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榮偉 于忠娜 王寶維 張俊紅 董蕾 王軍
摘 要:糧油品質分析是保障糧油食品品質及食用安全的重要手段。當今糧油食品安全問題逐漸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糧油品質分析作為糧食工程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實踐課程,其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該文對糧油品質分析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課程實踐、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革建議,提高教學質量水平,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驗操作相結合的技能,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糧油品質分析;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4-172-03
糧油品質分析是對糧食、油脂原料及其主要制品的檢測,是一門基本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課程。該課程內容豐富,涉及面較為廣泛,主要包括糧油分析基礎理論、糧油原料品質理論、糧油原料品質檢驗、糧油制品品質檢驗、糧油食品衛(wèi)生檢驗、糧油儲藏品質檢驗等內容。青島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糧食工程專業(yè)于2013年首次開設該課程,作為一門重要專業(yè)基礎課,其教學面臨理論教學體系混亂,實驗內容較為簡單、孤立,實驗方法陳舊,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存在著考核方式單一等問題。為了加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應用型專業(yè)技術人才,加深學生對于糧油檢驗課程的理解和檢驗技能的掌握,經過2a的教學探索,并結合其它高校的教學經驗,本文從優(yōu)化理論教學內容、改進實踐教學方法及對學生考核方式等方面對糧油品質分析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探討。實踐證明,這種教學內容及改革方案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以及創(chuàng)新性。
1 “糧油品質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糧油品質分析課程教學主要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個部分。首先,理論教學選擇教材存在缺陷,有關于糧油檢測的科學著作較少,且內容陳舊、不全面,不能滿足當前糧食食品加工業(yè)發(fā)展與教學科研的需要。 其次,絕大多數(shù)教師依然采用原始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告訴學生“是什么”,而沒有向學生解釋“為什么”,這種教育方式只是把老師和書本的思想簡單的灌輸給學生,這整個過程中毫無創(chuàng)造性可言,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把學生訓練成了沒有自己的思想,僅僅只會面對考試的機器。與此同時,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不能夠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利用價值,通常采用多媒體授課方式是流水似的將課程內容一一播放,講課內容信息量大,播放速度較快,學生來不及思考,只能被動的接受,并且很快對所學內容就已經忘記。再次,教師往往都會按照教科書授課,不能夠突出教學重點,課程之間內容也存在重復,不能做到緊跟食品分析發(fā)展前沿,更新教學內容,師生之間也缺少雙向的交流。
實驗教學目的是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但現(xiàn)實通常由實驗指導教師提前做好充分的實驗準備,其中實驗材料的預處理由老師親手準備,實驗儀器的使用都是老師親自示范,學生在做實驗之前,教師對實驗目的、原理、實驗步驟——明確,逐項講解,學生在實驗中充當了重復的機器,完全不會獨自思考實驗步驟設計是否合理,實驗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以及實驗結果得到什么結論。實驗內容及課時較少,且大課堂教學人數(shù)比較多,小組合作在實驗室里照著都會做,但學生在獨自實驗操作時就會出現(xiàn)各種錯誤,甚至對于實驗試劑的配制都無法獨立完成。糧油品質分析的實踐性沒有得到體現(xiàn),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實驗教學沒有滿足按就業(yè)需要,沒有做到實驗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2 “糧油品質分析”教學改革措施
2.1 理論教學改革
2.1.1 教學大綱改革 依據(jù)糧食工程專業(yè)本科生培養(yǎng)目標,重新修正糧油品質分析教學大綱,在要求理論課教學本身的系統(tǒng)性的前提下,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課程之間的重復,盡可能地讓理論與實驗教學密切結合,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就業(yè)能力需要和課程特點,參照相關的職業(yè)資格標準,構建糧油品質分析的知識、能力結構框圖,設定合理的課堂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時數(shù)之比,從而充分發(fā)揮理論教學的價值。
2.1.2 教學手段改革 糧油品質分析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糧油品質分析的基本理論,能根據(jù)檢測要求選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并進行結果分析,學生在理論課上了解基本的實驗原理,在理論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學會啟發(fā)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師生之間要有互動交流。在講授檢驗的基本理論時,充分結合生產生活實際需要,提出一些糧油食品的研發(fā)、制備、食用等方面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提高學習的興趣,加深對課程的理解。在講授一些分析儀器設備的原理應用及前景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先自己查閱資料,作初步了解,然后小組之間討論交流,分析儀器的利弊之類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各種路徑及可能獨立搜集資料,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2.1.3 教學方法改革 在數(shù)字化的今天,理論課教學通常采用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資料充實,講課思路清晰,采用圖話、文字、聲音、動畫、光盤、視頻等多種手段授課方式,增加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及生動性、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課堂活躍的同時又能學到知識。雖然多媒體教學有很多優(yōu)點,但是如果不能合理利用僅僅是流水似的將課程內容一一播放,學生很難接受新知識。因此還要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應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提問,答疑,輔導等方式,對學生所學的知識的理解程度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2.1.4 教學內容改革 糧油品質分析是一種檢測技術,更新?lián)Q代速度比較快。目前,糧油品質分析技術已得到迅速的發(fā)展,所用教材不可避免地存在滯后性,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應緊跟糧油品質分析發(fā)展前沿,更新教學內容,根據(jù)國內外糧油品質分析技術的最新發(fā)展方向動態(tài)及時補充新知識。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要拓寬學生的視野,從多方面獲取資料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以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注重多涉獵一些近期出現(xiàn)的食品安全事件,讓學生關心食品安全問題,培養(yǎng)他們關注專業(yè)時事的習慣。
2.2 實驗教學改革
2.2.1 制定合理的實驗教學計劃 精選實驗內容,合理安排實驗,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制定實驗教學大綱和計劃時,應該力求精簡高效。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適當減少實驗數(shù)量,增加一些探究性實驗,即無明顯結論的實驗,鼓勵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
2.2.2 縮小授課班級規(guī)模,精心指導 為解決實驗班級人數(shù)過多,無法一一指導的問題,在最初制定教學計劃時就應該將實驗人數(shù)限制在20人以下,最好為15人。實驗課上教師所起的作用只不過是糾正基本操作問題,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新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即使教師已經知道實驗結論或者結果錯誤問題所在,也不應直接告訴學生而是鼓勵他們去繼續(xù)探索,只有切實在思考問題所在,才有可能增加其對實驗的興趣,進而提高其對食品專業(yè)的熱愛程度。
2.2.3 鼓勵學生多接觸實驗測試儀器,提高學生操作儀器的能力 實驗和測試表征是密切相關的兩部分,實驗是否成功以及實驗效果的好壞最終都要用測試數(shù)據(jù)來衡量。針對目前本科實驗教學重實驗,輕測試表征的問題,鼓勵學生多接觸些測試儀器,如紅外光譜、紫外可見光譜、毛細管電泳以及高效液相色譜等等。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以儀器昂貴為由拒絕向本科生開放,這種做法破壞了實驗的完整性,也扼殺了學生的實驗興趣。我校食品學院擁有一套完善的食品分析科研教學平臺,在日常教學中,凡涉及分析儀器的教學課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分析儀器。
2.2.4 改革實驗審核機制 目前實驗報告的撰寫缺乏嚴謹性和規(guī)范性。學生常常把撰寫實驗報告當成一項應付老師檢查的工作去完成且存在大量抄襲的現(xiàn)象。實驗報告實乃學生從感性認識理論認識的重要學習環(huán)節(jié),能夠反映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而其中實驗結果中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也是實驗技能訓練的一項很重要的內容。但是目前很多教師更關注的是實驗結果,以結果是否理想,字體是否工整作為打分的標準,這就造成了重結果輕過程的假象,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實驗結果固然重要,但是也存在虛假捏造的風險,如果一味追求結果這在側面反而鼓勵造假風氣。所以教師應該更關注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收獲體悟。實驗報告中的新的體會才應成為打分所關注的重點,這也是實驗教學的目的所在。
3 考核學生課程綜合素質方式改革
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使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學生均積極參加糧油品質分析的精品課程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精品課程評價體系,完善學生評教制度。加大力度改革糧油品質分析課程考核制度,通過考核帶動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和靈動性。將考核分為平時成績和期終考核2大塊:(1)平時成績包含實驗操作、考勤、實驗報告、課堂提問等幾個方面,占總成績的20%。(2)期終考核占總成績的80%,理論考試和實驗技能并重,各占總成績的40%。其中理論考試(閉卷)40分,實驗操作40分。實驗技能考核有規(guī)范的要求,在規(guī)定時間內,由學生隨機抽簽回答和操作,這種評價方法的實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水平。(3)在第一次實驗教學課上向學生說明實驗報告撰寫和評分的標準,注重原始記錄和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實驗報告的成績將有這2部分組成,分別占50%。尤其是數(shù)據(jù)分析部分,更要注重考查學生碰到“問題”數(shù)據(jù)分分析能力,能夠找到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
4 教學改革的效果
通過學生反饋以及教師觀察發(fā)現(xiàn),教學和實驗兩方面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學生科學探索能力,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改革實驗教學,學生也能夠更加積極的參與理論教學過程,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實踐證明,通過對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雙重改革,學生能更好地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真正感受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對學生熱愛本專業(yè)的學習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5 結語
通過優(yōu)化理論教學內容、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及改革對學生的考核方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對糧油品質分析這門課程的興趣。實踐證明,這種教學內容及改革方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以及創(chuàng)新性,實現(xiàn)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劉蘭英.糧油檢驗[M].北京:中國財經經濟出版社,1998.
[2]李淑芬,李榮啟.糧油飼料檢驗[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2006.
[3]國家糧食局人事司.糧油質量檢驗員[M].第二版.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2007.
[4]鄧開野,劉長海.食品工程原理課程設計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廣西輕工業(yè),2010(05):129-130.
[5]侯曼玲.食品分析[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
[6]楊波.高職《食品分析》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瓊州學院學報,2011(02):87-89.
[7]苗敬芝,劉輝.食品分析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煤炭高等教育,2009(02):124-125.
[8]褚遠輝,輝進宇.當前教育科研論文撰寫中的幾種不良現(xiàn)象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9(08):140-141.
[9]呂明生,王淑軍.食品分析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教文匯,2008(01):39-40.
[10]于秀榮,劉長虹,陳潔.食品分析實驗課教學研究[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01):257.
[11]王玉堂.食品分析與檢驗教學教改初探[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2(09):57-59.
[12]孫平,王浩,張津鳳.在食品分析實驗教學中不可忽視理論知識的指導作用[J].中國輕工教育,2011(01):49-52.
(責編:徐煥斗)