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星
(陜西省銅川市礦務局第一中學)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后的主要教學策略。如今我國大力倡導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發(fā)揮和探索的空間,構建愉快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和知識的熱愛,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地尋求自我發(fā)展,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
輕松、愉悅、活潑的課堂氛圍是自主探究學習的第一步。音樂這門課程相對于語文、數學、英語這幾門課程來說,難度比較低,要求也不是很高,比較容易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在音樂課堂上,教師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可以使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掌握知識的要點,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提高課堂效率。下面就介紹兩種活躍課堂氛圍的開場白:流行歌曲和樂器演奏。
在緊張的課堂學習中為學生播放一段流行歌曲,無疑是每個學生都喜歡的。例如,在學習《獨特的民族風》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堂開始前為學生播放流行歌曲《最炫民族風》《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首先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鋪墊,然后為學生設置問題,如,這首歌描述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內容?這樣的景象存在于我國什么地方?同學們去過這個地方嗎?這個地方有什么特色呢?先通過簡單的問題引起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這樣的開場白比平白的話語更加具有吸引力,也更容易活躍課堂氣氛。
眾所周知,中國的樂器種類數量繁多,常見的有笛、二胡、琵琶、絲竹、胡琴、箏、簫、鼓等,學生對此的興趣也頗為濃厚。例如,在學習《鼓樂鏗鏘》《絲竹相和》這兩節(jié)時,教師可以選擇幾種常見的樂器進行演奏,并讓學生仔細傾聽,發(fā)現每種樂器的特點以及共同特征,接下來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并嘗試演奏,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又有利于課堂氛圍的營造。
相對于其他課程而言,音樂課的課外活動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以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音樂課的課外活動,如舞蹈、合唱、話劇、小品、相聲等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參加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另外,音樂課堂不僅僅局限在教室當中,教師也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嘗試把課堂教學轉移到室外進行,使學生的活動空間變大。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教師積極探索,鼓勵學生獻言獻策,將自己的想法勇敢表達出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音樂課堂的學習效率。
傳統(tǒng)教學一直采用的是“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是主導者,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能動性較差,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學生思維擴散的空間,也占用了學生的課堂時間,即使學生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聽取了講課的內容,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印象也會逐漸變淡。沒有印象深刻的提示內容,導致課堂效率不高,不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我們要轉變教師的角色,讓學生做課堂的主導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我們要抓住音樂課堂靈活性的特點,讓學生盡可能地做課堂的主人。
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所在。合作探究式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以來出現的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它是在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學生群體討論、協作學習的一種創(chuàng)新方法。通過合作學習,可以有效地改善學習環(huán)境,擴大學生的參與面,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在交流中學習音樂、欣賞音樂、理解音樂。音樂知識面廣,學習內容又多,怎樣才能更好地把課上四十分鐘全部利用起來呢?下面我們根據課本《獨特的民族風》一課,根據先學后教的教學方法,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的嘗試:
首先播放《掀起你的蓋頭來》《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然后提出問題:這兩首歌具有哪些特點?描述的是一番什么景象?這樣的景象存在于我國什么地方?同學們去過這個地方嗎?這個地方有什么特色呢?你還聽過哪些類似的歌曲?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自由討論,并結合課本知識找出答案,每組挑選一名學生進行描述。
播放《掀起你的蓋頭來》這首歌,讓學生感受這首歌的旋律以及情緒上的特點,并可以自由討論聽完的感受;再次播放《掀起你的蓋頭來》,學生可以輕聲跟著哼唱,找一下感覺;再次重復,學生可以對比較難唱的地方互相練習,幾個人合作唱這首歌。
學生對以上自學的內容進行自主討論,在合作中相互學習,相互取長補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要比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更加容易些。學生自主討論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各自提出各自不理解的內容,然后小組成員為其解答,互相學習。
把教師講解安排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發(fā)揮指導和總結的作用,針對學生自主學習中難以解答的問題為其解答,理解錯了的地方進行糾正,教師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等等。
這種教學方法把學生變?yōu)檎n堂上的主體,而老師變?yōu)檎n堂上的主導,更加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主旨,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美。
確定好準確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一堂高效的音樂課要求教師根據班級內學生情況、特點以及教學的需要,把教材充分用好、用活、用實,并對現有教材進行拓展和補充,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其更好地為學生和教師服務。課堂效率的高低直接體現了教師備課能力以及鉆研教材能力的高低。通過對教材的鉆研,確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挖掘教材中潛在的音樂及人文文化內涵,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廣度,在教材的基礎上大大豐富教學內容,為課堂的高效性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將音樂課程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者結合起來,既要突出音樂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與態(tài)度,又要使知識與技能的獲得過程充滿濃厚的情感色彩,然后再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需要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形成高效的課堂教學。
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應該不斷探索和找尋提高音樂課堂效率的途徑,改進教課方法,發(fā)揚自主探究學習精神,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在音樂教學改革的明天我們堅信會是“梨花滿天”。
[1]孫鵬.重視音樂教學中的競爭與合作:構建音樂高效課堂之我見[J].音樂時空,2011(11).
[2]賀莉娜.淺談構建小學音樂高效課堂方法的多樣性[J].音樂時空,2014(02).
[3]黎晉.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打造高中音樂高效課堂[J].神州,2013(05).
[4]張曉.試論構建小學音樂高效課堂方法的多樣性[J].大舞臺,2011(03).
[5]周艷玲.農村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方法探討[J].學周刊,2015(03).
[6]王文婷.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2012(04).
[7]李晶.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問題的探討[J].上海師范大學,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