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蘭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海原縣第一小學)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技術作為語文教學的必要輔助手段被廣大教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日常教學中,把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結合起來,既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也是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的迫切需要。那么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特別是運用多媒體課件和幻燈片制作技術,讓它們更好地為語文課堂教學服務呢?根據(jù)我近幾年使用多媒體的感受,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探索,不足之處,敬請同行和專家批評指正。
1.眾所周知,要想把語文學好,離不開生活情境,讓學生置身于近乎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可以強化他們的無意識記憶,而這種記憶印象最為牢固。
比如,在學習小學二年級下冊的古詩《望廬山瀑布》時,我先讓學生觀看動畫課件,幻燈片上出現(xiàn)了壯觀美麗的瀑布,此時讓學生欣賞瀑布,感知瀑布的壯觀和美麗,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一下子提起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隨著古詩畫面的播放,伴隨古詩誦讀,這樣圖文結合,學生不用費多大力氣就輕松地理解了古詩的意思,并且很快地背會了這首詩??梢?,多媒體動畫課件能把學生帶進真實的自然意境中,這樣不用死記硬背,而且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記。
2.用趣味競賽式教學模式,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將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提高學習效率。
記得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盡可能地把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好學、樂學這些內容,使他們樂不思蜀,流連忘返。
比如,在小學低段的識字教學中,要識記的生字很多,學生覺得枯燥,我在多媒體教學中,設計了摘蘋果、奪紅旗等課件,讓學生在摘蘋果、奪紅旗的競賽游戲中進入了快樂的識字狀態(tài),激起了學生的識字興趣,都主動參與到識字過程中,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形成了你爭我搶的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習效率。
3.用主題參與教學模式,進行課堂自我測試,限時做題,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體現(xiàn)課堂教學效果。
用多媒體課件測試,不但節(jié)省了紙張和印刷成本,而且還省去了收發(fā)和批改的麻煩,學生只需要在草稿紙上寫出題號和答案即可。但是這需要老師或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做好監(jiān)督,避免相互抄襲。只要絕大多數(shù)學生做完了某一道題,老師就立刻出示答案,這樣學生就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不懂的知識點,及時聽老師講解,同時老師也知道學生哪些知識沒掌握,哪些知識還需要強化等,很有時效性,這些都是傳統(tǒng)的紙質試卷考試所不能比的??梢哉f用多媒體課件測試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對鞏固階段性教學成果更有效。
但是多媒體技術畢竟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如果一堂課,不管是課題、例題,還是課文中的語法、詞匯都要它來完成,在黑板上不留一點板書痕跡,多媒體就成了另一本供學生觀看的書,這就不利于語文教學了,因為它把課堂變成了人和機器的對話,缺少了師生、生生的對話和交流,這對于學生人格的健全和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也就是說,不是說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還要考慮在什么條件下如何應用的問題。
1.用交互式學習模式復習鞏固,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韓愈說:“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弊鳛槔蠋煻贾?,多媒體技術促進了語文課堂建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僅靠課堂上學了,課下不復習鞏固,很難真正掌握?,F(xiàn)在利用網(wǎng)絡學生就可以和老師實行互動,最好每天固定時間,集中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這樣在無形中擴展了學習時間,鞏固了學習效果。
2.用輔助式學習模式,擴大自己的相關知識儲備,為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做好鋪墊。
這種學習模式比較適合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因為他們學有余力,對課堂所學已經(jīng)熟練掌握,感到“吃不飽”,讓他們利用網(wǎng)絡資源了解與課文相關的知識,又為課堂效果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
總之,師生共同利用多媒體技術一定會促進語文教學優(yōu)化,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也會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我相信,只要考慮和運用得當,多媒體技術一定會在促進語文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為它煥發(fā)了課堂生機,讓語文教學走上了更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許良英,李寶恒,趙中立.愛伊斯坦文集[M].商務印書館,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