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玲
(廣東省中山市博愛中學)
教師的工作是指導幫助,而不是傷害。有效的溝通方式是改善教育教學生活、增進師生關系的關鍵。適當?shù)臏贤ㄊ且婚T需要學習,而不是會“自然生成”的藝術。
與學生溝通的首要原則是:就事論事,不針對個人的個性與品格。
什么叫就事論事?今天學生沒交作業(yè),就批評他沒交作業(yè),昨天他遲到就批評他遲到。但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最難做到的就是就事論事。很多老師認為就事論事就顯得自己沒水平了,教育得不夠深刻。其實,恰恰相反,為什么呢?如果今天學生遲到,你批評他遲到,昨天他沒交作業(yè),你批評他沒交作業(yè),學生就覺得你是針對他的錯誤批評他的,如果一個老師是這么做的:你看你今天沒交作業(yè),你昨天又遲到了,前天上體育課又跟同學打架,開學才一個月,你就犯了多少錯誤?。W生就覺得你批評他不是針對他的錯誤,而是對他有成見,挑他的毛病。這樣他會對你采取一種抵抗的態(tài)度。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學生上課打翻了水杯,甲老師三句話搞定:你看你粗心大意了吧,以后可得小心,去把抹布拿來。第一句話是批評,第二句話是提醒,第三句話是解決問題,這就叫就事論事。但是很多老師都是像乙老師這樣做的:“你看你,總是這樣粗心大意,你就不能好好地做一件事情嗎?你看上課把水潑了一桌,昨天上體育課把腳給扭了,前天在實驗室把燒杯給打破了,你考數(shù)學把8 看成了3,考語文你又把作文題目給看錯,你這么粗心大意怎么得了啊!”絮絮嘮嘮地罵了一節(jié)課之后,還是那句:去,把抹布拿來。但是就在這中間,你卻讓學生對你產生了抗拒的心理!
其實,我們可以用幽默來化解。例如,上課的時候,聽到某個角落有學生說話,教師可以這樣說:“哎,剛剛我在上課,沒聽清楚你在講什么,這次我認真聽,你再講話,我就把你抓住了?!睂W生就會想,那我不說了,看你能抓住什么。那我們目的就達到了,我們就是讓他上課不說話。關鍵是保證大家上課,不能因為一個學生,影響了全班同學。
爭辯只會帶來反辯。此時,改變上課氣氛比改變學生的想法,更容易得到學生的合作。
當孩子犯錯,我們處理時,選擇不苛刻盤問會比苛刻盤問的效果要好。比如,一個學生沒有交作業(yè),老師就問:“你為什么沒有交作業(yè)?”學生說:“我做了,忘在家了?!蔽覀兝蠋煹牡谝粋€想法是學生說謊了,學生完全可以是說謊,但是他萬一沒有說謊呢?你就失去了他對你的信任。班主任有時候不一定要像探照燈,非得把學生的錯誤照得那么明顯。他第一次沒有交,你可以說:“老師相信你,你明天記得帶過來?!彼赡軟]有做,他會馬上回去做,其實他就是在彌補他的過錯。第二次,還是可以選擇相信,但是私底下可以讓同學提醒他。第三次,你可以說:“你今天不會告訴我又是忘記在家里了吧!這個時候孩子很快就知道了,其實你早就知道他在說謊了,但是你給了他信任,他辜負了你的信任。他的內心會產生自責和內疚,而自責和內疚恰恰是孩子道德成長發(fā)展的契機。他知道他錯了,有了羞愧之心,這樣改變錯誤的愿望就會變得比較自覺和強烈,比起我們一直在強調你做錯了,他又在反駁你:我沒有做錯,效果要明顯得多!
教師都比學生聰明,但是這個聰明要用對地方。我講一個真實的案例《永久的悔》,這是在中國教育報的一篇文章。有所學校的孩子有段時間都喜歡玩塑料槍,打不死人,但是打到眼睛會很危險。于是學校勒令不準玩,班主任就開始沒收槍了。有個年輕的班主任不一樣,他說:“同學們,你們看天氣那么好,下周我把我的一節(jié)課加上一節(jié)班會課,我們到學校對面的公園去搞一個打游擊的活動吧。打游擊就需要配槍,男同學一人一把,女同學兩人一把。看需要多少,我到批發(fā)市場去買,可以便宜一些?!睂W生更高興了,別班的老師都要沒收槍,我們的老師還給我們買槍。結果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們有槍的怎么辦?。俊崩蠋熣f:“沒有關系,你們拿出來,請班長統(tǒng)計一下,看有多少把槍?!睂W生紛紛把槍拿出來,當學生把槍拿出來之后,這個班主任一拍桌子:“班長,把槍收到我的講臺上來?!蹦憧?,不費吹灰之力,集體繳械了。但是,當這位班主任看到學生的眼睛時,他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通情達理的事,學生的眼睛里是痛恨、上當、受騙。這就是一個圈套,對孩子傷害最重,孩子是信任老師的,結果這個老師卻挖了一個坑讓學生跳。次數(shù)多了,學生會變得不再相信任何人,沒有安全感,行為退縮。當你再布置一項任務時,學生再也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了,因為已經失去了他對你的信任。
在學生的內心深處潛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密碼,我們老師應該理解學生,因為我們是老師,學生難以理解老師,因為他是學生。所以,我們老師要探索學生的心理,以自己的成熟和經驗,來精心設計對他們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