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雨
(烏魯木齊市廣播電影電視局 新疆 830002)
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作為一項政治工程、文化工程、民心工程,自1998年啟動實施以來,通過開展已通電行政村“村村通”、50戶以上自然村“村村通”、20戶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及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建設,全國各地在廣播電視加強農村人口覆蓋方面取得顯著的成效。烏魯木齊作為邊疆地區(qū)、少數民族地區(qū),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較好實施,廣播電視覆蓋率明顯提高,對烏魯木齊市政治、經濟及社會發(fā)展產生了重大的意義。
按照國家廣電總局的統(tǒng)一部署和要求,烏魯木齊市從1998年開始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經過已通電行政村及50戶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設,到2008年已經初具規(guī)模,在烏魯木齊市周邊農牧區(qū)建成廣播電視站(點)67個。廣大農牧民群眾可以收聽收看到18至30多套廣播電視節(jié)目,較好地解決了50戶以上自然村農牧民群眾聽廣播看電視難的問題。
這一時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如廣播電視覆蓋情況不夠均衡,廣播電視線路和設備維護管理稍有放松就會出現(xiàn)“返盲”現(xiàn)象。為進一步滿足烏魯木齊周邊廣大農牧民看電視、聽廣播需求,積極推進直播衛(wèi)星村村通和大喇叭覆蓋工程,建立健全廣播電視運維體系勢在必行。
2009年至2010年烏魯木齊開始實施直播衛(wèi)星“村村通”工程和大喇叭覆蓋工程,解決烏魯木齊周邊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問題,為烏魯木齊縣、水磨溝區(qū)、米東區(qū)、達坂城區(qū)的邊遠農牧區(qū)272個20戶以上自然村12618戶農牧民免費安裝了直播衛(wèi)星村村通設備;26個鄉(xiāng)(鎮(zhèn))、175個行政村、263個自然村安裝了大喇叭設備848套,使廣大農牧民可接收到40多套電視節(jié)目和30多套廣播節(jié)目。
為了確保烏魯木齊市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長期通、優(yōu)質通,烏魯木齊市率先在全疆建立起由區(qū)縣、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構成的三級運維體系,定期組織廣播電視村村通技術維護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制定了《烏魯木齊市廣播電視村村通維護細則》,初步搭建起覆蓋全市農牧區(qū)的維修維護平臺。將三級運維管理經費納入市財政,建立起村村通公共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實現(xiàn)了村村通由工程建設向公共服務體系的轉變。烏魯木齊基本實現(xiàn)了廣播電視村村通設備維護較大故障不出區(qū)(縣),一般故障不出鄉(xiāng)(鎮(zhèn)),常見故障不出村(隊)的有效運維管理。
為了不斷消除廣播電視覆蓋盲點,烏魯木齊又啟動了比村村通設備更先進、功能更全、服務更到位的直播衛(wèi)星戶戶通工程,采取雙模接收模式,即通過直播衛(wèi)星+地面數字電視兩種方式接收廣播電視信息。從2012年11月至2013年春節(jié)前夕,烏魯木齊市僅用3個月的時間完成全市59598套設備的安裝調試任務,解決了米東區(qū)、水磨溝區(qū)、達坂城區(qū)和烏魯木齊縣近6萬戶農牧民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成為全疆率先完成了戶戶通工程建設任務的地州市。為了更好發(fā)揮直播衛(wèi)星戶戶通設備的作用,經國家廣電總局核批,烏魯木齊建成地面數字電視單頻網,使烏魯木齊周邊廣大農牧民通過戶戶通設備,不僅能收聽收看到中央及省區(qū)市的衛(wèi)星廣播電視節(jié)目,還能收聽收看到烏魯木齊本地廣播電視節(jié)目,基本實現(xiàn)了烏魯木齊市周邊農牧民與城鎮(zhèn)居民廣播電視服務水平的均等化。
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不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烏魯木齊堅持民生優(yōu)先、群眾第一的觀念,積極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有效覆蓋,使廣播電視這個最為普及的、最受群眾歡迎和接受的現(xiàn)代傳媒進入了烏魯木齊周邊農牧區(qū)的千家萬戶?!澳壳?,烏魯木齊市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了99.8%,比五年前提高了2.8個百分點,高于全疆廣播93.54%、電視93.48%和全國廣播96.31%、電視97.23%的平均覆蓋率。這是黨和政府支農惠農政策向廣大農牧民最直接、最生動的宣傳,更是黨和政府民生其外、民心其內、民心為本的體現(xiàn)?!雹?/p>
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不僅是民生工程,更是反分裂武器。自“7·5”事件以來,受極端宗教和民族分裂思想影響,新疆暴力恐怖事件頻發(fā)。烏魯木齊作為新疆的首府,反分裂、反極端宗教思想滲透、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形勢更加嚴峻。通過加強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覆蓋,使首府各族群眾能及時聽到黨和政府的聲音,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對于加強農村思想陣地建設,有效打擊極端宗教勢力和民族分裂思想的滲透起到積極作用。特別是直播衛(wèi)星戶戶通工程的建成,在烏魯木齊市上空搭建起了一個空中數字網,對于應對突發(fā)事件,黨和政府更是掌握了有效便捷的應急宣傳平臺。
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建設不僅帶動了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而且刺激了農村消費經濟的增長。農村廣播站、廣播電視發(fā)射基站等村村通、戶戶通配套設施的建設,帶動了農牧區(qū)電力、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固定資產的投資。烏魯木齊市2008年投入5.2②億元用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民生領域,2013年投資9.18③億元,同比增長了76.5%。通過廣播電視,廣大農牧民有了更多的參照系和更高的比較標準,刺激了廣大農牧民消費支出的增長。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支出來看,2009年為97.1%④,2013年增至102.7%⑤。這種變化趨勢與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的實施息息相關。
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不僅是廣大農牧民獲取信息的來源,而且使他們掌握了致富的本領。烏魯木齊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是廣大農牧民群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廣大農牧民可以通過廣播電視直觀地獲得農業(yè)技術知識、農業(yè)養(yǎng)殖知識和農村產業(yè)知識。通過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與養(yǎng)殖、畜牧等專業(yè)知識為農牧民的創(chuàng)收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2008年烏魯木齊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6300⑥元,到2013年為12065⑦元,同比增長91.5了%。
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有利于推進民族文化的融合。以直播衛(wèi)星村村通為例,烏魯木齊市周邊農牧民不僅能收看到中央及省區(qū)市廣播電視節(jié)目,還能收聽收看到藏、蒙、維、哈等少數民族語言廣播電視節(jié)目。對首府邊遠農牧民族來說,“廣播電視跨文化的傳播,使他們更直接、更全面、更透徹地理解身邊的其他民族,有利于民族間的溝通與和睦。通過廣播電視傳播各少數民族文化,傳遞了尊重、認可他民族文化的理念,賦予各民族文化在新疆文化中的地位,為各民族誰也離不開誰提供了心理認同?!雹?/p>
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有力地推進首府地緣文化的擴展,促進了先進文化的傳播。烏魯木齊市直播衛(wèi)星戶戶通及地面數字電視單頻網建設工程的建成,解決了烏魯木齊周邊廣大農牧民收看不到本地電視節(jié)目的問題,為首府邊遠地區(qū)農牧民提供了認識和了解首府發(fā)展的熒屏,有力地推動了烏魯木齊市地緣文化向周邊少數民族居住地擴展,擴大了烏魯木齊地緣文化輻射范圍。同時,通過廣播電視這一直觀的大眾傳媒手段,使廣大農牧民能夠更準確、直觀地接收社會生活中群體的共同信念、生活方式、道德準則,加快了首府多元文化信息的流動,有力地推進了新思想、新觀念的傳播。
近20年來,烏魯木齊積極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建設,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得到明顯提升,廣大農牧民聽廣播看電視權益不斷得到改善。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的有效實施又在首府維護政治穩(wěn)定、推動經濟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皬V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作為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的一個具體抓手,隨著階段任務的變化,它的內涵將日益豐富,外延將不斷拓展,目標將不斷提升。繼續(xù)堅持并深入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是文化事業(yè)產業(yè)改革發(fā)展的題中之義,使命和任務未有窮期。”⑨■
注釋:
①朱惠鵬.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占領基層宣傳陣地[Z].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決策參考,2014(11):20-23.
②烏魯木齊市黨史地方志編委會辦公室編·烏魯木齊年鑒[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30
③烏魯木齊市統(tǒng)計局·烏魯木齊統(tǒng)計年鑒[M].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4:19
④烏魯木齊市統(tǒng)計局·烏魯木齊統(tǒng)計年鑒[M].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0:19
⑤烏魯木齊市統(tǒng)計局·烏魯木齊統(tǒng)計年鑒[M].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4:19
⑥烏魯木齊市黨史地方志編委會辦公室編·烏魯木齊年鑒[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29
⑦烏魯木齊市統(tǒng)計局·烏魯木齊統(tǒng)計年鑒[M].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4:21
⑧劉紅.大眾傳媒在構建新疆和諧社會中對新疆現(xiàn)代文化的作用[J].當代傳播,2006(03):130-144.
⑨楊明品.關于深化中國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2(0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