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瑜
摘要:俗話說得好,“熟能生巧”,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使筆者積累了一些教學經(jīng)驗,在此筆者把這些經(jīng)驗介紹給教育界的廣大朋友,希望能為大家上好中學英語課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英語 教學 經(jīng)驗
對于一線教師而言,上課組成了職業(yè)生涯的大部分,占據(jù)了教師的大部分生活。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年輕的英語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總結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為新課程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我就簡單論述一下,請廣大教育同仁提出寶貴意見。
一、利用教材插圖創(chuàng)編英語閱讀材料
英語教材中基本上每一課都配有內容豐富的插圖,這些插圖有利于學生理解教學情境,開拓創(chuàng)新思維。所以,我們應該重視這些教材插圖,根據(jù)插圖的性質來為我們的課堂提供服務。例如,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教材內容,甚至是比較復雜的詞匯和文本內涵。那么,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應如何具體應用插圖呢?
1.利用插圖創(chuàng)編謎語,加深學生對英語詞義的理解。猜謎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且學生創(chuàng)編謎語的欲望及創(chuàng)作思維也是非?;钴S、出乎教師想象的。在詞匯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善于利用單詞卡等資源組織教學。其實,教材中的插圖同樣可用來教學單詞、句型及布置課外作業(yè):教師可要求學生自選其中最感興趣的幾張插圖,編幾個英語小謎語。創(chuàng)編謎語既可替換機械性的抄寫作業(yè),又可加深學生對英語詞語的理解。
有了課堂教學的鋪墊,很多學生在接到編謎語這個書面任務后,都能模仿單元話題前的提示,創(chuàng)作出像模像樣的謎語,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作業(yè)情況,收集、整理創(chuàng)編得比較好的、內容比較豐富的謎語,打印成冊供全體學生課外閱讀,以增加學生吸收英語信息的機會。
2.利用插圖創(chuàng)編對話,發(fā)展學生英語會話的能力。在手頭教學資源不是很充沛的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圖重新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引導并鼓勵學生利用這些圖片資源創(chuàng)編對話,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會話的能力。
當然,在學生編寫對話后,教師還可以為他們附上閱讀題,以檢測參與閱讀的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對話內容。
3.利用插圖創(chuàng)編短文,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英語畢竟不同于漢語,它有自己的語言邏輯及語言習慣。利用教材插圖,創(chuàng)編英語短文,可以適當鞏固、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作為教師,我們還可以鼓勵學生列出生活題材,創(chuàng)編自己感興趣的閱讀短文,讓學生多方位地運用英語,鍛煉自己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當然,在鼓勵學生對教材插圖進行二度開發(fā)時,教師還應當不定期地做好其他激趣及評價工作,如不定期評選最佳謎語獎、最佳編導獎、最佳編導潛質獎、最佳表演獎等,這樣就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積極熱情地參與到我們的復習、閱讀和創(chuàng)作之中,從而為英語教學注入更多的活力,達到我們運用英語的目標。
二、以話題為中心,讓英語復習有效回歸教材
每學期一進入復習階段,很多教師就感到非常困惑。學生復習時間緊,且復習內容又龐雜,因此,增強復習實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有些教師不重視單元復習的整體性,經(jīng)常脫離教材講解語言知識點,對詞匯的用法無限拓展延伸,讓學生辛辛苦苦地記筆記,最后還是達不到預期效果。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采取了以話題為中心復習教材的做法,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打破了復習課上教師滿堂灌、學生滿堂抄的死氣沉沉的局面,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1.寓詞匯、句型復習于話題聽、說訓練之中。傳統(tǒng)的英語復習課一般都是容量大、節(jié)奏快,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被無形地剝奪了話語權,被動地忙于抄錄教師的所謂“重點”。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身心疲憊。對此,本著“要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的理念,我對復習課重新進行設計,將復習課主要分為聽說課、閱讀課、寫作課、語言運用課等課型,并且把語言的運用和歸納滲透在各種課型中。但此教學過程不同于新授課,復習課對學生的歸納能力、整合能力、運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利用教材閱讀材料,訓練學生抓文章結構。在復習階段,教師和學生都認為教材中的課文已學過,因此往往會忽略這些大塊的內容,僅摳其中一些詞、詞組和句型的用法。這樣,學生僅見樹木,不見森林,獲取的是零散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獲取知識的能力。在復習中,我們要重視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引導,一方面用于提高學生的應試技能,另一方面還會對學生的終身學習產(chǎn)生很大幫助。以閱讀為例,教師可以從教材入手,利用學生熟悉的材料,訓練學生綜合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3.利用課文話題,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寫作訓練。一般來說,教材中的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核心話題來展開聽、說、讀、寫活動,這些話題內容豐富,貼近學生生活。在復習每個單元的課文之后,都有根據(jù)課文話題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寫作訓練,例如寫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觀點、自己的建議等。
三、語法教學的具體方法
長期以來,學生談“語法”色變,那么怎樣才能讓枯燥的語法學習變得有趣易學呢?新課程培訓講座讓我豁然開朗,使我對語法教學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與體會:優(yōu)化而不忽略,重視而不死摳。
1.突出重點。語法教學中要特別重視結合語篇對語法項目進行教學,這是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的語法知識,提高他們運用、理解英語語法的能力。新課程提倡語法的應用,而不是“為語法而語法”。
2.把握關聯(lián)。要讓學生學會尋找相關語法項目之間的結合點,把握它們之間的關聯(lián),在學習過程中,應用同義轉化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
3.適當“分流”。將語法與詞匯、句型結合起來,這樣既減輕了語法學習的負擔,又可以鞏固深化語法知識。
4.落實語篇。語法教學只有在語篇、上下文中,才有確切意義。通過語篇能夠激活、鞏固、深化語法的意義和功能。因此,只有結合語篇才能真正學好語法、用好語法。
5.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創(chuàng)設真實有意義的情境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比較直觀地讓學生體會、理解這些語法知識,并能夠在輕松、真實的情境下,通過觀察、概括、歸納和運用,讓學生自然地習得語法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