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杰
(中山市華僑中學,廣東 中山528403)
在大力提倡生本課堂教學的今天,促進學生的自我能力發(fā)展應該是高中課堂教學的一個主要任務。然而,應試教育嚴重束縛了高中課堂教學,語文學科也是如此,“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shù),輕素質(zhì)”的現(xiàn)象還是比較嚴重。這種不正常的教學思維限制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限制了學生自我能力的發(fā)展,從而導致多數(shù)學生課堂學習被動,不會學習,只會做題、考試。學生成了只會被動運轉的機器。作為教師就要點燃他們心中的火把,激發(fā)他們主動求知的熱情,引導他們在課堂上積極思考、探究問題。新課標強調(diào),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語文學科是高中階段的一個大學科,但也是高中階段幾乎處于最弱勢地位的一門學科。為什么這樣說?因為語文學科在高中階段貌似主科,實際上學生并不待見。面對這樣一個不利的教學局面,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何利用語文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自我能力的發(fā)展是每一個語文老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高中語文想象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究是筆者2012年主持的中山市教育局一個規(guī)劃課題,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結題階段。在這個課題的實踐研究過程中,筆者利用想象閱讀教學方法重點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解讀文本。課堂教學主要是從誦讀能力、教學的生成性等方面,側重學生自我能力發(fā)展的培養(yǎng),兩年多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學效果令我們很滿意。
誦讀是想象閱讀教學法中的一種,它既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能促進學生的自我能力發(fā)展,也能引領學生進入想象的境界,增強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能力。現(xiàn)在的高中學生誦讀能力并不強,原因是學生不重視誦讀;有些老師也不把誦讀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對學生缺少必要的誦讀訓練;再者,每天的各科作業(yè)讓學生應接不暇,他們根本無暇顧及誦讀,可是誦讀又是語文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提升學生自我發(fā)展能力的一個關鍵部分。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筆者在課題的實踐過程中側重學生誦讀能力的訓練。首先充分利用每周兩次早讀的時間,精心布置內(nèi)容安排學生誦讀;其次,利用每天語文課預備鈴和上課鈴之間的一分多鐘,由語文科代表組織學生誦讀;第三,課堂教學時間運用個人讀、齊讀等方法強化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學實踐證明,誦讀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提升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理解文本能力。高二年級有一個學生在高一時普通話很不標準,地方口音很重,學生每次聽到他用不標準的普通話回答問題或朗讀課文就笑成一片,課堂上有時同學們都喜歡推薦他回答問題或者朗讀課文,這個學生很尷尬,也很自卑。經(jīng)過一年多的誦讀訓練,這個學生的朗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普通話也說得比較標準了。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幾乎概括了這個世界的一切,它推動技術進步,甚至是知識的源泉。人類憑借想象力建構了知識的客觀性,拓展了記憶與學習的心理空間。想象力具有的這種強大的建構與合成作用,應當成為我們重構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力量。高中學生的自我發(fā)展離不開想象力的培養(yǎng),“教師不是真理的發(fā)布者和傳道者,而是帶領學生步入神奇而美妙的精神世界的思想先驅和向導”。[1]因此,語文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是促進學生自我發(fā)展的一個途徑。比如,指導學習宋詞賀鑄的《青玉案》時,對“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賞析就不能僅僅停留在博喻等內(nèi)容的解讀上,還要啟發(fā)引導學生描繪出“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是一幅幅什么樣的圖景,因為有些學生對“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場景不是太理解。如果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甚至通過借助圖片引導學生想象,學生對詞人賀鑄的愁的“遼闊無邊”“雜亂無章”“連綿不斷”就會有具體形象的理解。筆者在古詩詞教學的課堂上,尤其側重對學生想象力的訓練,每一首古詩詞在誦讀、整體感知之后,就要求學生再一次地認真閱讀文本,充分發(fā)揮想象,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把想象到的場景表述出來,最后形成文字。開始實行這種教法時,很多學生不習慣,甚至不知道如何操作,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對古詩詞的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說是樂此不疲,他們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語文課堂應是靈動的、活力四射的課堂,新課程下的教學觀決定了課堂不僅是預設的更是生成的,學生自我能力的發(fā)展離不開生成性課堂教學,教師要敢于突破預設的教學設計,努力建構生成性課堂教學模式,抓住生成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開展深入有效的探究。為此,語文課堂不要講得太多,關鍵是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與文本進行對話,讓他們多讀多思多聯(lián)想,敢于質(zhì)疑。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敝A教育學者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小組的課前預習研討很重要,筆者在主持課題高中語文想象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過程中,每周至少有兩次小組的課前預習研討,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才能通過自我探索的、研究性的和協(xié)作的多種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從而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在課堂上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推動他們的知識結構、思維能力的優(yōu)化和提高。因此,一節(jié)成功的語文課不應該是把課前設計好的教學內(nèi)容全部灌輸給學生,而應該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參與對話,讓他們的思想與教師、同學的思想碰撞交融,這就為他們的個性發(fā)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更加豐富的機會,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有效的開發(fā),獲得最有效的發(fā)展,實現(xiàn)教學與學生發(fā)展的真正統(tǒng)一。語文課既要有預設,更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生成,因為生成才能促進學生的自我發(fā)展。
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在當今信息與知識無處不在、唾手可得的時代,對學生的自我能力培養(yǎng)越來越重要,語文課堂教學應該著眼于學生的自我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閱讀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致力于觸發(fā)深度學習,是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自我發(fā)展能力的有效途徑。無論知識多么豐富,多么容易得到,如果我們?nèi)狈Τ錆M創(chuàng)意和想象力的大腦,這些知識就無異于一堆沒有生氣和活力的建筑材料,高中學生的自我能力發(fā)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1]潘慶玉.富有想象力的教學設計[M].廣東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