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亞寧
摘 要 國家形象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主流媒體影響力較大,在國家形象傳播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國主流媒體國家形象傳播中存在很多問題,中國主流媒體可以從把握時機主動進行國家形象傳播,加強主流媒體之間合作,加大與國際媒體的交流力度以及與新興媒體進行深度融合等幾個方面來積極進行國家形象傳播,不斷提升中國主流媒體的國際影響力。
關鍵詞 中國;主流媒體;國家形象;傳播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5)139-0021-01
國家形象體現(xiàn)著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是一個國家重要的無形資產(chǎn),也體現(xiàn)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國家形象是主權(quán)國家在國際新聞流動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說是國家在國際新聞媒介的新聞和言論報道中所呈現(xiàn)出的形象?!盵1]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在國家形象傳播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當發(fā)生各類重大事件時,全球公眾的目光聚焦于中國,中國主流媒體要及時進行重大事件報道,更要肩負起傳播中國良好國家形象的重要職責。
1 中國主流媒體在國家形象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1.1 在國際舞臺上聲音較弱
中國主流媒體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發(fā)布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權(quán)威性,在發(fā)出中國聲音和傳播中國國家形象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要承認目前中國主流媒體的國際影響力不大,特別是當一些重大事件發(fā)生時,中國主流媒體在國際舞臺上發(fā)出的聲音還比較弱,和中國大國形象不符。中國主流媒體受到人力、物力等方面因素的制約,自身實力和西方國家的主流媒體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在國際輿論上缺乏話語權(quán),再加之中西文化背景的差異,這些都導致目前中國的主流媒體國際影響力不大,在國際舞臺上聲音較弱。
1.2 被動的傳播國家形象
中國新聞事業(yè)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媒體實力越來越強,但是在重大事件報道時很多媒體有所顧忌,擔心負面信息報道過多會引發(fā)社會不滿和國際輿論批評。當前國際輿論競爭激烈,人們獲取信息渠道的多樣化,重大事件一旦發(fā)生,就能夠快速在國際范圍內(nèi)傳播,中國主流媒體一旦在一些重大事件發(fā)生時沒有及時、公開的進行報道,就錯過了影響國際輿論走向的最佳時機,導致中國一些主流媒體在國家形象傳播中處于很被動地位。在一些負面的事件發(fā)生時某些別有用心的外國媒體借機丑化中國,在國際輿論領域造成先入為主的局面,而中國主流媒體的反擊聲音相對較弱,導致國際社會對有一些中國誤解,這對于中國國家形象傳播是非常不
利的。
1.3 國際認同度不高
中國主流媒體由于歷史及自身實力等方面的原因,國際影響力并不大,在國際上獲得的國際認同度并不高。很多外國公眾對于具有政府背景的媒體缺乏信任感,而中國主流媒體一般都是由政府主辦或主管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中國主流媒體獲得國際認同。中國的主流媒體國際認同度不高,在重大事件發(fā)出的聲音往往不被國際社會重視,這不利于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傳播。
2 加強中國主流媒體的國家形象傳播
作為中國的主流媒體,要著力于提升自身的國際影響力,積極傳播中國國家形象,為國家發(fā)展提供良好的輿論氛圍。因此,中國主流媒體要有長遠的打算,在實踐中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國家形象傳播的力度,不斷提升主流媒體的國際影響力。
2.1 把握時機,主動進行國家形象傳播
中國主流媒體在平時應該積極儲備能量,在重大事件發(fā)生后趁勢而為,及時傳播中國聲音,主動進行國家形象傳播,改變中國在國際輿論舞臺上的被動局面,特別是對重大事件進行準確、全面的報道,吸引全球公眾的關注,加深其他國家公眾對于中國的理解,影響國際輿論,為中國在國際上塑造一個良好的國家形象。近些年,中國的重大事件報道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大的進步。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國媒體及時、全面進行報道,這種前所未有的開放和透明報道贏得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媒體的認同,也向世人展示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時,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新聞頻道、中文國際頻道、英語新聞頻道及西班牙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頻道等多個頻道全方位的對這次論壇進行了報道,為國際公眾了解此次論壇提供暢通的渠道,同時也傳播了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
2.2 加強主流媒體之間合作
當前中國的報刊、電視頻道、廣播頻率、新聞網(wǎng)站等新聞媒體數(shù)量較多、種類多樣,然而缺少真正世界級的主流媒體。在全球化背景之下,要增強在國際舞臺的話語權(quán),塑造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就需要加大投入,加強主流媒體之間的合作,打造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新聞媒體。有學者就提出“我們必須抓住機遇,整合優(yōu)質(zhì)媒體資源,加大對新華社、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媒體的投入,提高其在海外的傳播能力和影響力。[2]在進行國家形象傳播時,中國主流媒體之間充分合作,優(yōu)勢互補,有效的優(yōu)化配置資源,為中國大國形象傳播提供強大的載體。
2.3 加大與國際媒體的交流力度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國際媒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多,中國主流媒體要提升國際傳播力,就要積極展開媒體間的國際交往和合作。中國主流媒體在與國際媒體進行交流和合作時,要善于學習其他國家媒體國際傳播的先進經(jīng)驗,在國際大事中增加中國媒體的曝光率,不斷提升中國主流媒體的國際話語權(quán),向世界展示一個自信、開放、進步的中國國家形象。
2.4 與新興媒體進行深度融合,積極拓展國家形象傳播新渠道
隨著媒介融合時代的來臨,媒體的傳播環(huán)境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受眾的信息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面對這些新的挑戰(zhàn),主流媒體需要適應傳播環(huán)境的變化,有所作為,迎接新的發(fā)展機遇。中國主流媒體可以積極探索與新興媒體融合之路,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進行國家形象傳播。在2015年3月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報道時,中國主流媒體就與網(wǎng)絡、手機、自媒體等新興媒體進行融合,增加了信息輸出的渠道,使得中國的國家形象能夠在更廣范圍內(nèi)傳播,這對中國國家形象提升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3 結(jié)論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發(fā)展,中國要實現(xiàn)和平崛起,需要良好的國際輿論氛圍,中國主流媒體要積極主動承擔起塑造良好的中國國家形象重擔,不斷整合優(yōu)質(zhì)資源,提高主流媒體的國際影響力,為傳播中國良好的國家形象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昆.國家形象傳播[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2]王預震.我國國家形象塑造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江蘇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