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星
【內容摘要】新課改的縱深發(fā)展帶給了教育教學新的活力。初中化學作為獨立學科,其內容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這種認知上,生活資源成為化學教學中不必可少的資源之一,同時也成為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探究化學知識,強化學生化學實踐等等。能夠從根本凸顯化學學科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打破教材教學的局限性,拓寬了化學教學的領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生活 資源 初中 化學 教學
傳統(tǒng)的初中化學教學教師大都依靠教材、教具來進行,讓學生硬性的學習,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狀態(tài),對事物缺乏探知欲,其發(fā)展也很受限制。新課改背景下倡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打破教材的局限,開發(fā)和利用一切可以運用的資源,多方位的推動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生活是一切的源泉,有意或者無意的存在很多化學資源。教師恰當?shù)倪\用這些生活資源,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感受到化學知識的魅力和作用,有助于增強他們的自主探究欲望,強化他們的化學實踐技能?,F(xiàn)如今不少教師都嘗試以生活資源來推動初中化學教學,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粗略的談一下生活資源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家庭資源的便捷性,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化學知識
家庭資源是生活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電腦可謂是家家都有,且互聯(lián)網(wǎng)的共享資源更是多不勝數(shù),可以說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捷的條件。同時,互聯(lián)網(wǎng)的信息傳播較快,學生在家中一般都會有1~2個小時的上網(wǎng)時間,便于他們了解更多的新事物。而這些新事物中不乏有化學信息,諸如:飯店的廚師長期處于油煙中身體出現(xiàn)大量的油脂、新裝修的房子中嬰幼兒甲醛中毒、室內吸煙的害處、家電的電磁波污染等等。這些信息都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大都會通過家庭的媒體資源能夠很方便的收集到各種資料,甚至還有影像、視頻等自主的去進行研究。鑒于此,筆者將教學中的內容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讓學生運用家庭資源的便捷性,去自主探究相關的化學知識,強化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教學內容時,筆者列出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著火了用滅火器、冬天要把白菜儲藏在地窖、平時喝的帶氣體的飲料會出現(xiàn)很多小起泡等等,對于這些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信息進行自主的分析、總結,刺激學生對于化學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在家庭中提出化學問題,并探究問題,諸如:衣服上有油了用汽油擦拭再洗、發(fā)面時候要用小蘇打等等。倡導學生利用家庭資源,對其中的知識點進行了掌握。
二、生活資源的實用性,強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升
化學學科本身有著很強的實踐性,實驗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實驗能夠讓學生更透徹的了解其中的化學原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生活資源相對學校實驗來說有著很大的開放性和自由性,便于學生隨心所欲的發(fā)揮,而學生對于已知的生活進行實踐能夠真實的感受到化學知識的實用性,進而增強其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有助于增強其學習化學的信心?;瘜W教學中的很多實驗都是可以直接從生活資源中找到原型的,且生活資源的“現(xiàn)成”對化學實驗教學來說是根本性的突破。
如:在學習“水及其軟化的方法”教學內容時,筆者開展“熱水瓶膽內清洗”實驗,讓學生去實踐怎樣對熱水瓶的膽內進行水垢清洗,并分析水垢的形成,詳細記錄水垢的清洗過程。學生則通過自己動手實踐,真實感受醋酸與堿的反映。這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踐,在生活就會留意一些事物,并開始主動的探究實踐,強化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觀察能力,有助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
三、生活資源的豐富,拓寬了學生的化學思維范疇
學生的思維應是開放的、自由的,一般的固定的教學資源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很容易讓學生的思維形成“定向思維”或者“刻板思維”等。生活資源豐富多樣,不受其他因素以及環(huán)境的影響,能夠讓學生自由的發(fā)揮、實踐等等。從這個角度來說,有助于拓寬學生的化學思維范疇,深化初中化學教學。諸如:家中的鐵在室外放著時間長了不僅鐵生銹,其地上也會出現(xiàn)紅色的印記、食物和蔬菜放時間長發(fā)出的霉味、蔬菜放鹽之后會出大量的水并且蔬菜會變蔫等等,這些都是家庭生活中最為常見的,而這些都與化學有著脫不開的關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系列的解決方法,諸如:添加什么元素或者采取什么措施能夠讓蔬菜和食物保鮮時間長、怎樣操作才不會讓腌制的菜跑水分保持脆、在鐵上添加其他的元素會改變會發(fā)生其他的變化等等。讓學生運用自己的途徑和方式主動探究相關的化學條件,了解化學物質間的反映和原理等等。改變原有的方式,以自由的空間來拓寬原有的思維范疇,讓學生嘗試運用化學知識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實驗,變被動為主動,深化了自我對化學知識體系的掌握和運用,從根本提升了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總的來說,生活是一切的源泉,化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務生活。生活是學生學習和積累經(jīng)驗的主要途徑,更是豐富、多元的教學資源。作為化學教師應清楚的認知生活資源的重要性,并將其與教學相聯(lián)系,打造創(chuàng)新型的生活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將知識與生活相聯(lián)系,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運用,從根本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最大限度的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段兆兵. 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原理與策略[M]. 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宣婕、徐培珍、孫爾康. 最貼近生活的化學實驗[M]. 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三百山初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