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香
(瀏陽市張坊初級中學)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及素質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設施已普及城鄉(xiāng)中小學。但筆者發(fā)現(xiàn)身邊的不少思想品德課教師,在將多媒體這一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時,步入了一定的誤區(qū)。對此,筆者認為,我們只有走出媒體教學的誤區(qū),適時適宜運用好這一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才能構建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課堂。
首先是教師對“媒體”概念上產生模糊的認識。甚至錯誤地認為,使用多媒體教學就是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實現(xiàn)有效課堂的唯一途徑。于是,一些課自始至終使用多媒體,對一些常規(guī)媒體拋之九霄云外。其實,使用教材以外的一些手段,如借用錄音機、小黑板和掛圖工具,都屬于使用媒體教學。多媒體不等同于“獨媒體”,傳統(tǒng)媒體使用得當同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簡單省時。
有些教師在制作思品課件時,將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文字資料、音頻視頻、照片圖形、動畫光影一齊上陣。殊不知,大量花哨的圖文、夸張的音樂、過于華麗的色彩與超量的文字,不僅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學生要么興奮過度,要么疲勞不堪,對內容根本不得要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應接不暇,毫無思維空間,主次顛倒,其預期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有經驗的教師總是留下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去思考、想象、理解,并根據非預見性的互動,最終實現(xiàn)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利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的成敗,關鍵是所制作課件的思維含量,即實現(xiàn)“人機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最大限度地啟發(fā)學生思考和引發(fā)學生遷移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不僅要有效地傳播信息,更要善于加工、歸納和闡述信息,使學生在教師有機結合的演示和講述中,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直觀素材中領悟道理。
面對以上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中出現(xiàn)的誤區(qū),又怎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功能作用,構建有效課堂,實現(xiàn)最佳教學效果?筆者的體會是:
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要明確它對教學的輔助功能。有些教師為了完成任務和省事,隨意在網上下載課件,在根本沒研究教材和學生的情況下,往講臺上一站,“囫圇吞棗”地照樣操作電腦。某些學生摸不著頭腦,一堂課下來,只知道聽了音樂,看了“風景”。如利用電腦教室上課,可開設“交互式”和“開放式”教學,將課堂還給學生,從而體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教育的高層次教學。教師也能因此檢測學習情況,及時調控學生的學習。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心理現(xiàn)象是不可能通過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展現(xiàn)出來的,這時我們就可以把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開展交流與探究。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多媒體課件教學要注意體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制作課件時,注重科學性、技術性、教育性和必要性,防止單一化、過量化,甚至雜亂無章不可操作。設計出以強調學生為中心,以發(fā)揮新課程下學生主體作用為目標的多媒體課件。把精力集中在每堂的重點、難點的突破上,而且每堂課突出一兩個重點足已,沒必要面面俱到,給學生提供一片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空間。如果在課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維、文字語言的理解都用多媒體形象展現(xiàn)出來,實際上是扼殺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由于多媒體課件利用圖形、圖像、聲音、動畫技術等綜合手段,將抽象問題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敘述變得生動有趣,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思想品德課教師在使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時,不能只看學生的興趣,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時刻提醒學生記錄摘要。把握好課件的容量和展示速度,及時提出探究的問題,增加課堂上即時反饋頻率,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及時消化和鞏固所學內容,真正發(fā)揮多媒體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作用,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
總之,實施思想政治課課改,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媒體信息的處理和應用,可以使學生獲取最新的信息資源,達到資源的共享。但又不能過分迷信和依賴多媒體。要正確處理教師、學生、教材與多媒體的關系,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實現(xiàn)“人機對話”,避免本位顛倒,步入誤區(qū),在教學實踐中多學習、多探索、多思考,揚長避短,想方設法使其切實有效地服務于我們,必定能為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學與新課程改革“插翅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