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春
(吉林省公主嶺市大嶺鎮(zhèn)崔家學校)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表示:“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音樂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教學,將音樂作為主線開展綜合藝術實踐活動,可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掌握與了解音樂活動價值?!币虼?,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與舞蹈教學相融合,通過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來豐富人們的音樂情感內(nèi)容,有利于促進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展示個人肢體表現(xiàn),享受舞蹈帶來的滿足感與幸福感,所以基于學生個性培養(yǎng)與審美體驗方面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借助生動的舞蹈語言來輔助音樂教學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還能幫助他們深入地理解音樂的內(nèi)蘊;通過編排高質(zhì)量的舞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們參與表演、自主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增強對音樂和舞蹈的感情。開展舞蹈賞析活動不僅能夠拓展小學生們的藝術視野,還能夠有效提升他們的音樂涵養(yǎng)。
對于小學生而言,若是只是教他們坐在椅子上唱歌,他們通常會感到特別的單調(diào)無趣,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低于三年級的小學生在上課時,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僅為十分鐘,若是在教小學生唱歌時,增強活潑而有趣的舞蹈元素,讓小學生們一邊學習唱歌、一邊練習舞蹈,他們會感覺非常好玩、非常開心,他們的注意力慢慢地就會集中于此了,并不需要刻意地強調(diào)他們集中注意力。
對于四、五、六年級的學生,在個人實踐教學中,會在音樂課的后半節(jié)中添加舞蹈元素,這是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要稍微長一些,在他們集中注意力的這段時間就可只教他們唱歌,在后半節(jié)課程中,增添舞蹈動作,讓舞蹈表演比較優(yōu)異的學生展示給他們,或者分成小組進行練習,不僅能夠順利音樂教學工作,還能夠增強小學生們對音樂課程的喜愛。
舞蹈是一系列動作的構(gòu)成體,它包含多種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動作以及相關的節(jié)拍概念。要想順利并熟練地完成舞蹈動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牢記動作次數(shù),不得出現(xiàn)任何失誤。尤其是在舉行比賽或者進行匯演時,舞者要面對眾多觀眾,需要做到不緊張、不怯場,在評委和觀眾面前進行完美的演出,這是一件難度系數(shù)很高的事情。
通過舞蹈練習來提升小學生們的反應速度和記憶水平是一件非常值得嘗試的事情。在進行舞蹈表演時,不僅要求學生身體達到一定的協(xié)調(diào)度和柔軟度,還要促進他們思維與聽力實現(xiàn)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因此對于學生而言,學習、練習舞蹈節(jié)目,有利于促進他們提升記憶水平,促進他們智力的再次開發(fā)。
給孩子們放一首旋律緩慢、低沉的純音樂,使孩子自由暢想在音樂旋律中。孩子在聽過音樂后,會認為自己是懶惰的豬豬、調(diào)皮的狗熊、慢半拍的烏龜?shù)榷喾N動物。不過不能否認的是孩子們的想象存有一定的客觀性,其原因在于這些動物的習性就是緩慢、笨重的。隨后讓孩子根據(jù)個人想象模擬動作,伴隨著音樂孩子們會不由自主地扭動身體,呈現(xiàn)出自己想象中的動物形態(tài)。不僅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器官的合理運用,同時實現(xiàn)音樂與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有效結(jié)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充分展示孩子們在音樂活動中的個性特點及主體效果。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促進音、舞的融合首先要考慮目標對象的學習特點和外在學習環(huán)境,在下面主要通過這兩個因素提出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促進音、舞融合的教學策略。
基于音樂課程教學要求,小學時期劃分兩個發(fā)展階段,它們分別是低階段和中高階段。這充分地體現(xiàn)了我國教育的以人文本性,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學習特點,所以需要根據(jù)具體年齡段來實施不同的教學模式。
低段學生指的是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學生,在對此年級的學生教授音樂課時,可將模仿視為主要的教學方式。新課改后的音樂教材中,其內(nèi)容主要為動物、玩具和基本勞作等,其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音樂的認知與理解,跟隨者音樂節(jié)拍進行律動搖擺,按照自己的想象來擺動身體、做出動作。此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可以讓學生們在搖擺中感知音樂,還能夠在搖擺中發(fā)現(xiàn)快樂,進而激發(fā)學習音樂、學習舞蹈的興趣與熱情。
對于四年級到六年級的中高階段學生而言,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能力。此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一定掌握最基本的舞蹈動作,學生在學習一首歌曲后,為鞏固學生在上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老師可為不同小組的學生編排簡單的舞蹈動作,使他們既能學習音樂也能了解舞蹈。為保證課堂教學進度不受影響,可針對歌曲的某部分進行舞蹈編排,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在空閑時間向大家表演此舞蹈。
舞蹈是一門具備豐富情感的藝術,需要在融洽的學習環(huán)境、友好的相處關系進行練習。不管在教學課程中還是在自由休息時間,老師與學生都需建立友好的、和諧的關系。孩子只有處于愉悅、良好的情感氛圍內(nèi)才能用心學習舞蹈,才能享受到舞蹈帶來的樂趣。老師在教授舞蹈課程時,不僅要有足夠的耐心及責任心,還要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用體貼與關懷溫暖孩子孤獨的心,使孩子全身心投入舞蹈學習中。
基于藝術層面來講,舞蹈與音樂既互相獨立又密切關聯(lián),而兩者的高度統(tǒng)一性使音樂成為一門可視化舞蹈藝術,同時也使舞蹈成為一門可聽化音樂藝術。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在開設音樂課程的基礎之上開設適量的舞蹈教學課程,使學生享受到全面的藝術教育成果,因此音樂與舞蹈兩者統(tǒng)一教學還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索。
[1]孫曉寧.現(xiàn)代教育技術環(huán)境下的小學音樂教學評價理念及方法研究[J].群文天地,2012,(06).
[2]謝京續(xù).略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水平[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