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卓資縣梨花鎮(zhèn)中心校 丁金蓋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適合個人需要和社會需求而產(chǎn)生的態(tài)度體驗,是人類文明的凝聚、內化與升華,是衡量個體與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應是教學的根本。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卑拙右渍f:“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弊阋钥闯稣Z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以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去感染學生,激勵學生,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盡量在多個層面上滿足學生的需求;讓學生領會教材中的情感,就必須讓他們欣賞教材,通過語文教學中作品的情境體驗、故事聯(lián)想、思維拓展等教學活動,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引導愛國愛家,尊老愛動,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操,還有助于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人際交往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使語文教學中教師、學生、本文三者情感產(chǎn)生共鳴,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說:“沒有情感這個因素,任何筆調都不能打動人心。”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是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之橋,尤其是小學生,正處在情感的發(fā)育期、關鍵期,要密切和他們交往,取得他們的信任,鼓勵他們不斷進取,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人格,以寬廣的胸懷去接納學生的優(yōu)缺點,對學習進程中的一些問題和錯誤,要給予及時、正確的引導;對其點滴的進步都應表示贊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其自尊心、自信心、自強心;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愉快的體驗,為接受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情感作為敲門磚,叩擊學生心靈;教師充滿感情的語調、表情、心境與課文的結合,便創(chuàng)設出一種情感氛圍,這種情感會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產(chǎn)生期待。當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他們就會沿著這條情感軌道,與作者同呼吸,共命運。這樣的教學語言,不僅能傳知,還能傳情,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也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奮發(fā)向上的班集體氛圍,使課堂教學獲得藝術性的完美。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中對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義缺乏足夠的認識,造成當前語文教學“情感荒漠化”。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認任務之一就是讓教材中內含的情感,進行加工提煉。每一篇課文,都有不同的切入點,它們或是文質兼美,或是名人名篇、或是繪炙人口,它們有如肥沃的土壤;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yǎng)料。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塑造、凈化著學生的靈魂,豐厚著他們的文化底蘊、素養(yǎng),給學生以情感上的感染。在教學設計中,依據(jù)作者的寫作意圖、思想情感以及學生的認知基礎、情感基礎設立情感目標。記敘類文章應把具體的道德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品味真情、感悟人生、陶冶情操作為教學情感目標;古詩文應該把通過意象的描繪、意境的渲染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高尚情感作為教學情感目標;說明類文章應抓住對象的特征、功能、用途及成因等諸方面,挖掘自然美、建筑美、環(huán)境美、創(chuàng)造美等作為教學情感目標。
“三分詩,七分讀”是我國古代就有的說法。在賞析抒情散文和詩詞時,朗誦法也是其中一個最常用的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以聲音傳達視覺信息的活動過程,而聲音本身也是一種情感、一種形象。在朗讀抒情散文和詩詞時,要注意引導啟發(fā)學生飽含情感的去思考、探究,理解作者是如何將“情”和外界的自然或社會景物有機的結合,創(chuàng)造生動、鮮明具有深刻意義的生活“畫面”。試想,教師面帶笑容,精神飽滿地走上講臺,那悅耳動聽的嗓音、抑揚頓挫的聲調、繪聲繪色的話語,逼真?zhèn)魃竦膭幼鳎懿患て饘W生的求知情感,能不產(chǎn)生奪魂攝魄的效果嗎? 同時也要盡量鼓勵讓每個學生都有登臺亮相的機會,盡可能讓他們展示自己在語文學科方面的才能,發(fā)揮每位學生的優(yōu)勢和潛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語言美,感受到人文精神的魅力,引起心靈的震撼和情感共鳴,使課堂流光溢彩,充滿活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質優(yōu)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描述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道,都是能夠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為學生展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一堂好的語文課,是師生智慧的碰撞,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營造活潑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在情感上與課文所表現(xiàn)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會提升教學效果,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要結合教學內容,因地制宜地為學生設置情境,制造氣氛,以情施教,促進學生良心的情緒反應,讓學生在探究事件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識,讓思想感情和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意境融合在一起,走進課文,走進作者,使學生更深刻有效地理解文章語言的情感內涵,與作品中的人物同愛共恨,才能打動學生,感染學生,一步步把學生的情緒推向高潮。
實踐證明,語文教學離不開情感滲透教育,只有當教師以廣博的知識、熱烈的情感、親切的態(tài)度投入到教學中,用真摯的情感打動學生,用愉悅的氛圍影響學生,用生動的語言感染學生,用情境吸引學生,用高尚的人格啟迪學生,使師生間情意交融,激活學生的個性思維,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才能使學生受益匪淺,也才能真正使語文教學情感性得以淋漓盡致地煥發(fā)出“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