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鵬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對學生“寫”的訓練太少。語文課上的“寫”是和“聽、說、讀”一樣重要的訓練,不下功夫?qū)W生的讀寫進行訓練,學生的學習就不會深入,語文綜合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好好訓練學生的“寫”,就是為閱讀教學添上一雙有力的翅膀。
學生字時,讓學生把易錯的字寫寫,多少不限,一個,兩個都行;課文中有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詞語,也許可以用簡筆畫畫一畫,如“喜上眉梢”、“愁眉苦臉”、“怒發(fā)沖冠”畫一幅圖就可以促進學生區(qū)分他們的含義;文章中哪些句段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可以標注在旁邊,比如“比喻”“擬人”“夸張”“對偶”“排比”等;在讀悟文本的過程中,在哪里有感受,有啟發(fā),有疑問,就隨手寫在旁邊?!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讀文的過程中每一次每一時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將這些感受隨時寫下,學習就成了自主自覺的有效活動,比如學了《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學生就分別寫到“這是一個美麗的園子”、“這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園子”、“這是一個自由快樂的園子”、“這是一個溫暖充滿愛的園子”等;“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鼓勵學生除了用心感悟之外,還要敢于質(zhì)疑,對內(nèi)容、對人物、對教材,有疑就標記或?qū)懴拢缓髮で蠼鉀Q問題的方法,這樣天長日久,學生就學會了“舉一反三”,就學會了拿著教材這根拐杖探求到更多的知識,這樣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就可以慢慢提高。
拿到一篇新課文,先要弄清文章寫了什么,這就需要概括,概括能力是學習語文所必須的能力。特別是小學中高段語文教學中,一定要運用各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有了概括能力,學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迅速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點。為進一步研讀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交給學生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比如抓住關鍵詞句概括法,如《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抓住關鍵詞“發(fā)憤”來概括司馬遷是如何完成史記的;根據(jù)段意概括法,如《秦兵馬俑》寫了秦兵馬俑的地理位置、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意義深遠,把段意羅列起來就可以了;記敘文要素串聯(lián)法,如《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寫了紅軍長征過草地時期,彭德懷為了忍痛殺了大黑騾子為戰(zhàn)士們充饑的故事,寫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就能概括大意了;課題擴展法,如《暖流》一課就寫了江主席來到南開大學與師生交談,給師生帶去暖流的故事;還有問題整理法等。學會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把它寫在書上,不斷練習,掌握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學會理清課文脈絡,使閱讀教學更輕松、更有實效,另外還可以把課文的層次標一標,段意寫一寫,先把書讀薄,再把書讀厚。
就如繪畫作品必須留白一樣,為了更好的表達文學作品的主題,文本中有些地方的敘述形成留白,這些留白,往往意味深長,意味無窮,對深化文章的主題有奇妙的作用。教師可以抓住這些留白處進行還原,讓學生進行補充練習。
如《黃鶴樓送別》中,“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可以讓學生想象李白送孟浩然走后站在江邊久久不愿離去,會想些什么?讓學生寫一寫,體會二人友誼的深厚,有學生寫道:“孟夫子,祝您一路順風!”有的寫道:“孟夫子,不要忘了給我寫信,今天雖然分別了,但是我們的友誼深厚,再相逢一定會更喜悅?!边@樣的訓練,不僅熏陶了學生的情感,而且了深化文章的中心,潤物細無聲地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達到了以寫促讀、以寫促悟的目的。
在閱讀課堂上教師還可以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地方,適合學生展開想象的地方,讓學生盡情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擴寫訓練,此種舉措也是讀寫結(jié)合的有效形式。比如《清平樂·村居》這首宋詞描寫了農(nóng)村田園生活的和諧美好,我安排了學生依據(jù)原詞對全文進行擴展,讓學生描寫農(nóng)村環(huán)境的悠閑靜謐,描寫一對老夫妻的親熱舒適,三個兒子的不同動作神情,再加上自己的感受和評論。如此通過對景、對人的合理想象及細致描寫,學生的環(huán)境描寫、抓住人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對這首詞中所表達的美好和恬靜的意境有了更深的感悟,思想情懷也得到了陶冶,真是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