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高級中學 嚴素麗
近年,江蘇省新課改開展得如火如荼。廣大師生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其中。筆者也不例外。平時悉心體會新課標“新”的精神,努力讓自己向“靈活創(chuàng)新”的“研究型”、“學者型”高中歷史教師發(fā)展過渡;在這一過程中,筆者學習著,思考著,實踐著,成長著。在此,僅以《太平天國運動》一課中一個小小的收獲為例,撰此文與大家共享共勉。
《太平天國運動》一課,如果教師按照常規(guī)思路講清楚事件的始末,很容易教;學生課后下點功夫死背,也容易學。但是,學生們在初中已經(jīng)接觸過這一歷史事件,如果僅是純粹的簡單重復或者“填鴨式”教育,既不能激發(fā)學生對高中歷史的興趣和熱情,又不能體現(xiàn)新課標“新”的理念,也就更不可能達到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一堂課40分鐘,到底在何處出彩?仔細分析思考之后,我選定了太平天國定都后的舉措,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教參要求學生“識記北伐、西征”,但是憑借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判定這兩個知識點很少考查簡單的過程,更偏重于北伐和西征的目的及意義。而這部分知識點課本上涉及很少,各項軍事措施的目的課本上相當概括,有的甚至沒有提及!正因為如此,教師“引導”的作用顯得更加重要!
放映幻燈片《太平天國形勢示意圖》,拋出問題:“如果你是洪秀全,定都后你會怎么做?”
A生說:“我要繼續(xù)往北打!,因為往北打才可以完成自己的任務,推翻清政府!”
師:“ 很好!歷史上稱之為北伐?!?/p>
B生:“還要往西打。一方面,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出來,西邊有廣闊的領土,往西打,不僅可以擴大自己的地盤,而且,天京位于長江下游,如果敵人順江而下,那就很危險了??梢婇L江中上游地區(qū)一定要攻下。另一方面,在西南方向湖南籍官僚曾國藩創(chuàng)辦的湘軍,是各地漢族官僚地主舉辦團練武裝,協(xié)助清朝政府軍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中最有戰(zhàn)斗力的一支,嚴重威脅著新生的政權。所以,如果我是洪秀全的話,我會首先考慮消滅它?!?/p>
師:“是啊,要擴大自己的領土,鞏固天京大本營就必須西征!洪秀全也這樣做了!”
C生:“要是我,我要東征?!?/p>
師:“要東征嗎?”教室里的聲音不那么整齊了,有的同學說要,有的同學說不要?!暗降滓€是不要?你來說說理由。”
D生主動站了起來:“我認為有必要!天京的東面是富庶的江浙地區(qū)和上海地區(qū),如果把它們攻下,那就可以擴充自己的經(jīng)濟力量!”
E生舉手了,“我如果是他的話,我還會發(fā)展政治和經(jīng)濟?!?/p>
于學生而言,他們理解了知識點。三分鐘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充當“歷史人物”,對歷史做出抉擇。同時,巧妙地加以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爭辯,互相促進,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見解,達到心靈、思維和理解的共鳴。同時,多媒體教學呈現(xiàn)的色彩鮮明的地圖,給了學生很直觀的感受,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加深了對知識點的鞏固。只要仔細讀圖,洪秀全在軍事上的舉措,都能夠分析概括得出,學生因為理解而不會輕易遺忘。這是學生的收獲。
于教師來說,我收獲亦豐。B同學的答案讓我吃了一驚:一般學生能分析出第一個原因就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更何況他還知道湘軍!這個時候,我有兩個選擇:為了節(jié)約上課時間可以用武斷的方法將這個原因一帶而過,畢竟這個是課外學習內(nèi)容;也可以讓這個學生繼續(xù)講下去,通過讓學生講課拓寬學生知識面,推動整個課堂氛圍達到一個小高潮。我稍稍定神,選擇了后者。事實證明,學生的潛能是驚人的,部分學生的知識面也是教師所想象不到的。一旦思路打開,學生必然思維活躍、情緒高漲,在一次次辨析思考中,矛盾得到了釋疑,觀點得到了支撐,思維得到了飛躍,課堂效率得到了提升。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
當我問到同學“有沒有其他的想法”時,本以為大家都會很快安靜下來。畢竟在軍事上,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都已經(jīng)考慮全面了。但是沒想到,平時在班上不算聰明,但是學習很刻苦的E生告訴大家“要發(fā)展政治和經(jīng)濟,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痹谀莻€瞬間,我愣住了。卻也有了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很快的,我轉過身,在黑板上第一次寫下了與眾不同的板書。發(fā)展(全盛):(1)軍事上:北伐西征并舉。(2)政治上: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感謝這個學生。因為他的一句話,我改變了傳統(tǒng)的板書知識結構和教材結構。《太平天國運動》這篇課文,在我的從教生涯中,已經(jīng)換了4個不同版本了,但每每涉及這兩個知識點的時候,都是《天朝田畝制度》和軍事全盛是并列段落。很難用什么手段把它們的內(nèi)在關系表現(xiàn)出來,我反復思考,也借鑒了很多參考書,都沒有什么突破。而現(xiàn)在,該生的一語,驚醒了我這個夢中人。在軍事上,課本上明確寫著“達到全盛”。那頒布《天朝田畝制度》能不能講“全盛”呢?我個人認為,是可以的:在政治上達到全盛。該政治綱領主要講的是天國的經(jīng)濟措施,包括土地的分配原則和方法,也包括產(chǎn)品的分配原則和方法。雖然最后由于沒有安定的環(huán)境,由于違背了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無法調動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積極性,根本無法實施。但它是繼承和發(fā)展了歷代農(nóng)民階級的反封建斗爭的要求,充分體現(xiàn)了農(nóng)民階級在政治上追求平等,在經(jīng)濟上追求平均的要求,是農(nóng)民階級所能提出的最完美的反封建綱領,是農(nóng)民革命綱領中水平最高的一個,因此它也是太平天國運動成為中國歷代農(nóng)民戰(zhàn)爭最高峰的重要標志之一。作為相對落后的農(nóng)民階級能夠提出這樣水平的政治綱領,我認為可以稱之為“政治上的全盛(注意非‘全勝’)”。這樣,在落實北伐和西征的其他知識點后,自然而然的,我巧妙地過渡到《天朝田畝制度》一段。整個一節(jié)課,有趣而緊湊,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效果顯著。
短短的三分鐘,一個小小的課堂討論,引發(fā)了我深深的思考。新課改形勢下,歷史教師如何出“新”?就本文這個教學過程來看,我認為有三點很重要。
首先,課前教師要精心備課,爭取每節(jié)課都有亮點。所謂亮點,就是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環(huán)節(jié)。哪怕是一個笑話、一則故事、一段情境等。都說每個教師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模式,這固然是好事。但是也切不可因此而使教法或思想墨守成規(guī),因循守舊。鄧小平說得好“發(fā)展才是硬道理”,在教學上也是如此。要與時俱進,大膽吸收新的教育思想、理論,探求新的教學模式,敢于嘗試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
其次,課上教師要大膽放手,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過去的課堂一般是教案是劇本,講臺是舞臺,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學生順著教師的思路走,以教師的問題為問題,以教師的答案為答案,完全失去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學生的知識越來越豐富,他們的見識和思維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師必須大膽放手,懂得放棄取舍。不要因為趕進度或其他原因而擠占學生發(fā)揮的空間。在實際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然,在課堂上也會出現(xiàn)與我們教師的教學預設與實際教學不相符的現(xiàn)象,我們應將學生出現(xiàn)的這種思維狀態(tài)作為一種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資源,順應著學生的這種思維狀態(tài)重新調整、組織自己的教學,在課堂中成長。
最后,課后教師要學會總結、反思、創(chuàng)新,成為實踐的研究者。作為授課者,在教學實踐中如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改革、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歷史教學心理等方面,我們時常會有心得體會啟發(fā)甚至質疑。因此,課后還應積極深思反思、分析研討解決在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主動釋疑,并對歷史教學活動始終保持一種探索的習慣及時加以總結,逐步形成理論性的、規(guī)律性的認識,使自己的各方面修養(yǎng)素質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