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慧麗
從登上講臺,真正成為一名教師以來,“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yè)”這句話總會不時地在我耳邊回蕩,“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八個字我第一次見是在大學的教學樓上,然而已經畢業(yè)多年的我,眼前還時不時地浮現出這“師范”的解釋。
成為教師之后,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是“師范”,這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yè)并沒有像它籠罩的光環(huán)一樣多姿多彩,它需要用愛去全心投入,師愛為大愛,而高尚且富有魅力的師德更是一本活的教科書,老師的一言一行關系到一個人的一生,關系到一代人的成長。師德?lián)碛幸还蓮姶蟮木窳α浚瑢W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可是,隨著與學生年齡差距越拉越大,你有沒有一種與學生交流越來越難的想法?如果有這種想法,說明你一定是一位睿智的老師。
孩子本身就有極強的模仿能力,教師的言行必然會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他的內心。記得剛做教師時,下課后一個學生拿著粉筆,在黑板上把我剛剛書寫的板書又描了一遍,我很奇怪,他解釋說:“只是想看看您的這些字是怎么寫成的?!蓖k公室的一位同事常常會習慣性地把筆隨手插到發(fā)髻上,一天,在她們班上課時,發(fā)現有很多女生都會把筆插到發(fā)髻上,并以此為美。
所以,長時間地使用一種育人原則,會令學生難以接受,即使接受了,時代感鮮明的學生也許就要千篇一律了。所以,在教師“嚴厲”的教育下,一些學生開始反抗了。當我去不同的班級上課時,會發(fā)現一些奇怪的現象,有些班的孩子聽得進批評,有些班的孩子卻常常會跟老師擰著來,一臉不服氣,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很簡單,經常遭受家長與老師嚴厲批評的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也就越大。
世界上并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更別說是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了。身為教師,我們應該以理解和信任學生為基礎,以教育和引導為手段使學會主動反省,并讓學生在“吃一塹長一智”中成長,讓他們懂得寬容比任何措施更讓人心服口服,學生犯錯,你被氣得暴跳如雷;學生頂嘴,你覺得丟了面子;學生反傳統(tǒng),更是讓你如臨大敵……作為教師的你,為什么會被自己的事業(yè)搞得如此疲憊?
這一切只是讓你明白: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是一個個有思想、有性格的,來自不同背景下的人,因為家庭環(huán)境及經歷的不同,他們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性格,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同,他們才有特色,所以身為老師的我們,不應該是一味地說教,把他們框在自己設定的小框子中,時代在發(fā)展,教師的傳統(tǒng)形象也應該變一變,不要讓不同的“天使”在你的教育中被打上“合格”的標志統(tǒng)一出廠,那樣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會變得黑暗。
身為現代教師,在教書之時更應該學會怎樣育人。有些教師為了跟上學生的節(jié)拍,故意從語言到行動上與學生靠攏,甚至出現一些有損教師形象的行為,雖然看似這是為與學生交流打基礎,殊不知對于一些學生而言,這便是錯誤引導。如,“90后”本就被稱為非主流一代,他們的言行的確與社會傳統(tǒng)觀念背道而馳,那身為教師,我們是跟上非主流的腳步,還是引導他們走上主流呢?這便是教師應該深思的問題了,我們應該在保持獨特個性的同時,從潛移默化中告訴他們什么才是真正的個性,什么樣的個性需要保持,什么樣的獨特一定要糾正。
學生的反傳統(tǒng)并不可怕,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時代特色和跟風行為,以寬容的心態(tài)、智者的頭腦去對待學生的文化選擇。這樣才能在多元化發(fā)展的今天,促使學會適應社會,健康成長。因此,教師不是學生刻板的約束者,而是一位睿智的領路人。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