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慧
(鹽城市鹽瀆實驗學校,江蘇 鹽城224005)
朗讀是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一堂語文課缺少了朗讀就少了生機和活力,也不會為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走進文本搭建橋梁,無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更談不上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目前學生的朗讀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字音讀不準,有的朗讀沒有感情,有的語調(diào)和文本內(nèi)容不符。這很大程度上束縛了朗讀教學的進度,也給老師的朗讀教學帶來難度。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低年級的學生在朗讀方面由于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訓練,所以在剛開始接觸朗讀的時候讀得慢而且容易出錯,如果不及時糾正,給予正確的引導,很容易成為以后朗讀能力提高的障礙。因此,老師應該在學生剛接觸朗讀的時候就給予學生正確的方法引導。一是點讀圈畫。學生剛接觸朗讀,不知道哪些詞語是關鍵的,老師應該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圈畫出重點詞語,學會做標記,可以先慢慢讀,一邊用筆“點”,一邊理清思路“讀”,等學生熟練之后,再慢慢加快朗讀的速度。二是幫助學生學會停頓和把握節(jié)奏,讀準字音。南方人受方言的影響,往往不會讀兒化音,平舌音和翹舌音分不清,這些都要讓學生在讀的時候注意觀察老師的口型,只有把字音讀準確,才能讀出聲音的美感。三是掌握不同句式的朗讀方法。不同的句式表達情感往往不同。感嘆句表達強烈的抒情;排比句要讀出氣勢;反問句要讀出強烈的反詰語氣;帶有疊詞的句子,要讀出韻律美;長短句結合的句式要讀出節(jié)奏的跳躍感和層次感。四是幫助學生分析理解文本內(nèi)容,只有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朗讀的語速、語調(diào)、情感,才能切身體會到哪里需要重讀,哪里需要輕讀;哪里的語氣是親切輕柔的,哪里的語氣是激昂澎湃的,在這樣的方法耳濡目染下,學生的朗讀能力也會隨著訓練量的增加有質(zhì)的飛躍。
掌握了朗讀的方法和技巧,反復練習才能提高朗讀能力。練習的形式也是多樣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學生的當堂展示,這樣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朗讀情況及時指導,學生可以馬上進行修正,通過這樣的反復練習,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斷提高。比如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很多學生在讀的時候雖然能讀出小蝌蚪對外面世界的好奇,但是青蛙媽媽那種可親、寬容的語氣學生體會不到。我先讓學生觀看視頻,然后給學生舉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你在生活中有好奇心的時候媽媽是怎么回答你的?你犯了錯誤,一個和藹可親的媽媽講話時的語氣是怎樣的?學生有了切身的體會,再朗讀課文,朗讀的語氣更加豐富了。
練習一定要注意形式的多樣化,否則就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失去朗讀的興趣,達不到訓練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分角色朗讀是學生較喜歡的形式之一,學生也比較喜歡自由讀和齊讀。自由讀可以給學生練習留出充分的時間,在自由讀的過程中,學生和文中的人物對話,揣摩人物的情感、語氣,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為展示讀打下基礎,這種親自體驗的過程是學生朗讀能力提高的基礎。齊讀可以營造熱烈的課堂氛圍,熱烈的氛圍能迅速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積極投入到朗讀的行列,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讀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在和他人對比的過程中及時調(diào)整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
學生的朗讀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經(jīng)過長時間的系統(tǒng)的訓練。在這個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給予學生一個可以模仿的對象,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有了模仿的對象,學生經(jīng)過一兩次的練習,反復誦讀,就可以自己很輕松地把握朗讀的技巧。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示范的往往是老師或者是錄音磁帶,隨著電子白板進入小學語文課堂,朗讀示范的方法更加先進、有效。比如,老師利用電子白板儲存的教學資料,把同一篇文章中不同的朗讀版本播放給學生聽,通過比較,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說同一段內(nèi)容,為什么有的可以這樣讀,還可以那樣讀,在理解的基礎上挑選適合自己的朗讀方法。另外,利用電子白板儲存的豐富資源,調(diào)出名家的朗讀作品,讓學生多賞析,在賞析的過程中跟隨名家朗讀,模仿名家的語氣、腔調(diào)、口型以及中間的停頓、換氣,不斷改進,提高自己。
老師也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及時錄入功能,把學生的朗讀全程錄下來,然后大家在一起討論朗讀表達的感情是否準確,朗讀時有沒有做到感情充沛,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在此基礎上強化練習,朗讀能力自然會慢慢提高。
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和方法,老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在課堂上或者課余時間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己的機會,只有在不斷的展示中通過和別人比較,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朗讀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在課堂上老師要多設計朗讀的形式,由于朗讀是口、腦、眼、耳綜合運用的活動,多樣的朗讀形式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朗讀能力才能在反復的練習中得以提升。比如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也可以分成小組進行朗讀比賽。對于比較長的課文還可以采取接龍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朗讀的機會。比如《廉頗和藺相如》課文較長,但是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對話豐富,很適合分角色朗讀和表演朗讀。因此,在學生初讀、精讀課文充分領會了課文內(nèi)容和人物心理之后,我讓學生自由組合,挑選自己適合的角色,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自己琢磨人物的語言和心理活動,反復練習之后再表演,每個人物的語言、動作、情感都惟妙惟肖。
總之,朗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老師應該把小學語文課堂作為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主陣地,設計靈活多樣的朗讀形式,教給學生一定的朗讀方法和技巧,創(chuàng)造更多的朗讀機會讓學生多參與,多模仿、多練習、多展示自己,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朗讀的技巧,能在課下進行正常的閱讀活動,把閱讀當成生活中的一個好習慣。事實證明,會朗讀的學生接受能力強,學習能力強,知識視野開闊,經(jīng)過不斷訓練,我們的語文課堂定會書聲瑯瑯,充滿生機和活力,展示語文無窮的魅力。
[1]萬玉霞.提高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幾點做法[J].新課程(上),2014(01).
[2]李大秀.如何提高朗讀能力[J].小學教學設計,2007(10).
[3]傅芹香.營造朗讀氛圍,培養(yǎng)朗讀能力[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08).
[4]崔美華.朗讀能力小議[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8(05).
[5]孔廣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J].小學教學參考,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