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保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四十四團第一中學)
在化學中考復習中,由于在前期學習情況、家庭、智力水平、心理因素、個性、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學生之間的水平差異越來越明顯,同樣的復習內容,優(yōu)等生已經聽得很不耐煩了,而后進生完全不會,于是出現(xiàn)眾口難調的局面,造成學生兩極分化,甚至出現(xiàn)厭學現(xiàn)象。為了全體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較大的發(fā)展,提高復習效率和化學成績,以及考慮到各層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化學中考復習中實行分層教學無疑是一種很好的做法。
分層教學,是一種教學策略,是指根據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認知水平和能力的差異,科學地把學生分成不同的組,根據不同組的差別安排教學,以新課程標準為教學依據,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教育原則,讓每個學生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fā)展和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因材施教理論。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強調“有教無類”,真正體現(xiàn)了全員關懷的特點,是適應學生差異發(fā)展教學的傳統(tǒng)典范。
2.分層教學適應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要求“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同時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評價方式”。
3.美國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強調只要教師能采用某種適當的組織形式,以足夠的且適合他們的個體差異的學習時間以及情感上的關懷提供較好的學習條件,多數學生學習能力、速度和動機方面的個別差異將會消失,大多數學生將獲得較高的學習成績。
教師根據學生在學習化學新知過程中的掌握情況、考試成績和學生在學習化學過程中表現(xiàn)的非智力因素,把班級學生劃分為A、B、C 三個層次——A 層:化學基礎知識扎實,接受能力強,學習有信心、興趣濃厚,能夠自己解決學習化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B層:化學知識基礎不夠扎實,接受能力較強,學習有一定信心、興趣不夠濃厚,遇到問題時有一定的畏難情緒,但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能夠解決化學問題;C 層:化學基礎知識差,接受能力較差,學習信心嚴重不足,提不起學習化學的興趣,遇到困難就躲避。針對以上分層,根據下一階段復習情況和考試成績實行動態(tài)管理,正確引導學生冷靜對待差異,明確定位,有信心進入更高層次。
教師在依據新課程標準、中考考試說明和教材的前提下,從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教學方式、課堂作業(yè)設計、課外作業(yè)設計等方面進行分層備復習課,都要與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相適應。
在設計學習目標時,可設立達綱、提高性和高水平三個不同層次的目標,使各層次學生都有自己的奮斗目標,而且積極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學習目標努力。在備課時設計學法、教法,重點考慮排除低層次學生的學習障礙,提出對高層次學生的高要求,設計分層練習。在備課時課堂練習設計、課外作業(yè)設計中,應注意讓優(yōu)生吃飽,脫穎而出,而學困生則能做到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在課堂練習設計上,教師要多角度、多層次地設計練習,但是要保證組與組間的梯度要小,臺階要密,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與點撥下都能上得去,并且要上得輕松,上得自如,做到有梯度無難度,以利于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在備課時注意選用最佳的教學思路和合理的“動、靜”搭配,能夠在課前考慮課堂教學的容量、密度和節(jié)奏,以及分配最佳的教學時間,確定知識、學生各自的分層點,使教學更有針對性,讓整節(jié)課能“動、靜”有機地融為一體。
在上課時教師根據學生分層情況和復習課教案設計的各項指標,對教法、學法、學生輔導、當堂練習題等實施分層施教。分層施教是在化學復習教學過程中最關鍵、最難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挑戰(zhàn)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部分。所以應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確保在備課時設計的各項指標順利實現(xiàn),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異步達標。
(1)課堂上教師授課要著眼于B 層學生,實施中速推進,兼顧A、C 兩頭,努力為學困生當堂達標創(chuàng)造條件。對A 層次學生,讓他們獨立學習,注重培養(yǎng)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其解題的技能技巧;對B 層學生,重視“雙基”教學,注重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的處理,著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對C 層學生,放低起點,要求低,坡度小,淺講多練,查漏補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課堂提問是對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所提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能直接反饋教學目標落實得如何。根據問題的難易、繁簡有的放矢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避免問答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設計問題讓他們作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
(3)分層課堂練習是分層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教師就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運用練習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監(jiān)督,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矯正。在課堂練習中教師也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低層次學生有參與課堂練習的機會。
分層布置作業(yè)是實施分層教學的有效途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yè),使各層次學生得以提高和發(fā)展,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對A 層次的學生則可減少一些重復性作業(yè),適當增加一些靈活性較大的題型,以綜合性、提高性為主;對C 層學生,作業(yè)的量要少,難度較低,以模仿性、基礎性為主;B 層學生介于兩者之間。我們還鼓勵B 層學生選做A 層學生的部分作業(yè),C 層學生選做B 層學生的部分作業(yè)。另外通過每日一道中考真題或模擬題的形式,按題目的難易程度布置三道題,讓各層次的學生有選擇地做,使每位學生學有所得。
班級內學生的差異始終是存在的,為發(fā)揮分層互促的作用,在評價中也應進行分層??茖W的教學評價將給教學以正確的方向,教師通過教學評價準確地了解教學效果,了解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可以及時調整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更恰當地進行因材施教;學生通過教學評價了解自己的素質特點和學習狀況可促進學生自我反思,揚長避短,有效地進行復習。
主要是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實施分層考核辦法。測驗時試卷設計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卷,必做題屬檢測達標的基本要求,選做題則屬較高要求,為加分題。這種設計方法可使C 層次學生有更多的成功機會,進而增強其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也使A、B 兩層次學生不易滿足,激發(fā)其求知欲,給他們成功感。
1.在化學中考復習中應用分層教學后,教學效果顯著,主要體現(xiàn)在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調動了各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知識與技能掌握上,都有顯著進步,學習興趣得到提高,積極主動學習的意識得到增強;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了提高,增強了積極備考的信心。
2.通過實行化學中考復習分層教學,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形成正確的學生觀、教材觀,讓教師由知識型向研究性轉變,教育、教學和教研能力明顯提高,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3.分層教學進一步促進了師生的和諧關系。由于教師在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學法、評價、考試、作業(yè)等各方面進行層次化來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進步,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能夠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達到了師生共贏的目的。
總之,在化學中考復習中,實施分層教學后,各層次學生的成績得到了提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改變了教師在上復習課時滿堂灌的模式,更新了教育觀念,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