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吉林省長春市第二實驗中學 長春市 130000)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認為,“深度語文表現(xiàn)在課程理解之深,文本剖析之透,課堂把握之精到,是具有‘文化深度’和‘認識高度’問題驅動下的學生的情感、思維的有效激活,是師生合作碰撞的拔節(jié)提高”,那么如何達到深度語文教學的目的呢?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將高階思維與課程和教學整合起來,深度設計,營造深度課堂,注重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最后達到深度語文教學的目的。
新課程改革將原來課程的單一知識性目標改為了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設定強調了對學生能力,尤其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新要求。各門新課程的標準都把培養(yǎng)和促進學習者的高階思維能力作為重要的發(fā)展方向。但目前很多中小學的課堂教學依舊僅僅停留在低階能力、低階學習和低階思維的層次上,如此下去,難以有效地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也難以有效地塑造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核心素質。
有效發(fā)展學生高階思維能力,有賴于教師恰當?shù)慕虒W設計支持。教學設計是情境特定的、與課程內容相聯(lián)系的。教師應該通過探究活動的設計,有意識的引領學生從“就事論事”到“借題發(fā)揮”,就這樣層層遞進,在課堂上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深刻”和“創(chuàng)新”的層級。我們的教育教學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懷疑、學會解決真實的問題,而不是交給學生現(xiàn)成的結論或答案,因此,有必要在中小學的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以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教學意識。
詩歌鑒賞對于學生來說是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其實對一首詩的解讀關鍵是情感的把握,學生需要明確詩歌寓情于景、寓情于言、寓情于象、寓情于法的特點,所以在詩歌鑒賞復習的過程中我設置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即以詩析結,以對所學知識的回顧進而總結解讀詩歌的相關要素,全面關注信息,尋找有效切入點,引導學生自主歸納解讀詩歌情感的方法。我選了一首比較典型的詩,唐代劉禹錫的《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學生結合此詩自主分析得出如下結論:讀詩要尋找有效切入點,關注所有信息。讀標題,知類明調;看注釋,破解難點;看作者,知人論世;以上只是詩歌情感的初現(xiàn)。接下來是對文本的解讀:看意象,體察情感;看結構,起承轉合;析手法,帶動情感;找詩眼,品味詩情;重結句,理解詩歌;結合這些我們可以對詩歌的情感進行定位。然后再當堂以杜甫的《送韓十四江東覲省》和陸游的《鷓鴣天》進行提分專練,形成生成式課堂教學評價。
最適合思維的教學,是以思維為基礎的問答策略,也就是說,教師教學問題的設計是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的最有效手段。
難度適宜的問題求解任務是“激發(fā)”學生高階思維訓練發(fā)展的關鍵。葉圣陶老先生告訴我們“教師之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老師不要急于把問題的結論交給學生,而應該想方設法誘導學生對同一問題作多方面的思考探究,以獲取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和最佳方法。
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設計問題,首先要明確問題設計的目的,并非為了設計問題而設計;其次改變提問方式,圍繞課程和教學單元,把大量的知識進行重新組織,摒棄僵化的思維定勢,設計精良的問題,允許學生生成真問題,深入探討問題,以激發(fā)學生全身心探究學習,對所學的知識深刻理解,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以《荊軻刺秦王》為例,教學過程中可將課文環(huán)節(jié)設置為總結歸納篇、質疑探究篇、拓展延伸篇等。在總結歸納篇中,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本節(jié)課的文言知識,并引導學生探究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規(guī)律,進而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在質疑探究篇中,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善于去質疑。學生能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解決問題也許是一個教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問題卻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當然,在和學生共同解決疑難時,教師也可以適時追問,提出自己的值得學生深入思考探究的問題,讓探究更精彩,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進一步發(fā)展。比如在拓展延伸篇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設置如下問題,一個原本從民間閭巷走來的小人物荊軻,為何能在千載之下被眾多文人墨客吟詠歌頌頻頻點擊呢?這個問題設置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結合文本,辯證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教師再適時追問,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刺客文化為何會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并形成?這樣就把文本中沒有被讀者挖掘出的隱性問題、時代背景問題巧妙地引出。從思維的深刻性、開放性角度設計追問的話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向理解的“深度”“廣度”探究。
事實證明,在教學中以“問題”的形式重組內容,給學生創(chuàng)設出真實的、復雜的、具有挑戰(zhàn)性和吸引力的學習任務,并通過適時地追問,資料的補充,進行深層次理解的深入探究,可以讓學習者的思考更多維,更具深度,培養(yǎng)高階思維,讓課堂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