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少芳
[摘 要]中外外語教學專家們經(jīng)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與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學生學習外語效果的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策略,對學習策略的研究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關(guān)鍵之一。筆者從事初中英語教學多年,以下是筆者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對初中英語學習策略的探索及思考。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 學習策略 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190044
有了策略,才能攻克難題。俗話說得好:“方法總比困難多?!辈还茉诮處熃虒W過程中,還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都是這樣,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學習策略。每一個人在許多方面都有巨大的潛能,只是有些潛能還未被發(fā)覺罷了,有些人往往做成了不可思議的事情,然后發(fā)現(xiàn)自己越做越順利,就是因為在事情的發(fā)展中找到了越過障礙的策略。而在英語學習中也是一樣,有的學生覺得自己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沒有天賦從而氣餒,其實并不然,他們只是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英語的策略。英語是外來的語言,如果運用不正確的方法去學習它,往往達不到學習效果,所以掌握好的學習策略在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而好的學習策略,依賴于教師有好的教學策略。教師策略,形成于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意發(fā)掘問題,及時總結(jié)。我在農(nóng)村初級中學教學20多年,在20多年來,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意發(fā)掘問題,注意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實際條件來活用教材,注意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有策略地指導學生學習有關(guān)英語學習的方法。
一、 在詞匯記憶教學方面
關(guān)于詞匯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各種方法有各的效果,教師需要用各種教學策略教會學生記住詞匯,掌握詞匯用法并運用詞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能指導學生掌握學習英語詞匯的策略,給學生提供鞏固詞匯的情境,這對學生運用詞匯能力的發(fā)展起重大作用。
不管在哪種語言中,詞都是句的基礎(chǔ),只有弄清楚每一個詞的含義及用法才有可能說清一句話。所以在英語學習中,單詞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大量掌握的。但是有很多學生感到單詞背不下來或者單詞背了容易遺忘。
對于單詞的學習,除了弄清詞性和注意相似詞,我覺得需要攻克的一大難關(guān)應該是單詞的記憶。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fā)現(xiàn),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的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如此記憶單詞不能記憶一次就不再重復記憶,所以我要求學生每天背單詞的時候都復習一遍近期背的單詞,這樣才能加深記憶。而且人最佳記憶的時間是在早晨和睡覺前。早上背單詞的時候應該大聲念出來,因為人的大腦除了會進行視覺記憶還會進行聽覺記憶,這樣的雙重記憶會使大腦更深刻地記憶。而晚上睡覺前,回憶一下當天記憶的知識,加固一下記憶,再加上每一天重復的記憶,按照這樣的方法每天堅持記單詞,相信單詞難記憶易遺忘的問題可以迎刃而解。除了讓學生有策略地背單詞外,我利用早讀或課前時間指導學生記憶單詞時不是反復記憶單詞的拼寫,而是讓學生讀對話或短文,讓他們在篇章或句子中反復領(lǐng)會其意思,通過大聲朗讀在篇章或句子中的生詞,保持詞匯復現(xiàn)。保持詞匯復現(xiàn)就是經(jīng)常讓學生在句子中聽到,經(jīng)常讓學生在短文中看到,且常讓學生大量地聽這樣的句子及讀這樣的短文,如此學生就不知不覺地學會了大量的詞匯??梢娪⒄Z教師在詞匯教學中有意識地讓學生讀有詞匯復現(xiàn)的篇章或句子是讓學生快速記憶單詞的好策略,也是讓學生保持詞匯復現(xiàn)、使學生容易背單詞的好途徑。
二、在語法教學方面
學生背下了單詞,但只有單詞卻不能直接組成句子。所以學生除了掌握單詞,還需要精通語法才能組成一個沒有錯誤的英語句子。然而英語中的語法和中文卻不同。英語專家葛傳槼先生曾說:“語法是語言的法則?!庇⒄Z語法是英國語言的實際用法,通過語法家的調(diào)查研究、分析、綜合而總結(jié)出來,不是憑空臆造出來的。任何人使用英語,不管他是否學過語法,都需要遵守英語的語言規(guī)則,否則難與別人交談。
英語語法對于剛進入中學的學生來說是陌生的。英語語法和中文語法不同,它有很多種固定的格式,需分清在什么情況下用什么語句,并把固定的格式精確記憶。我認為教學時使學生掌握好英語語法的教學策略應是這樣。
首先,我讓學生準備一本單獨記錄語法的筆記本,每當新學一種語句,就把這個語句的用法及注意事項記錄下來。雖然市場上有很多語法書供學生們參考,但是除了參考書以外,能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并易記憶的就是學生自己記錄下來的內(nèi)容。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記多看一定會更加熟悉語句。例如,我每次給學生授完每個時態(tài)或語態(tài)時,我都讓學生把這個時態(tài)或語態(tài)的各種句型的句子結(jié)構(gòu)抄在專門記錄語法的筆記本上。例如我教含有行為動詞的一般現(xiàn)在時,且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shù)時,我讓學生抄下的是以下內(nèi)容。
“含有行為動詞的一般現(xiàn)在時,且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shù)時
肯定句:主語+行為動詞第三人稱單數(shù)形式+……
否定句:主語+doesnt+行為動詞原形+……
一般疑問句:Does+主語 +行為動詞原形+……?
特殊疑問句:疑問詞+does+主語+行為動詞原形+……?”
這樣學生到了初三,他們筆記本上就有了初中的六個時態(tài)及語態(tài)的各種句型句子結(jié)構(gòu)“公式”,他們從筆記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各個時態(tài)及語態(tài)結(jié)構(gòu)的特點,而這些句子結(jié)構(gòu)對他們在聽力、閱讀、寫作方面都起著重大的作用。
其次,學生不僅要系統(tǒng)地全面地掌握語法規(guī)則,還要能在實踐中準確、得體地運用語法規(guī)則,最終達到自由交際的目的。語言學認為,語言的功能是交際,表明學好語言就是為了與別人交流,所以學習語法是不能只是死記硬背學死的語法。語法應當是活的,它存在于人們的交際當中,學習語法的時候如果能創(chuàng)設(shè)語境,則在語境中學習語法是有利無弊的。我在教學中注意給學生創(chuàng)造語境學語法,所教的學生對英語語法易掌握,且他們的英語成績良好。
例如我教學生祈使句時,要求幾個學生分別到講臺,并且讓他們一聽到我說的英語句子或一看到我的手勢就做動作。當他聽到我說:Open the window,please. Open the door, please. Come to my front, please.這時他會去開或關(guān)門窗等。若他聽不出句子意思時,會有其他同學告訴他。同樣我邊做擺手的姿勢邊說:Dont open the window. Dont open the door.這時他會打開或關(guān)門窗等。隨后我讓全體學生說些請求或命令對方做一件事的句子,接著讓相鄰的兩個同學操練祈使句的句子,一個說肯定句,另一個說否定句。我就這樣讓學生在語境中學語法。這個語法教學策略最多用15分鐘就能使學生舉一反三地操練句子了,且學生可以輕易掌握有關(guān)祈使句的句型。學生掌握了語法,接下來的是30分鐘是學習課本的對話或課文內(nèi)容,他們則可以輕松地掌握教師在這節(jié)課里所授的英語內(nèi)容。
三、在培養(yǎng)學生語感方面
什么是語感?《辭?!飞系慕忉屖牵赫Z感是指對語言文字敏銳感知和迅速領(lǐng)悟的能力,是對語言文字直覺的、整體的把握,是構(gòu)成一個人語言素質(zhì)的核心因素。通俗地講,語感就是人們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形成的對語言文字敏銳、豐富的感受領(lǐng)悟能力,具有一聽就清、一說就順、一寫就通、一讀就懂的功能。語法是句子的框架,僅僅擁有這個框架并未全面,學習一種語言是為了跟人交流,所以應該更深一步的學習,不僅要能寫出來,還要能說出來。有些學生能很順利的寫出英語句子和短文,但是一旦讓他們在事先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流利地直接組織語言說出來,就覺得很困難。對于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學生,其實并不少見,但是解決這樣的問題并不困難,他們只是缺少英語的語感。
要學好用好英語,除了掌握好詞匯和語法外,還應具備良好的語感。人們在語言運用中有時感到某些句子看起來順眼,聽起來順耳,說起來順口,但又說不清其原因,這實際上就是語感在起作用。葉圣陶說過:“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中去?!闭Z感是慢慢體會其中的含義而逐漸形成的,是源于生活的,而不是來源于書本的。也就是說:“英語語感來自英語語言實踐,又指導語言實踐,也是英語學習的一種意識?!彼哉Z感需要慢慢培養(yǎng)而不能急于求成,學生平時在生活中接觸的漢語比英語多,要培養(yǎng)英語的語感就需要主動的多讀些外文書籍,積累在語言學習中至關(guān)重要。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彪m然這是學習漢語的方法,但是對于學習外語也適用。多多背誦及朗誦外文書籍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重要方法,如果讀得多了,積累多了,不僅能熟悉句子的表達,還能體會句子、文章的內(nèi)容并且受到感染。
除了學生自主培養(yǎng)語感外,教師還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多讀、多說、多練的語言環(huán)境,幫助學生培養(yǎng)好的語感。我就經(jīng)常鼓勵學生在英語課上用英語交流,還把英語課本上的小故事和學生一起編寫成小劇本,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表演,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英語語感。
總之,沒有差學生,只有差的策略。孔子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用來教育學子,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而進行不同的教育。從此得出,不同的科目老師需要不同的方法來教育學生,學生也需要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不同的科目。僅僅努力還不夠足,還需要正確的方法才能在學習中收獲更多。學生在學習中或許沒能這么快的找到學習策略,而這時候教師就起著主導地位,教師可以將學生帶上學習的正軌,授予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助學生一臂之力。只要學生帶上學習英語的興趣、鉆研的精神,再加上教師完善的教學策略和正確的指導,那么學好英語一定水到渠成。
(責任編輯 夏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