗方案的設計進行了如下的反思。
①在進行實驗方案設計時,應按照科學探究的步驟進行。先提出問題,再進行假設,依據如何證明假設成立于否,進行方案的設計。如在實驗中,提出問題:淀粉(蔗糖)酶具有專一性嗎?進行假設:淀粉(蔗糖)酶可以把淀粉(蔗糖)水解成還原性糖,不可將蔗糖(淀粉)水解成還原性糖,淀粉(蔗糖)酶具有還原性。以此假設作為驗證目的,就會很容易設計出與實驗目的相符的方案。
②方案設計出來之后,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期分析,確定能否得出與實驗目的相符的結論,明確設計的方案是否合理、嚴密,進一步對方案進行修正。
③進行實驗設計時,必須遵循生物實驗的科學性原則、對照性原則、單一變量原則。但在具體的實驗方案設計中,不可生搬硬套,應綜合考慮具體的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實驗條件。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